心靈點滴,解憂良方 - 腦與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羅賓威廉斯所主演的《心靈點滴》,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一部電影。

片中主人翁派奇亞當斯,早年因罹患憂鬱症,吞藥自殺住進精神病院,然而院方不 ... 腦與生活 跳到主文 BrainLOHAS大腦也樂活 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Aug09Tue201110:01 心靈點滴,解憂良方 片名:心靈點滴英文片名:PatchAdams國別:美國發行公司:環球電影公司出品年份:1998  演員:羅賓威廉斯、莫妮卡波特、菲利浦西摩霍夫曼、巴布甘頓導演:喬舒馬奇   羅賓威廉斯所主演的《心靈點滴》,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一部電影。

片中主人翁派奇亞當斯,早年因罹患憂鬱症,吞藥自殺住進精神病院,然而院方不重視患者需求,同時也未提供適切治療,整個醫院瀰漫著一股嚴肅、冰冷的氣氛,患者也呈現慢性「機構化*(institutionalization)」的特性。

 醫師雖對派奇實施個別心理治療,卻徒具形式,甚至有違醫療倫理,可說是會談治療的錯誤示範,例如:治療者漫不經心一邊泡著咖啡,一邊進行治療,盯著書面資料看,幾乎從不抬頭看患者一眼;此外,他在主動探索患者年幼喪父的早期傷痛後,未做適當處理即草草結束會談,也讓派奇感到錯愕不已。

 有明顯自殺企圖的憂鬱症患者,通常有必要住院接受治療,然而精神科病房中的各種奇怪的人事物,很容易會讓人們難以適應。

派奇一開始也對醫院環境感到陌生,不過在細心聆聽並瞭解這些病友後,他發現他有助人的天分,不僅帶給大夥兒許多歡笑,同時也讓自己忘掉憂傷。

於是他毅然決然出院,並在數年後進入醫學院就讀,以服務人群、散播快樂做為終身職志。

 派奇認為做一個醫師,不只要治病,更要治人,充分展現了對患者的尊重與關懷。

一次主治醫師巡房,直接在病床邊以專業術語和學生們討論患者病情,且以診斷名稱指稱病人,而唯有派奇重視患者叫什麼名字,這讓對方感到十分溫馨。

當時醫學界普遍的看法是,直呼患者名字可能產生反移情作用*,進而影響診療時判斷的準確性,因此患者經常不被當作「人」看待,但派奇堅持要給予患者最人性化的服務,他甚至常抽空到兒童病房充當小丑,只願歡笑常留醫院。

 派奇的同學凱琳,內心深處也有難以抹去的傷痛。

她非常羨慕蝴蝶,因為毛毛蟲一經蛹化,便能擺脫過去、振翅高飛,幻化出新的生命;可是,長久以來她一直視男人為夢魘,只想與男人劃清界限,直到感受到派奇的助人熱情與無私奉獻,看到周遭人們的改變,她才總算敞開心胸,接受派奇。

 可惜好景不常,凱琳在隨後的一場意外事件中被人殺害,派奇感到極端自責,再度陷入憂鬱泥沼,甚至想從懸崖邊一躍而下。

所幸就在他內心不斷掙扎之時,一隻蝴蝶翩翩飛來,他突然領悟到:堅持自己的理想,繼續為世人服務,所有悲傷才能得到超越! 四隻手指如何能看成八隻?當年與派奇一同住在精神病院的老病友說:「不要限制在問題上面,才能見到人所未見。

」當派奇把焦距放在老病友臉上,不再關注手指有幾根的時候,他赫然看到八隻手指頭! 如果您無法擺脫憂鬱的侵擾,或許跳脫原本視野,把注意力放在關心別人之上,就能讓您揮別憂傷,迎向光明。

  ◎電影處方籤身陷憂鬱泥沼的朋友,可以去看《心靈點滴》,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一、我所憂傷的主要問題是什麼?與派奇、凱琳有何異同?二、派奇超脫憂傷的關鍵是什麼?我是否可用類似的方法戰勝憂鬱?三、將四隻手指看成八隻手指,到底透露了什麼樣的「禪機」?我能否參透它而有所「悟道」? ◎心理癒療DIY機構化:精神病患因長期居住在療養機構中,形成慢性化、缺乏動機,更難回歸社區的一種不良結果。

反移情作用:治療者因過去特殊生活經驗,而對病患產生某種不尋常的情緒感受,通常會妨礙正常治療歷程的進展。

本文摘自《心理癒療DIY-韓心理師的電影處方箋》韓德彥心理師著/行雲文化出版圖片提供:得利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標籤 患者 治療 憂傷 憂鬱 心理 威廉斯 心靈點滴 機構化 反移情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BrainLOHAS 腦與生活 BrainLOHAS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電影評論個人分類:時尚腦上一篇:[阿媽兮話]第4講 下一篇:阿拉斯加夜未眠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月曆 « 一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我的連結 精神健康基金會粉絲頁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文章分類 幸福音樂會(8)腦與生活(57)精神健康佈告欄(116)時尚腦(35)精健家族園地(38)影音分享(21)未分類文章(65)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4十一月(1) 2014九月(1) 2014八月(2) 2014七月(6) 2014六月(2) 2014五月(5) 2014四月(3) 2014三月(4) 2014二月(3) 2014一月(1) 2013十二月(3) 2013十一月(7) 2013十月(4) 2013九月(5) 2013八月(2) 2013七月(2) 2013六月(3) 2013五月(3) 2013四月(4) 2013三月(6) 2013二月(2) 2013一月(5) 2012十二月(1) 2012十一月(3) 2012十月(5) 2012九月(3) 2012八月(7) 2012七月(5) 2012六月(8) 2012五月(5) 2012四月(3) 2012三月(8) 2012二月(4) 2012一月(6) 2011十二月(6) 2011十一月(9) 2011十月(9) 2011九月(9) 2011八月(5) 2011七月(7) 2011六月(1) 2011五月(6) 2011四月(3) 2011三月(6) 2011二月(2) 2011一月(5) 2010十二月(3) 2010十一月(8) 2010十月(5) 2010九月(7) 2010八月(10) 2010七月(8) 2010六月(4) 2010五月(6) 2010四月(3) 2010三月(7) 2010二月(6) 2010一月(9) 2009十二月(4) 2009十一月(9) 2009十月(17) 2009九月(12) 2009八月(17) 2009七月(4) 2008七月(1)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熱門文章 新聞交換(RSS) QRCode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TEL:(02)2327-9938FAX:(02)2327-9883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22號6樓 2012©MentalHealthFoundation.AllRightsReserved.DesignbyOUCH.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