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猩紅熱(英語:Scarlet fever)是由A型鏈球菌感染造成的疾病。

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頭痛、淋巴腫脹以及特殊型態的紅疹。

舌頭表面會像砂紙一樣不平整,並呈現紅色。

猩红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维基百科中的醫療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相關的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Scarletfever同义词Scharlach[1]、scarletina[2]猩紅熱中會出現的草莓舌(英语:Glossitis#Strawberry_tongue)症状咽喉痛、發燒、頭疼、淋巴結腫大、特有的皮疹[1]併發症腎小球腎炎(英语:Glomerulonephritis)、風濕性心臟病、關節炎[1]常見始發於5-15歲[1]类型上呼吸道感染疾病[*],streptococcalinfection[*],disease(individual)[*]肇因鏈球菌性咽炎、鏈球菌皮膚感染[1]診斷方法喉嚨病菌培養(英语:Throatculture)[1]預防洗手、不共用個人物品、遠離病人[1]治療抗生素[1]预后通常不錯[3]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傳染病ICD-111B50ICD-9-CM034、​034.1OMIM012541DiseasesDB29032MedlinePlus000974eMedicine1053253PatientUK(英语:PatientUK)scarlet-fever-proScarletfeverOrphanet36235[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猩紅熱(英語:Scarletfever)是由A型鏈球菌感染造成的疾病。

[1]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頭痛、淋巴腫脹以及特殊型態的紅疹。

舌頭表面會像砂紙一樣不平整,並呈現紅色。

這個疾病通常影響的是5歲到15歲的孩童。

[1] 只有少數有鏈球菌咽炎或有鏈球菌皮膚感染的人會發生猩紅熱。

此病原菌通常藉由咳嗽或打噴嚏傳播,也可以由人跟人、人跟物之間的接觸傳播。

[1]特殊型態的紅疹是由玫紅毒素(erythrogenictoxin)造成,這個物質通常是由某些種類的細菌所製造。

[1][4]猩紅熱的診斷靠喉嚨細菌培養。

[1] 目前這個疾病沒有疫苗可以預防。

常洗手、不與他人共用個人用品,並且遠離生病的人是比較好的預防方法。

這個疾病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避免大多數的併發症。

[1]癒後展望通常非常好。

[3]長期併發症包括腎臟疾病、風濕性心臟病以及關節炎。

[1]猩紅熱曾經是二十世紀早期兒童最主要的死因。

[5][6] 目录 1圖片 2流行病学 3案例 4治療 5参考资料 圖片[编辑] 紅臉脥 皮疹 草苺舌 猩红热患者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病变。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

细菌本身的M蛋白和细菌荚膜能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作用,在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

产生的毒素包括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和溶血素:前者能致发热、使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白血球浸润,形成猩红热样皮疹;红疹毒素除了与各种免疫反应及细胞反应有关外,还能通过增强机体对链球菌各种产物的超敏反应引起致热反应及皮肤红斑反应。

[7] 溶血素有溶解红血球、杀伤白血球、血小板以及损伤心脏等,而毒素入血后,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如发热、头晕、头痛等。

产生的蛋白酶类包括链激酶、透明质酸酶、链道酶、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以及血清混浊因子,致使宿主组织和细胞破坏、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

A族链球菌有超过100种M蛋白血清型,机体感染后产生的抗M蛋白抗体只可以抵抗同型细菌的再次感染,机体感染后获得的抗菌免疫每个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因此儿童可能多次发生。

[8] 流行病学[编辑] 春、冬为猩红热的2个高峰,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2005-2011年期间的疾病监测表明粗发病率逐渐上升。

该病发病地区广泛,在中国猩红热的发病率地理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北京、上海为北南两个区域的发病中心[9] 案例[编辑] 2011年6、7月份以来,向来毒性温和的猩红热突然肆虐香港并造成两名幼童死亡,这是近十年来猩红热疫情最严重的一年。

近年来严重侵袭性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在欧美一些国家再次增多,人类开始重新关注该群菌引起的感染问题。

[10] 治療[编辑] 由於抗生素藥物的廣泛應用,猩紅熱病情已明顯減輕,是一種值得注意但並不可怕的疾病,一般用藥5至7天。

患病期間應在家中喝水、臥床休息。

猩紅熱死亡率不高,但若治療不徹底,可能引起急性風溼熱(Acuterheumaticfever)、風溼性心臟病,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等疾病。

