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爸爸說:「孩子,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事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頭條君曾經聽過這樣一件事情:

朋友家的小孩因為不小心碰掉了家裡一個古董花瓶,孩子怕極了,因為他知道這個花瓶是他爸爸的「摯愛」,孩子一直躲在房間裡哭。

過了一會,爸爸下班回家,看到了最愛的古董花瓶變成了一地碎片,生氣地直奔兒子房間,大聲質問:「花瓶是不是你打碎的!」孩子帶著哭腔地說:「是......爸爸,我知道錯了,你......」話音未落,爸爸二話不說照著兒子的屁股就是一頓打。

兒子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掙扎,隨後媽媽趕回家才制止了這場「鬧劇」。

這件事在兒子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以後每次犯錯誤的時候,兒子都會非常內疚、自責、無限懊惱,並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常言道「言為心聲」,父母的語言總是表達著父母的情緒、心態。

幼小的孩子雖然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對於情緒卻十分敏感。

當父母陷於不良情緒中的時候,是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

這時候的「教育」,往往是父母發泄了情緒,卻給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2


與此相反,類似的事情,家長的處理方式不同,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截然相反。

一個孩子因為頑皮摔亂了親戚家的筆記本電腦,孩子在第一時間向親戚道歉認了錯,親戚也表示沒關係,包容了他。

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一直悶悶不樂,回到家也躲在房間不出來,孩子的爸爸推門進去,安慰孩子:「爸爸已經把電腦的錢賠給親戚了,你看,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並且這個錯誤有方法解決。

犯錯誤是每個人成長必須經歷的,你只要在錯誤中不斷反思,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並解決問題就好。

」孩子聽後如釋重負。

十幾年過去了,每當孩子回想起這件事,都非常感謝父親理智的處理方式:「如果當初爸爸一直埋怨我,恐怕我現在對待問題心態會變得更消極。

是啊,誰都不喜歡被別人抓著錯誤不放,所以孩子一旦認識到錯誤,父母就不要一直追究不放。

這時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反思了。

就事論事,做錯的事已經批評過了就應該『結案』了,不要讓孩子覺得在錯誤面前永遠無法翻身。



3


小孩子頑皮是天性,犯錯誤更是家常便飯。

有的家長在孩子犯錯誤後,一味指責孩子,或者用數「1、2、3」來恐嚇孩子、甚至於以「你以後再這樣,我就......」的教育方式來管教孩子,不去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這樣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而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自暴自棄或叛逆的性格。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年齡小,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

因此,遇到問題,家長先不要去關注結果,而是應該多分析下其中的原因。

聰明的父母會在孩子犯錯誤後問這5個問題,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一個問題:「發生什麼事情了?」

第二個問題:「你的感覺如何?」

第三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第四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第五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

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家長不妨試試先問以上五個問題,多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再需要家長操心。

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和財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人育兒七不責,孩子犯錯時,你做對了嗎?

大家好,我系既能助你入戶廣州又能為你分享育兒心得的琪琪錯誤,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孩子更是如此。在探索和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總是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甚至可能會引起父母大發雷霆。不怕孩子犯錯誤,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