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後孩子遇上90後父母,嬉笑眾人的同時,引發兩點熱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10後孩子遇上90後父母",幾個小孩化身辯界小能手,那口才,那邏輯完全不輸一個成年人。

視頻中第一個3歲小男孩對著不跟自己玩的老爸說:"因為你有老婆很漂亮,你就愛你老婆不愛我了,這麼可愛的小孩,你也不愛(指自己),還要多可愛你才會愛我"。

第二個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教訓她的爸爸:"娶到媽媽這樣的媳婦不容易,媽媽這樣的媳婦上哪找去啊?娶個媳婦是用來疼的,不是用來吵的,媽媽啥都不會,你又丑,有胖,也只有媽媽瞎了眼睛才會願意嫁給你……"

第三個是一個6歲的小女孩對她的父母說要用古詩來罵人:你總是在哪裡罵人"嗷嗷嗷",你看人家動畫片裡面那些,你看他們是怎麼對孩子的?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他,讓他改正,他們不是好好改正了嗎?你們這樣嗷嗷喊,誰想聽你們的啊,你看很多小孩子跟我一樣,很調皮又很聰明,他們的父母就像你一樣罵他,他們是不是越來越笨?被罵笨啦,還打,打個半死去哦。

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

就算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來罵人呢。

你都已經讀過小學、初中、大學了。

我現在才剛上小學,你還不會用好的句子、名句來罵人嗎?不用古詩來罵人嗎?為什麼總是要用哪些粗話來罵人呢?

網友們表示在被逗樂的同時,也展開一些討論,總結有兩點熱議。

為什麼會出現小孩數落父母的情況?

時代和教育的進步

在80,90年代出生的小孩,到現在可能都深有感觸,那個時候小孩如果要跟父母頂嘴,輕則說你不尊敬父母,重則家法伺候。

哪像現在,小孩子隨時都有表達捍衛自己的權利。

與其說是現在的小孩丟掉了傳統,不如說是時代和教育的進步。

像西方很多國家是實行民主制度的,他們提倡的是尊重孩子,蒙特梭利提倡就是自由和愛的教育。

而在我們國內想完全做到像西方那樣也是不太可能,但是幸運的是經過很多育兒專家的引導和傳播,西方的一些育兒和教育理念已經開始深深的影響我們。

小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地位上是與父母平等的。

當父母做出錯事時,小孩是有權利提出異議的。

父母忽視孩子

孩子在2歲到5歲期間,是特別喜歡得到父母關注的一個年齡段。

我女兒在三歲的時候,我跟我老公有時候聊天太高興,她就會一直在旁邊打斷,試圖插話進來,如果我們不理她就會用哭來抗議。

有的時候她叫爸爸陪他出去玩,爸爸總是拒絕。

有次她就跟我說:"爸爸是不是不喜歡我啊"?我說"肯定不是啊,妞妞這麼可愛,怎麼可能不喜歡呢"?她又說"那他怎麼都不陪我出去玩,他只喜歡媽媽"。

就像視頻中的第一個小男孩一樣,說出這些又萌又帶點委屈式的話語,往往就是因為父母忽視了孩子的某些正當請求。

父母打罵孩子不能以理服人

那個要求父母用古詩來罵人的小朋友說的話真的是句句在理,也帶給我們一些深深的思考。

"你看別人家的小孩一學就會,教你這麼久還不會,蠢死啦","我怎麼就生出你這麼個東西",還有甚者會暴粗口……這些話語是不是很熟悉,在我們面對小孩子滿足不了我們需求的時候,往往就會暴跳如雷。

但是在小孩子的眼裡,根本就不不會覺得服氣。

二、對於童言無忌還是"沒禮貌"?

視頻中第二個小孩對爸爸的教訓,就讓很多人質疑,如果是脾氣暴一點的家長可能早就抽上去了。

其實小孩子的很多語言詞彙和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裡來的,特別是媽媽。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其《鄭淵潔家庭教育課》一書中就談到過孩子的三大特性,第一就是模仿力。

這個小女孩整個數落都在為媽媽說話,更像是媽媽派來的外交官。

也許就是媽媽平常就經常在孩子面說過爸爸的某些缺點:丑、胖,也跟孩子抱怨過自己的辛苦,所以孩子才會在爸爸跟媽媽吵架後,站到媽媽這一邊,來教訓爸爸。

孩子如果只是在家裡面以教訓的口吻和父母說,還可以說是童言無忌,父母意識到是因為平時語言習慣和不好的抱怨造成的,跟孩子好好溝通是可以改正的。

如果是外面對別的長輩隨意的橫加指責,父母又不予以制止,那就是沒別人眼中的"沒有禮貌了"。

枕邊育兒寄語:現在小孩子都一個個跟人精似的,做家長的也很開明。

但是在和孩子的鬥智鬥勇中也別忘了反省自己,愛和以理服人從來都是最好的良藥。

高級育嬰師,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育兒、孕期、新生兒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