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健康發育的幾大要點爸媽需注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寶寶健康發育的幾大要點爸媽需注意
對於小孩子的發育問題有的寶爸寶媽不太在意認為應該順其自然發展就好,但也有些卻是相反的常會為小孩子的發育憂心。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是不太好的。
面對小孩子的發育問題寶爸寶媽應留心觀察並注重小孩子的一些發育要點在平時多做一些有益的引導。
下面介紹小孩子發育的一些要點。
認知:多創造探索空間
孩子的認知能力是伴隨其動作、語言以及日常生活的經驗認識、分析等能力同時發展的,它包括用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感官對世界進行探索,並用大腦對其進行整合。
思考,提高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能力等各種智力。
一般來說,在平和適宜的前提下,外界的信息刺激越多,孩子的生活感受越多,認知能力就越強。
家長除了要多和寶寶說話,多陪他玩,鼓勵他多和其他小朋友互動外,還可以多給孩子看豐富的顏色,但要避免過明過暗的光照刺激,多進行戶外運動。
孩子好奇心強,有時會用觸覺,甚至味覺去感知物體,家長不能一味呵斥。
2歲之後的寶寶可以自己拿東西、上廁所,也應該從事一定的勞動,如擦桌子、收拾玩具、洗手絹等。
這些活動不僅能幫助孩子提高認知,還能鍛鍊生活能力,增強穩定性和平衡感。
交際:從分享玩具開始
社會性發展是教會寶寶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它包括心理、情緒、性格、社交、自理等多種能力。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表現出與人交往的需要,例如,在嬰兒喝奶時母親與他說話,孩子會看著媽媽或對她笑,這就是親子關係的流露;八九個月的嬰兒就會用摸、抓以示友好。
2~6歲是人際交往成長的關鍵期,此時孩子愛和小夥伴一起遊戲,一旦交往需求得到滿足就會很高興。
一般4歲就會有簡單意義上的朋友,5歲有親密夥伴,6歲就有一定的獨立社交能力。
生活中,家長可以適當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
比如,2~3歲的孩子,可以教他邀請鄰居小朋友來家裡玩;4~5歲的孩子,可以教他與幼兒園小夥伴分享玩具、食物,建立親密關係,交朋友;對於5~6歲的孩子,可以教他關心和幫助小夥伴。
還可以通過養寵物、過家家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讓他從與外界的接觸中學習人際交流。
情緒:父母要當好榜樣
兒童的情緒情感是他們對外界事物的一種態度反應,也是一種心理活動,關乎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般來說,出生43天內,嬰兒就會有笑的表達。
9~10個月的孩子會有嫉妒、失望、不安、依戀等更複雜的情緒表達,但1歲前的嬰兒生存完全依靠養育者,情緒主要是通過哭來表達,因此,父母要特別關注孩子的需求,及時滿足,並給予關懷、安慰,培養他的安全感;1~2歲的孩子能在與父母的日常交流中領悟並學會惱怒、不快樂、高興等情緒表達與情緒管理,父母要多注意彼此之間以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儘量保持情緒和心態平和;3歲左右的孩子面臨上幼兒園的問題,可能會產生分離焦慮。
父母可以儘早幫他調整作息,多與周圍小夥伴玩耍,經常告訴孩子上幼兒園後的情景,幫他做好心理建設。
兒童五大領域關係密切,任何一個領域都對其他領域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比如,語言能力是社交能力的基礎,精細動作可促進認知能力,大動作對自理能力、社交能力有著決定性影響。
因此,家長在生活中要注意讓寶寶五大領域均衡發展。
當然,不同的寶寶發育速度也不一樣,如果沒有太大差別,父母也無需過於擔心。
以上這些要點寶爸寶媽們一定要把握住在日常並要養成引導小孩子的習慣,這樣對於小孩子的發育是很有益處的。
其實不光是這些對於小孩子的智力開發或是後期的教育寶爸寶媽們都應掌握相應的要點並就此引導開發,這對小孩子整個成長也都是有好處的。
兩歲內是大腦發育的最佳時間,家長要抓住機會培養高智商寶貝
在這個人才輩出的社會,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擁有一個聰明的小腦袋瓜,助他順利應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境。都說智商也會遺傳,其實遺傳的部分只是智商的基礎值,要知道人腦的潛力可是是無窮的,如果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