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公德心就是家長的公德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裡註冊
x
有一次坐飛機,在我後面是一家人帶著一個孩子,小朋友不停地用腳踢我的椅背,我就跟家長講:「你為什麼放任你的孩子踢椅子,不帶好他?」坐在旁邊的爺爺說:「三歲的孩子踢踢有什麼關係,他不過是一個三歲的孩子,你不喜歡自己買一架私人飛機不就可以了嘛!」然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四個人跟我一個人吵架。
這是我們的現狀,我們對別人的需要視而不見,只關心自己的孩子,以他為天,以他為地,這真是一個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這個小朋友坐飛機,那麼家裡的經濟狀況應該還可以。
可這個小朋友一路上不停地吵鬧,一直用腳踹來踹去,我忍無可忍。
小朋友自己是沒有意識的,不懂公共場所要講公德,這個時候父母就有責任教育他。
但是這家父母不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反過來跟我吵。
三歲的孩子難道就不需要教育嗎?我就在飛機上給孩子的家長上了一堂課,我說:「你們如果只關心自己的孩子,對他所有的打鬧視而不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是對社會人文環境的不尊重,也是一個對自己子女公共場所禮儀培養的缺失。
」我跟他們講了我怎麼帶孩子,我也帶孩子坐飛機,去以色列,之後也帶回國。
小朋友自己拖一個小箱子,箱子裡面是他喜歡的玩具、零食和書,這是旅途當中擊敗寂寞陪伴他長大的工具。
除了這些,還需要父母陪孩子一起玩。
比如他帶了車,我們可以一起來說說這是什麼車什麼牌子,是一輛公交車,一輛轎車,還是一輛摩托車……還可以玩文字遊戲,比如拿起一輛車,跟他說:「傑克開了一輛車去北京,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這輛車是紅旗牌的,紅旗牌車是中國人的車。
」
我給那一家人上了這樣一堂課,我說希望每個帶小朋友的家長都能事先想到在旅途中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們要想到小朋友可能會寂寞,可能會無聊,可能會吵鬧,希望你在他的旅行箱裡放好他要喝的水、要吃的東西,可以帶些書講故事給他聽,甚至可以就地取材編故事。
父母用心陪伴,小朋友就不會吵鬧,他會關注你跟他說的,陪他做的。
實際上,對孩子而言,因為不懂事而缺乏「公德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長要給予正確的引導,通過規範自己的言行,讓孩子直接感受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所以,歸根結底來說,談孩子的公德心問題,其實就是談家長的公德心。
什麼是公德心?公德心就是在公共場合不妨礙別人,不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應該是人最基本的道德修養。
但是很遺憾,像上面那家人一樣缺乏公德心的人太多了。
各國媒體上,中國遊客如何如何沒有公德心、不守規矩等報導屢見不鮮。
我自己也遇到過很多中國人在國外不守規矩的情況。
有一次坐船,晚餐是自助餐。
自助餐有一個規矩,排隊就只在右手邊,大家排隊依次取食物。
但是,總是能看到有幾個中國人,完全不守規矩,鑽空子這裡拿一些那裡拿一些,而且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吃下那麼多,把盤子堆得滿滿的。
這是生活當中某些中國人的陋習,沒有遵守當地的習慣。
還有一次我剛剛動了手術,在飛機場,很多位置上就放了一個提包,我走過去的時候坐在旁邊的人就說「這裡有人的」,連寫了老年人專座的位置也是這樣。
我說:「人呢?人去了哪裡?第一,這是公共場所,你不可以好像你買了這個位置一樣。
還有,我剛做了手術,而且已經六十多歲了。
」當然這些我不說他都不知道,但是,那個位置上只有一個提包,為什麼不能給其他人坐呢?
我們也會全家出遊,但在機場候機的時候絕對不會把包放在旁邊的空座上,為什麼能做到,就兩個字—自覺。
我給我的孩子在公共場合的禮儀教育是自覺。
我們在飯店吃飯,儘量不弄髒別人的檯布是一種教養。
我們在候機的時候不會用包占座,這也是一種教養。
我覺得教育小孩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孩子在公共場所的教養和禮儀。
公共場所就是公眾的地方。
家長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孩子自覺的習慣,我相信如果我們的付出在我們的下一代開花的話,我們的社會一定是芳香的。
這也是我們提到的對子女的規範教育,這個規範教育其實最早來源於我們的祖訓。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淡忘了這些東西。
如今國強民富,中國人走出了國門,踏入更廣闊的世界,馬上就讓人鄙視我們。
我特別不喜歡看到這樣的情形,比如一把很漂亮的椅子,某某某坐過的,它一定會用中文標上「不許觸摸」。
每次看到,我都會跟我的孩子們講,你們看,這是一種恥辱。
如果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它可以用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或者其他多種語言來標示。
你也可以拔高一步,說是因為現在中國的地位提高了,所以會用中文標示。
但在這個地方這樣用中文來標示,我覺得是一種鞭策。
我跟孩子們講,哪一天,公共場所不再用中文標示「不要碰」之類的,那說明我們的文明又上了一層樓。
現在的社會很浮躁,穿一雙旅遊鞋、穿一件T恤也可以進大的社交場合。
我曾經多次在文章中寫過,我坐遊船,收到船長的晚宴邀請,我看見香港女人穿著漂亮的旗袍,我看見英國男人穿著漂亮的裙子,我看見日本女人穿著漂亮的和服……也有一些中國內地來的人,但是穿正裝的很少。
