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遊戲的魔力,走進孩子的內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老爸的修行(同名微信公眾號)第181篇原創文章。

親子遊戲系列,遊戲力的特點。

本文關鍵詞:遊戲力的視角、溝通與表現。

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如此不同,孩子的生活中處處是遊戲,成人的世界中處處是道理。

如果我們無法參與孩子充滿變幻的遊戲世界,一定會少了很多引導的機會,也一定會少了很多人生的樂趣。

「遊戲」之力到底是什麼?

今天,講個真的故事。

夜行中哭泣的小女孩

去年在玉龍山莊做活動的時候,晚上安排了孩子們的夜行。

那天沒有月亮,天很黑。

剛開始的時候,在莊園內,襯托著燈光,孩子們還都很興奮。

當大部隊準備走出莊園,剛離開大門口。

眼前的景象變了模樣,一團漆黑,路面也變得不再平整。

有三兩個孩子因為害怕,哭了起來。

於是,幾個老師負責照顧安撫害怕的孩子,而我負責帶著小溪。

與其他老師不同,我跟孩子們並不熟悉,甚至我那時候還叫不上孩子們的名字。

我蹲下身,輕輕的扶住小溪的肩膀。

聽見她在小聲的一邊抽泣,一邊重複著「我想媽媽,我想媽媽。

這時候,我們本能的會去安慰孩子的方式,往往是說「想媽媽了呀。

別著急,明天媽媽就會來接你了,叔叔在這,別害怕。

如果如此,我知道這樣的安慰往往是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的,有的小孩會因為你是陌生人壓抑自己的情緒,有的甚至會更緊張。

作為大人,這個時候我們通常順著孩子「想媽媽」的語言,下意識的認為,孩子就是因為不知道媽媽在哪裡了,想媽媽了,所以才著急。

於是,我們本能地覺得,告訴她媽媽什麼時間來接她,並告訴她可以依靠自己,那麼孩子就應該不再著急害怕了。

但,如果是這樣,我們其實並沒有搞清楚孩子真正經歷著什麼,關心什麼問題,也因此是很難緩解她真正的情緒的。

也就是說,小溪真正關心的並不只是「媽媽在哪裡?我什麼時間可以看見媽媽」。

而且,我知道,其實她很清楚媽媽現在在哪裡,也知道媽媽會在什麼時候來接她。

這一點,她比我們更清楚。

換個角度想,如果當時在她身邊的是她的爸爸,或者姥姥,孩子想媽媽,也不會哭。

「請幫助我擺脫無助與孤寂」

因此,我們要知道,孩子關心的重點是,「此刻,媽媽不在,我還安全嗎?」

然而,知道這些依然是不夠的,假設我們繼續以大人的方式,「平靜」地告訴小溪「相信我,你很安全」,那麼效果會怎樣?

在我的經驗中,對於像小溪這樣不到六歲的文靜孩子來說,這種「大人式」的溝通,尤其又來自我這樣一個並不熟悉的大人,通常並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因為,我們並沒有很好的信任,缺少足夠強的聯接。

這也是讓孩子此刻產生「無助感」和「孤寂感」的一部分原因。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我稍微有些誇張的跟小溪說「真的好黑呀,我都看不清楚眼前有什麼了。

來,拉著我的手,讓我知道你在我身邊吧。

「我也第一次來這裡,咱倆在一起,你可別把我丟了哦。

也許,她對我的幼稚覺得出乎意料,當時就停下來,於是我又告訴她「小溪,我知道你想媽媽了,那種感覺就是想馬上能見到就好了。

我現在也開始想我的兒子了,我還要再過三天才能回去見到他呢。

「今天晚上,就讓我們倆做一個組合吧,咱倆從現在開始就不分開。

看到我的眼睛了嗎?我是個近視眼,這麼黑更看不清路了,你的頭燈就是我的依靠了。

這時候,我沒有注意到旁邊的小星一直聽著我們的對話,她也加入進來,拉著我的手,說「我和小溪一起陪著你吧。

「好啊,我們三個是一隊,有你們倆在,兩盞燈,我就更不用擔心看不清路了。

」這時候,小溪平靜下來了,緊緊的拉著我的手,調了調她的頭燈。

隊伍也走的有點遠了,我就拉著兩個孩子繼續追大部隊。

這個過程中,是什麼方式讓孩子快速的接納一個陌生的人呢?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言語和舉動,是不符合一個大人的身份的,講道理,說方法,這些被孩子習以為常的歸為大人的語言。

而我的這些「幼稚」的言語舉動都只有一個目的,用「遊戲」的感覺,放下成人的身份,吸引孩子的好奇,並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此刻是被需要的,擺脫無助的孤寂感。

而且,孩子會感受到「我喜歡跟她在一起」,我們相互之間是一個依靠。

「遊戲力」的三個關鍵要素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是自己「幼稚」程度較輕的一次,不同的情況對於現實感受的誇張程度是不同的,恰到好處的點需要根據當時的孩子和情景狀況來感受。

從這個事情中,我們可以簡單的總結一下「遊戲力」的特點。

第一,便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視角,遊戲力需要我們去關注孩子的感受,看到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並予以滿足。

而不是關注孩子的行為,從邏輯的角度去給予指導。

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去創造一種富於變化的過程,而讓孩子在其中充當主角。

第二,從溝通方法上,遊戲力用的是孩子更擅長並願意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大人的方式。

大人喜歡只用嘴說,而孩子會更多地用眼神、表情、以及全部身體來傳遞情緒和情感;大人習慣用頭腦去分析過去和推理將來,而孩子會更多地用心來感受現在;大人眼裡的世界充滿了已知的答案,而孩子眼裡的世界卻意味著無數新奇的可能。

第三,表現形式上,基於現實的感受又有點誇張,讓成人的力量變弱,存托出孩子內心的能量。

讓孩子從此消彼長的對比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從被動消極轉為主動樂觀。

遊戲力,是參與到孩子的世界去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有趣,讓孩子成長。

道理容易懂,關鍵還需要去做,去體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愛孩子的正確方式 是「不劇透」

前段時間,好朋友CC喜添一寶,榮升新手媽媽的她天天都處於極度激動中,雖然養兒不易,但箇中滋味,當媽媽的都能體會:痛並快樂著,或者說,不管怎樣,都是幸福的。就在昨天,看見CC在朋友圈少了一張寶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