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曉冬今年12歲,在學校里是出了名的調皮鬼,而且經常不聽父母的安排,只要是曉冬覺得不喜歡的事情,他絕對不會做,父母根本沒辦法改變他。

更嚴重的是曉冬的脾氣非常壞,只要父母對他稍有批評,他就絕食抗議,對父母置之不理,讓父母又氣又急。

曉冬的父親表示,他們兩口子工作都比較忙,平時抽不出什麼時間陪孩子,更別提聽孩子說什麼;家裡的事情從來都是他們說了算,曉冬沒有什麼發言權,偶爾不聽,他們就會罵或打孩子;曉冬小一點的時候倒是很服從,到了六年級以後,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想跟孩子聊聊原因吧,孩子卻越來越孤僻,跟他們沒有話說,一回家就把門關上,他的房間什麼都上了鎖,連個筆記本都用小鎖鎖著。

逆反心理: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青少年中常會發現 「不受教」、「不聽話」,這種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於「逆反心理」。

不良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家長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封建家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對孩子各方面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都會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

當這種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又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宣洩時,便會對家長所進行的教育產生牴觸,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出現一些反常行為。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絕食之類。

許多青春 期的孩子對大人都有一種逆反心理,他們往往把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幫助理解為與自己過不去,認為傷害了自己,因而就會表現出嚴重的敵對傾向。

另外,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舉動是愛孩子的,關心孩子的,其實不然,父母對孩子給予的關愛過多,尤其是對孩子教育上的要求過多,容易超過孩子可以承受的程度,也會抑制孩子的獨立性和完整個性的健康發展,同樣,易產生逆反心理。

受社會環境影響。

社會上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菸、喝酒、打架,如果常與這些年齡比他大、習慣不好的人交往,認為他們的行為是一種成熟的標誌,並以他們為榜樣。

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點。

這使孩子看問題容易產生偏見,以為與老師、家長對著幹很勇敢,是一種英雄行為,因而盲目反抗,拒絕一切批評。

其實,孩子的逆反心理並不可怕,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大的,我們也曾經叛逆過,推己及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思考,只要善於引導,孩子就會健康成長。

心理專家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多聽聽孩子說話。

當孩子認為父母是可信任的時候,就會暢所欲言。

家住石峰區的琪琪同學曾在湘潭讀寄宿制初中,一上初一,學校的作業就相當多,孩子感覺壓力很大。

有一天,老師打電話告狀,說琪琪在學校沒有完成作業,希望家長能夠幫著說說孩子。

她的母親在孩子周末回家後,並未訓斥琪琪,她認真地聽了孩子的訴說,並表示了對孩子的同情,還與孩子共同尋找今後如何學習的方法。

從這以後,琪琪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更重要的是,無論什麼事情都會告訴她的母親,並與母親共同想辦法。

二、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

天元區的周同學從小就學習打籃球和畫畫,兩個學習的地點一個在荷塘區,一個在石峰區;周同學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獨自到這兩個地點學習。

有一回,因為公交線路調整,他差點找不到回家的路。

當他打電話向父親求援時,父親並沒有馬上去接他,而是在電話里告訴他找警察詢問,並相信他可以自己解決。

上了初中以後,周同學很多事都是自己拿主意,即使去省會比賽,都是一個人去。

所以,在青春期里,周同學就像個小大人似的,會替父母考慮,知道自己要努力學習,幾乎沒有什麼異樣的情況出現。

三、懂得表揚孩子,適當肯定孩子。

恰當的表揚可以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激勵其進取和自信,而且對孩子的行為起到導向作用。

小劉同學現在蘆淞區一所初中就讀,他的母親告訴記者,小劉不算智力很高的孩子,這一點,做父母的心裡有數。

但,從幼兒園起,只要小劉有一點點進步,他們就會誇獎他,當然,也會適度地敲敲他。

孩子上初中以後,學習上明顯有點跟不上,孩子有些心灰意冷,性格也悶了很多。

他們便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如運動會報名跑步,學校的卡拉OK賽唱首歌,孩子獲得了幾次名次後,自信心明顯加強,現在,學習勁頭也上來了,讓他們很欣慰。

小劉的父親說,其實很多孩子可能什麼特長也沒有,做父母的就要仔細發掘他的優點,即使在家幫忙做個事,或者跟同學處得不錯,都可以誇獎一下,可以看到因為家長的讚賞,孩子慢慢變開朗;但是,對青春期的孩子,也不能一天到晚表揚,必須懂得何時表揚,何時敲一敲。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