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還堅守著嗎?8/14 七夕情人節邂逅古典時空之美 - 工商時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七夕如今被當成「中國版的情人節」,一提這個節日,大家都會想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以前,爸爸會要我往天上看,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給我聽。

首頁工商書房書房嚴選相思還堅守著嗎?8/14七夕情人節邂逅古典時空之美 相思還堅守著嗎?8/14七夕情人節邂逅古典時空之美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2021.08.14 相傳七夕節的形成與牛郎織女故事有關。

圖/freepik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時間:農曆七月初七。

●代表詩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民俗:乞巧市、穿七孔針。

七月初七:古代吉數,中國的數字崇拜 七夕如今被當成「中國版的情人節」,一提這個節日,大家都會想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以前,爸爸會要我往天上看,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給我聽。

小時候看星星,其實也看不出來什麼神話的形態,但是那些浪漫的想像就在大人的傳說裡。

我還記得在很小的時候,爸爸會教我背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正值大夏天,都是熱風,小孩燥熱,渾身都是汗,我總是覺得悶熱,困惑哪有「天階夜色涼如水」呢? 七夕又被稱為乞巧節、女兒節。

農曆七月初七因為有牛郎織女這樣浪漫的故事,因此成為傳統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得到女孩子許多的關注。

做為一個務實的農耕民族,中國人整體的浪漫色彩其實是不太強的,幸虧我們還有這樣一個有神話和詩詞的七夕。

那麼,你有想過為什麼七夕在七月七呢?其實,這是來自於人類對自然星宿的一種神秘嚮往和崇拜。

七月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數字崇拜的表現。

中國數字分陰陽,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是陽數。

正月正是一年的開始,三月三是踏春時節,五月五是端午,七月七是七夕,九月九是重陽。

此外,雖然二、六屬於陰數,但是預示好事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也算是吉數。

加上前面五項,這七項都稱為吉慶日。

「七」很有意思,算盤每列的珠子數都是七個。

可見「七」這個數字,既是浪漫、傳奇、神話的,同時又是務實、嚴謹、中庸的,有一種神祕之美。

「七」與「夕」的造字原理以及演變過程 「七」的甲骨文字形,筆畫有一大橫一大豎,表示東西從中間被切斷。

所以「七」字原來是「切」字的初文(初期寫法)。

雖然看起來像現今寫的「十」,但其實「十」的甲骨文字形只是一豎。

中國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了十進位制,記數的時候先是用象形表示:一是一橫,二是兩橫,三是三橫,四是四橫,到五就變了;再到了「十」的金文,就在中間加了一個小點。

小篆的時候,「十」才接近如今的字形。

「十」的古文字形與「七」的區別在於:「十」是橫短豎長,「七」是橫長豎短。

後來,「七」的豎畫又彎曲了,變成一個豎彎鈎的筆畫,接近我們現在所用的字形。

《說文解字》解釋:「夕,莫也。

」「莫」就是暮夜的「暮」。

人們只有在晚上才能看得見星星,牽牛星和織女星也在這個時候出現,所以就把這個時分稱為七夕。

接著,我們再來看「夕」。

「夕」的甲骨文像月初的形象,原來「夕」跟「月」本來是同一個字,後來才分化成兩個字。

圖/野人文化提供 七夕傳說:仙女與凡人戀愛的標準故事設定 數字的「七」跟夫妻的「妻」同音,所以七夕節跟女人的關係很深。

七夕節一直跟《牛郎織女》的故事相連,和《孟姜女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並列中國古代民間著名的四大傳說。

傳說織女是天帝之女,她下凡以後愛上了樸實的牛郎,也嫁了牛郎,生活很美滿,有一兒一女。

但是,後來被王母娘娘派人抓回去。

牛郎帶著一對兒女追趕的時候,王母娘娘拔下簪子,在他們兩個人之間劃出了一道天河。

從此,這兩人每年只有到七月七,在遙遙的天河兩岸,透過喜鵲搭起的鵲橋,才能夠走到中間相會一次。

這個故事很美,但是也很憂傷,因為它全部的魅力就在於那種悠長的期盼。

如果是永無歸期,或許它會讓人心如止水,但偏偏一年又有一次相會。

因為織女心靈手巧,所以每逢七月七,凡間的女子會晚上偷偷向織女祈求智慧和靈巧的技藝,同時悄悄在心裡許願,希望織女保佑更多人間的女子有美滿姻緣,不再受分離之苦。

其實,《牛郎織女》的故事跟七仙女愛上董永、白娘子愛上許仙都是同一類的。

在古代的故事裡,仙女下嫁的凡人通常讀書或者耕田,耕讀傳家,忠厚守本分,所以才有好福氣。

在這樣的夜晚,大人就經常講故事給孩子聽:「你看見牛郎了嗎?牛郎扁擔上面挑著兩個竹筐,一邊是他兒子,一邊是他女兒。

你看見織女過來了嗎?你看見他們在一起相會了嗎?大家都悄悄躲在葡萄架底下、瓜地旁邊偷聽,能聽見兩個人說悄悄話嗎?」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聽著外婆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也聽爸爸教我背杜牧的〈七夕〉和秦觀的《鵲橋仙》。

那個時候過七夕,北京的院子裡還有習習涼風,也有大把優閒的時光。

外婆還是用芭蕉葉的大蒲扇撲打著蚊子,坐在院子裡教我看星星、聽詩詞。

宋詞裡的七夕: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故事是代代相傳的美麗傳說,在人們的心裡留下了多麼美麗的遺憾,傳到了詩詞裡,又有了深邃的優美和憂傷。

