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思無邪」,女孩被男孩「親」,家長無須緊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一個幼兒家長非常生氣,原因是他的女兒,最近被一個小男孩給親了。

小男孩的媽媽表示:沒什麼大驚小怪,這都是小孩子之間的友情,如果不願意,就不讓自己孩子再「親了」;

可是,小女孩子媽媽卻不願意,不僅小男孩子不可再親小女孩子,「以後都要離遠點」。

小女孩的媽媽甚至找了幼兒園,讓老師保證這件事不會再次發生。

此事,引髮網友們熱議,對幼兒園的小孩子是不是也應該進行「性別教育」?

關於這事,家長朋友們當莫先急,先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這個年齡段的時候,男孩、女孩在一起都是做什麼?

那個時候,沒有幼兒園可上,大人也忙,顧不得照看孩子,三五歲的孩子們都是聚到一起自己玩。

玩什麼?其中一個最常玩的遊戲就是「過家家兒」:

你當爸,我當媽,拿個瓦片當鍋耍,樹葉當菜草當茶, 紙卡做刀咔嚓嚓,抱塊石頭做娃娃……一陣風來鍋歪灑,舉起石塊瓦片砸,兩人吵架不要娃,賭氣離婚各回家……

這個「過家家兒」的遊戲,我想,小時候我們不少人都曾這樣玩過。

,如果當時有大人在場,也不會幹涉,都是在旁邊看的津津有味,甚至還要「幫忙」……過家家,「親親」之事自然也無可避免。

那個時候,不管男孩還是女孩的家長,都沒見生過氣,更沒有人對孩子大發雷霆……

孩子的成長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這個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有對生活的學習,這個學習如何進行,模仿是孩子們的拿手好戲……

小孩子四歲以前,對男女性別是沒有概念,他們頭腦中的男女都是大人給他們的定義的——一是頭髮,而是穿衣;他們內在性別意識的覺醒要到5~8歲以後,一般情況下9歲(現在孩子早熟,這個年齡也在提前,有的孩子可能6、7歲)以後,孩子就有了性意識的衝動,這個時候的本能反應是躲閉——不再和異性一塊玩,而且開始男女之間相互排斥,像男女同桌也要在中間劃一條線,如果有男女同學過於親昵,還常會遭其他同學嘲笑,所有這些,都是孩子們性別意識覺醒的表現;十三、四歲進入青春期以後,孩子才有重新對異性產生渴望——這時候才是一個「危險」的年齡,如果引領不當,孩子可能會發生所謂的早戀。

因此,對於上幼兒園的小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真得是一種率真的表現。

大人對一個人有好感,有很多表示方式,而對於小孩子來說,「親親」是一種最好的表達方式,不管是對同性還是異性,他們的親都真得只是喜歡,雖然也常常表現在異性之間,但卻是真正的「思無邪」,因此,大人不可過於在意,也無須焦慮,更不用生氣……

當然,對於孩子們的此種行為,特別是對於男孩女孩異性之間,我們也不能等閒視之,也要提醒他們,幼兒園比竟是集體場所,「親親」這種「親密」的表達方式要注意場合,要注意性別,引導他們在公眾場合要用文明、恰當地方式來表達,比如,「相互問好」「握握手」等,同時也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提醒、告訴、引導他們,要注意性別差異,注意不同性別之間的交往禮儀、方法、距離、界線,不論是女孩還是男孩子,都要告訴他們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屬於個人隱私,是「禁區」,他人——包括父母、老師、親人、朋友,絕不能隨意觸碰,要學會自我保護,當然,更不能隨意侵犯他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在幼兒園裡經常被咬被撓,是孩子懦弱嗎?

最近有一位孩子的媽媽問我,孩子的幼兒園有幾個小朋友特別愛抓人咬人,自己的孩子被一個小朋友咬過兩次,問我是不是自己孩子太懦弱了,才被人欺負。我問她,孩子在幼兒園上小班、中班、還是大班?,媽媽說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