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得「治」!就用這「偏方」保准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看看你點了,還不起床,要遲到了!」
「快點吃...要遲到了!」
「動作快的,拿個書包這麼慢...要遲到了!」
也許還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喊聲,但最後的落點是:「要遲到了」。
許多家長已經形成習慣,好像哪天不喊,自己都覺得不自在。
久而久之這種叫喊聲家長習慣了,孩子也習慣了。
試想,對於一件都已經習慣的事,要想改變,是不是難上加難?
原因是:
(1)家長認為孩子磨蹭,但孩子不這麼認為,他心裡想的是時間正好,這個節奏保准不會出錯。
(2)家長的「警告」是「要遲到了」。
而每次你認為磨蹭的孩子遲到了嗎?
沒有!
受到老師的批評了嗎?
沒有!
既然都沒有,那孩子就認為你是瞎操心,家長的「警告」:「快遲到了!」只是嚇唬人的口頭禪。
你的喊聲就會變得軟弱無力,你在那裡叫得嗓子冒煙,他在那裡慢條斯理,不慌不忙。
有的家長還恨不得過去扇他兩巴掌。
對一個一次都沒遲到的孩子冠以「磨蹭」的帽子是沒有道理的,更沒理由抽他。
其實,這些所謂「磨蹭」的孩子都是家長訓練出來的。
你訓練了他對這種狀態的持之以恆
你訓練了他習慣了你的叫喊
你訓練了他對任何事情無需承擔責任
有些家長會說:我不喊,他就會遲到。
怎麼能讓他犯錯,因遲到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呢?
由於家長對於孩子懷著各種各樣的「怕」。
「怕遲到」、「怕出事」。
所以事事大包大攬,孩子的事不讓孩子去面對,這時在孩子眼裡,他的周圍一切都是安全的,有父母在,他就不必為自己的行為承擔風險。
更有任性的孩子會說:「我不給你讀書了」。
家長老在喊「要遲到了!」
而遲到了有什麼風險呢?!
老師批評的滋味他沒有嘗到過。
因為孩子在家長每天喊「磨蹭」時並沒有遲到,哪怕是每次到校剛剛好。
但「剛剛好」是不需要承擔遲到的後果的,所以家長感覺孩子事事「慢半拍」,事事「磨蹭」。
那麼,有什麼法子來根治孩子這種「磨蹭」呢?
當然有!
這有一「偏方」,絕對管用,既然是「偏方」,就是「方子」簡單,且猛。
讓孩子遲到一次何妨!
既然你的動作緩慢,磨蹭就讓你自己承擔責任。
你想遲到就讓你遲到吧。
家長這時應變「喊叫」為溝通對話,節奏讓孩子自己掌握。
家長給他的僅僅只是提醒,分幾個節點就說這幾句話:
「現在已經 × 點鐘了,該起床了」(剛開始時可以來點精神刺激,儘可能讓孩子興奮起來,起床略帶點硬性,必須的)
「你吃早點的時間已經用去了 × 分鐘,離上課還有 × 分鐘」。
「如果你還堅持這個速度,你恐怕今天真的會遲到了,現在離上課還有×分鐘 」。
(必要時,可讓孩子親自看看鐘表。
在這個過程中如發現孩子哪些動作較快,就別吝嗇的的表揚之詞,及時表揚)
之後,結果只有兩種:
一種是:沒有遲到。
這時家長就給他一個親昵的動作,來一次痛快淋漓的表揚。
二種是:遲到了。
他會受到老師的批評、還有可能是來自同學的取笑。
這時孩子的表象有三種可能,一是受到老師批評後無動於衷,無所謂。
這類孩子必須引起家長重視,二是孩子可能會轉嫁責任,怪父母沒有保證他及時到校。
三是認識到是自己錯了,決心改正。
是第一種現象的孩子有厭學傾向,家長要及時從多方面入手,儘早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第二種是要對錯誤正確定位,不要推卸責任,教育孩子要有擔當,第三種是知道錯了,改了就好,就看明天的行動。
既然遲到老師批評了,回家後作為父母就不要過分再追究了,用給他出謀劃策的姿態與孩子溝通,第二天孩子如果還「磨蹭」,可以提醒他可能會遭遇前一天的結果——受到批評。
這樣一來,孩子心中有一種緊迫感,孩子知道受老師批評是很不光彩的,「痛」在自己,不由家長替孩子規避遲到風險,所以家長沒有必要替孩子遲不遲到而著急。
用此「偏方」在其他方面同樣如此。
出去玩,有時間設定,乘車有時間設定,購票有時間設定,否則因「磨蹭」超時,家長應態度堅決,原路返回,讓他嘗嘗沒有時間觀念的苦果,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買單。
多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孩子做,讓他參與其中,自己的東西自己拿,只需一星期,必見成效,這樣既有利於孩子成長,又解放了家長。
不妨試試,絕無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