秦觀寫的〈鵲橋仙〉,就發生在這樣的夜晚:「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鵲橋仙〉,一想到「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就會難過的想到他們終歸要「忍顧鵲橋歸路」,終歸要面對依依不捨的離散。

詩人為了安慰自己,說出了如此經典的一句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多少人間分離的戀人傳誦了千年。

漢代古詩裡的七夕: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牛郎織女的傳說,早在西周的時候就有了雛形。

古人觀測天象,發現銀河北濱的三顆星辰的運動規律猶如織布梭,因而取名為織女星,跟它相對的那顆星就取名叫牽牛星。

《詩經.小雅.大東》裡面就有這樣的句子:「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其中「雖則七襄,不成報章」,意思是:織女星每天織布,但是並沒有織成一段完整的紋理,牽牛星也只是徒然牽著它的那一頭牛。

程俊英教授把這首詩翻譯成了現代文,讀起來大概是這樣:「天上銀河雖寬廣,用作鏡子空有光。

織女星座三隻角,一天七次移位忙。

雖然來回移動忙,不能織出好花樣。

牽牛星兒亮閃閃,不能用來駕車輛。

」 到漢代的時候,〈古詩十九首〉中有更著名的一首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主題雖然是天上二星,但是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了。

在這首詩裡,「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呈現出最遠的距離、最近的情意,也是我們今天依然傳誦的名句。

唐詩裡的七夕: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而唐代跟七夕有關的詩句,多跟唐玄宗有關,例如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想當年,唐玄宗和寵妃楊玉環濃情蜜意,在七夕的時候,還感嘆牛郎織女多不幸,一年只能相會一次,不比兩人可以在長生殿日日廝守。

這互相廝守的密誓,在馬嵬驚變的時候不堪一擊,以至於後來詩人們在追溯這一段史實的時候,不免大發感慨。

像李商隱寫下的〈馬嵬〉,就重新回到了當時的場景,他替楊貴妃說:「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今天六軍駐馬不發,非要處死我楊氏兄妹,你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在七夕長生殿上,笑看牽牛織女星許下的祕密誓言嗎?為什麼你做了四十年的天子,還不如一般人,保不住自己心愛的女人呢?)所以,七夕這個日子,既是美麗的,也是憂傷的。

七夕傳統:男子求功名,女子乞巧 除了牽牛星、織女星之外,中國對東、西、南、北還各定義七個代表方位的星宿,合稱為二十八宿。

其中,北斗星最亮,是夜行人在夜間的方向指標,而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星叫魁星,後來人們就把科舉中狀元的人,稱為「奪魁」。

古代讀書人如果想求取功名,就會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保佑自己文運亨通,因此七夕也稱為魁星節。

女孩也會在這個時候乞巧,因為古代的女孩覺得心靈手巧才能嫁好人家。

所以在東晉葛洪《西京雜記》裡面就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這是最早有關乞巧的紀錄。

到了五代的時候,詩人王建的〈宮詞〉也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嬪乞巧忙。

總上穿針樓上去,競看銀漢灑瓊漿。

」可見,七夕這個日子,既有讀書人的智慧,又有女人的靈性。

七夕習俗:乞巧市、穿七孔針 到了宋元之後,市井商業發達,商人趁著人人心中都有對愛情長久的期盼,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便興盛起來,稱為乞巧市。

在宋代筆記《醉翁談錄》裡曾記載:「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

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嗔咽」跟「壅遏」意思差不多,都指車水馬龍,人走都走不出去,形容乞巧市上購物的盛況。

由此可知,人們從七月初一就出來買乞巧的物品,一直到七夕,差不多一個星期,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宛如盛大的節日。

此外,《荊楚歲時記》也有記載說:「農曆七月七日為牛郎織女聚會之夜,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

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七孔針是一根很細的針,女孩們進行乞巧活動的時候,要眼望著天,雙手背在後面穿針。

誰先穿進,這個人就稱為「得巧」,而手忙腳亂穿不進針,最後一名就是「輸巧」。

當然這只是一個遊戲,現代人穿針孔,誰手背在背後還能穿得進針?如今,這些民間習俗有些已經消失,讀書人也不再為了考取功名、奪魁星般地許願了,甚至就連七夕最原始的相思意味,今天也都淡了。

七夕節還適合我們思考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相比於過去的牛郎織女,現代的通訊工具解決了相思之苦,有電話、網路;交通工具也有飛機、高鐵。

但是相思本身還在嗎?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一個個漢字了解下去,背後有著這麼多的含義,走到今天,我們還會真正過節嗎?七夕的神話還活在今天嗎?我們心裡的相思還堅守著嗎?這大概才是我們仰望星空,真正的意義所在。

(本文摘自于丹著《于丹品漢字【24節氣.14個歲時節慶】:從甲骨文到古詩詞,邂逅古典時光之美》,野人文化提供) 延伸閱讀 你知道「端午」這兩個字怎麼來的? 正月十五鬧元宵甜蜜一整年 立秋既是秋也是夏謹慎開展新一季 「大暑」到樹氣冒 讀者私房書單大募集抽千元即享券!歡迎訂閱追蹤Instagram、樂讀電子報|回工商書房首頁 七夕文學小說野人文化中國古典文學詩詞曲賦于丹節氣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熱門文章 外資狙擊兩類股這檔遭大賣4.4萬張最慘 2021.12.13 低軌衛星勝元宇宙分析師:5供應鏈明年衝 2021.12.13 低軌衛星再起13檔概念股來電 2021.12.14 台塑四寶年終七個月達陣員工好樂 2021.12.13 台積棄息賣壓湧老謝爆這2種股票抓緊 2021.12.1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