邀請函寫著要穿正裝,但是很多人視而不見。
現在外國人越來越多地遷就中國人的習慣,這是因為經濟利益,中國人在國外的消費能力很強,外國人看中的是中國人的錢。
每當各路報紙報導中國人在國外的不文明行為時,我都覺得這部分人這麼肆無忌憚地踐踏公共場合禮儀,就一點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嗎?我非常想跟我們的下一代說「請尊重國際禮儀」。
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國人也曾以彬彬有禮的風貌著稱於世。
《論語》有曰「不學禮,無以立」,可見注重禮儀並不是國外才有的傳統,中國也有,只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被我們丟失了。
老一輩的中國人是非常注重禮儀的。
我每次出去旅行,在遊輪上,如果有鬢髮斑白的中國人,他們一般都舉止優雅,非常有紳士和淑女的風範。
我有一次在一艘遊輪的舞會上遇到一對年紀很大的香港人,他們的舞跳得非常好,但是每次他們都不會第一個上去,因為他們上去之後其他人就不好意思上去了。
他們一定是等有七八對人上去了,才會加入。
都是中國人,為什麼這種謙卑和為他人著想的態度,很多人現在沒有了?這是教育的缺失,我們的教育脫節了。
我們的父母一心只想著讓孩子考一個好的大學,拖著孩子奔波於各種補習班之間,只想著分數、高考,完全忽視了對孩子品德的培養。
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我們屢次講教育進入怪圈,但是大家都心甘情願地在這個怪圈中掙扎。
每個人都在疾呼教育出問題了,一百次地呼喚給孩子快樂,但是孩子就是快樂不起來,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絕對自私的怪圈,我們的理念出問題了。
我們不是去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人,而是培養成一個只會高考、高考、高考的怪物。
如果你所有的重心都在高考上,給孩子的壓力就大。
因為你所有的愛都轉移到學習上了,甚至我們包辦子女的衣食住行都是為了讓他們學習。
我們把愛簡化成了一條直線,所有的愛都是為了高考,所有的愛、所有的過程都是為了高考,因此,高考成了爹娘。
為了高考爸爸媽媽可以放棄一切,例如一對夫妻一直在爭吵,但是他們不會離婚,他們要等孩子高考結束再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我覺得非常不可理喻。
每個人都為自己活著,如果我們把孩子視為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生命的延續,那麼怎樣才對得起這個社會,對得起這個國家,對得起這個民族,我覺得我們需要深思。
我們審視這些問題的時候,要弄清楚,我們孩子的長處在哪裡。
每次帶孩子去酒店,如果正好裡面有人開門出來,我會要求我的孩子等對面的人離開我們再進去,絕對不允許孩子因為門開了就直接進去,因為那個門不是你開的,是人家開的,就應該先讓人家出來,你再開門進去。
還有等電梯的時候,等下電梯的人先出來才能進去。
兩個人在說話,我絕對不會允許我的孩子從中間穿過。
帶孩子去飯店吃飯,我們不會大聲喧譁,說話的聲音保持在對方可以聽到就行,不會把檯布弄得亂七八糟。
對別人的幫忙,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比如幫你把燈打開,我們都要說聲謝謝。
都是一些很微小的舉動,但是,恰恰是在這些細節中,很多父母在公共場合漠視孩子公德心意識的缺失暴露無遺,讓孩子隨地大小便、隨意踩踏公交車座椅、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故意插隊、闖紅燈等。
我一直強調,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懇請各位父母在教育孩子成才之前,先讓孩子做一個合格的人!
很多時候父母的公德心還不如小小的孩子。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幕: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孩子到餐廳吃飯,臨走時,父親拿走了餐廳的一本雜誌。
孩子見狀,喊道:「爸爸,這本雜誌是餐廳的。
」孩子的叫喊讓父親有些尷尬,於是隨手把書放在了自己附近的桌子上。
這時,母親拿過那本雜誌,指著封面上的文字對孩子說:「你看,這裡寫的是『公共財物,請您愛護,用過之後請放回原位』,快把它放到那邊的報刊架上去吧。
」聽了媽媽的話,孩子快速地跑向不遠處的報刊架,把那本雜誌小心地放了上去。
隨著社會的文明和時代的進步,小朋友比我們大人更文明,因為小朋友不會隨地吐痰等,他們一直接受這種教育,而我們已經很難改了。
他們的小手散發出來的新思維、新理念、新文明,推動著我們改變。
小手牽大手,會讓我們更健康。
我相信,我們中國一定會更加繁榮。
未來是中國的,發展中的中國是祥和的。
本文節選自:《特別狠心特別愛》
父母說:有一種炫富叫,我有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教養是家庭教育的綜合體現,孩子的行為談吐,為人處世都將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命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更不會像成年人那樣約束和控制自己,而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觸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如何引導教育,需要...
看了日本的幼兒教育,才知道國內孩子是如何被教「傻」的!
眾所周知,日本人的禮儀都特別周到,這是和從小的教育分不開的。據說,在日本,孩子絕對不會成為家庭中最受關注的人。他們只是家庭里的普通一分子,也要和大人們一樣,承擔其家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