参考资料[编辑]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ScarletFever:AGroupAStreptococcalInfection.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January19,2016[12March20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ShorterOxfordEnglishdictionary.UnitedKingdom: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3804.ISBN 0199206872.  ^3.03.1Quinn,RW.Comprehensivereviewofmorbidityandmortalitytrendsforrheumaticfever,streptococcaldisease,andscarletfever:thedeclineofrheumaticfever..Reviewsofinfectiousdiseases.1989,11(6):928–53.PMID 2690288.doi:10.1093/clinids/11.6.928.  ^Ralph,AP;Carapetis,JR.Groupastreptococcaldiseasesandtheirglobalburden..Currenttopicsinmicrobiologyandimmunology.2013,368:1–27.PMID 23242849.doi:10.1007/82_2012_280.  ^Smallman-Raynor,Matthew.AtlasofepidemicBritain :atwentiethcenturypictur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2:48[2017-07-08].ISBN 97801995729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Smallman-Raynor,AndrewCliff,PeterHaggett,Matthew.WorldAtlasofEpidemicDiseases.London:HodderEducation.2004:76[2017-07-08].ISBN 978144411419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JingHB,NingBA,HaoHJ,etal.EpidemiologicalanalysisiofgroupAstreptococcirecoveredfrompatientsinChina[J].JMedMicrobiol,2006,55(Pt8):1101-1107 ^高宝珠,李军,黄鸣等.331例猩红热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J].疾病监测,2000,15(1):25 ^蒋希宏,蒋希宏,隋霞,等.中国2005—2011年猩红热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826–827.  ^杨永弘.沈叙庄,重视A族链球菌和相关儿科疾病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6):443-444. 查论编 厚壁菌門(低G+C)感染 病原細菌:G+ 主要A00–A79,001–041,080–109 芽孢桿菌綱乳桿菌目(Cat-)鏈球菌屬α奧普托欣(英语:Optochin)易感: 肺炎鏈球菌 肺炎球菌感染(英语:Pneumococcalinfection) 奧普托欣耐: 草綠色鏈球菌:輕型鏈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mitis) 突變鏈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mutans) 口腔鏈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oralis) 血鏈球菌 表兄鏈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sobrinus) 米勒鏈球菌組(英语:Streptococcusanginosusgroup) βA: 桿菌肽敏感:产脓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pyogenes) 猩红热 丹毒 風溼熱 链球菌性咽炎 B(英语:GroupBstreptococcalinfection): 桿菌肽耐藥、CAMP試驗(英语:CAMPtest)+:無乳鏈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agalactiae) 未分組: 海豚鏈球菌 皮膚鏈球菌感染(英语:CutaneousStreptococcusiniaeinfection) γ D BEA(英语:Bileesculinagar)+:牛鏈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bovis) 肠球菌 BEA(英语:Bileesculinagar)+:有糞腸球菌(英语:Enterococcusfaecalis) 泌尿道感染 屎腸球菌(英语:Enterococcusfaecium) 芽孢桿菌目(Cat+)葡萄球菌感染(英语:Staphylococcalinfection)Cg+(英语:Coagulase): 金黃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症(英语: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 毒性休克症候群 MRSA Cg-(英语:Coagulase): 新生黴素(英语:Novobiocin)敏感 表皮葡萄球菌(英语: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 新生黴素抗性 腐生性葡萄球菌(英语:Staphylococcussaprophyticus) 芽孢桿菌屬 炭疽桿菌 炭疽病 蠟樣芽孢桿菌 食物中毒 李斯特菌屬 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病(英语:Listeriosis) 梭菌綱梭菌屬(孢子形成)能動: 艰难梭菌 艱難梭菌感染 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中毒 破傷風梭菌 破傷風 無動力: 產氣莢膜梭菌 氣性壞疽(英语:Gasgangrene) 梭菌壞死性腸炎(英语:Clostridialnecrotizingenteritis) 消化鏈球菌(英语:Peptostreptococcus)(非孢子形成) 大消化鏈球菌(英语:Finegoldia) 柔膜菌綱(英语:Mollicutes)支原體科(英语:Mycoplasmataceae) 解脲支原體(英语:Ureaplasmaurealyticum) 解脲支原體感染(英语:Ureaplasmaurealyticuminfection) 生殖支原體(英语:Mycoplasmagenitalium) 肺炎支原體 黴漿菌性肺炎 厭氧原體目(英语:Anaeroplasmatales) 豬丹毒桿菌 類丹毒(英语:Erysipeloid) 医学导航:病菌 细菌(分类) gr+f/gr+a(t)/gr-p(c/gr-o 药物(J1p、w、n、m、疫苗) 规范控制 BNF:cb124935243(data) GND:4395395-5 LCCN:sh85118023 NDL:0057211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猩红热&oldid=70767983” 分类:​兒科疾病细菌性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隐藏分类:​包含医学声明的条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CatalàᏣᎳᎩکوردیČeštinaKaszëbscziDanskDeutsch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alegoעברית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Kurdî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etuviųLatviešuNederlandsNorskbokmålଓଡ଼ିଆ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