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教育父母用古詩「罵人」:孩子的到來是為了「教」你做父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你小時候被父母批評是什麼樣子呢?

是低著頭,眼睛噙著淚水,小手揪著衣角,輕聲啜泣?

還是躺在地上,雙腳亂蹬,嚎啕大哭,發泄自己的不滿?

我們來看看這一屆的孩子是如何做的吧。

這兩天有一個小女孩教育父母要用古詩「罵人」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被批評了就乖乖認錯?不存在的!父母批評的方式不對,是會反過來被孩子批評的。

「你看動畫片裡面那些是怎麼對孩子的?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她,讓她改正,她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而你們就這樣啊啊啊啊喊,誰想聽你們的?」

「總是讓我來幫你,你自己都不反省,你以後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來罵人呢?」

「你還說我背的古詩少,我來罵人,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

你呢?只會嗷嗷喊。

女孩說的話句句在理,竟讓人無法反駁,而且,教育爸爸的過程中還不忘夸自己聰明,爸爸被女兒一本正經「教育」他的樣子笑得直不起腰。

視頻一出,很多網友都被小女孩的口才所折服,畢竟她說得有理有據,以德服人,而且還有超強的邏輯思維。

其中有一個評論卻引人深思。

對於這個看法,我深以為然。

在《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父親有一句話戳中淚點: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是的,大部分人第一次當父母的時候都是沒有經驗,手忙腳亂的,但不能因為你初為父母,就可以以此為藉口,不去成長,不去學習。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孩子才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每一個孩子的到來都帶著課題來考驗父母,有心的父母,會在各種考驗中越挫越勇,脫胎換骨,得到生命中的第二次成長。

就像這個小女孩的父母,如果在笑過之後,可以仔細回味一下女兒的話,他們就知道要收斂自己的脾氣,改善教育孩子的方式,還要多讀書,充實自己,讓自己更擔得起「父母」這個稱呼。

2

今年的《少年說2》開播之後,有一個女孩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女孩化身「媽媽」,站在台上「教育」起自己的媽媽來了。

女孩一上台,就給媽媽發話了,讓她少玩會電腦,多陪陪家人。

從女孩口中我們得知,媽媽經常宅在家裡,一年只出去了幾天。

媽媽身體不好,卻在網上跟網友吵架,打遊戲,結「俠侶」;嚷嚷著減肥,卻整天躲在家裡不行動。

看得出,女孩真是為媽媽操碎了心。

發言過程中她金句頻出,讓同學笑聲連連,也讓媽媽羞愧捂臉。

是藥三分毒,你不知道嗎?

我這都是為你好,知道不?

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義。

你現在這個狀態,就是在混日子。

你費那麼大勁把我生出來了,你不應該多陪陪我嗎?

最後,女孩的苦口婆心起了作用,媽媽妥協了,答應她少玩電腦,多陪陪孩子。

看著母女倆抱在一起,手拉著手,有說有笑的畫面,很感動。

很為這位媽媽高興,她有一個一直在為她操心的女兒。

她在女兒的鼓勵下,聽從孩子的建議,願意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如果沒有女兒一語驚醒夢中人,她現在,甚至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還一直躲在家裡,沉迷遊戲。

家長總是自詡經驗豐富,喜歡對孩子說教,指點。

但其實,現在的孩子知道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小的時候家長照顧,教育孩子,孩子長大了,見過了更大的世界,接觸到更多的東西,反過來幫助父母,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是父母生活中最親密的人,他們能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到存在父母身上而他們不自知的問題。

有些父母不會接納孩子的意見,但其實,教育是雙向的,我們教給孩子的東西,孩子會反饋給我們一個新的角度,讓我們重新去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經常聽取孩子中肯的意見,父母才能越變越好。

3

同事曉曉是個北方姑娘,性格比較直爽,脾氣也有點大。

認識她的時候她剛來南方,應聘到我們公司,成為我們的同事。

也許是初到南方不太適應,也許是性格跟南方的同事有點合不來,曉曉經常跟同事起爭執,因為一個小問題,爭得面紅耳赤。

她大概在那裡工作了一年,結婚懷孕了之後,就辭職在家養胎,帶孩子了。

後來,因為我倆都有孩子,會在網絡上交流育兒心得。

有一次,我們約好帶著孩子一起出去玩,一見發現她變了很多。

稜角都沒有了,也不渾身帶刺了,整個人散發著溫柔的光。

看著她輕聲細語對孩子說話的樣子,我揶揄她:」這可不像當時懟天懟地懟同事的你。

她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想到當時的我,真的挺慚愧的,經常因為一件小事就跟同事爭執,朝他們發火,有機會的話,我想跟他們道個歉。

我笑她怎麼突然想通了。

她說,剛生孩子的時候她就經常朝孩子發脾氣,孩子稍微做錯了一件事,都要被她大吼一聲。

慢慢地,她發現孩子越來越膽小,有時聽到別人說話聲音比較高,都會嚇得大哭。

經過諮詢後才知道,孩子變成那樣正是她的脾氣造成的。

從那以後,她開始看書,買了很多情緒管理和育兒書,孩子睡了就拿出來翻看,生活中也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收斂脾氣,才變成了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所幸,孩子在她一點點的改變中,也變得活潑愛笑起來。

曉曉說她很感謝孩子,如果沒有孩子的出現,她也許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更別提改變了。

孩子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他們是帶著問題和考驗來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父母使出渾身解數,想盡各種辦法,也實現了自我的超越。

父母們不斷反思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更是在提升自己。

父母的愛很偉大,所以孩子們帶著使命而來,他們有信心,父母會為了他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4

出生頭一年,孩子只會咿咿呀呀,他們餓了會哭,累了會鬧,他們讓父母變得更細心。

久而久之,父母不會再一聽到哭聲就急,而是靜下心來觀察,孩子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

長大一點,孩子有自己的脾氣,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他們會撒潑,會耍賴,他們讓父母變得更有耐心。

久而久之,父母不會再一看到他們哭鬧就揮起手掌,而是等他們發泄完了,跟他們好好談談。

上學後,孩子面對著比以前父母學的還要難上一百倍的知識,他們會抗拒,或者求助,他們逼著父母去拾起以前丟下的那些知識,去學習新的東西,以便可以跟孩子共同作戰,攻克難題。

搗蛋的孩子磨練我們的心性,粗心的孩子教會我們寬恕,聰明的孩子迫使我們進步,好趕上他們的步伐。

在育兒道路上,父母踩過的坑,遇過的問題,都將讓我們變得更美好。

孩子是一個天使,他來到我們身邊,陪著我們不斷打磨自己,超越自我。

不必要求孩子長大了回報我們,當父母,已經是對我們最大的回報。

父母給了我們第一次生命,而孩子,給了我們第二次成長。

-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好的關係就是好的教育

關係就是教育,好的關係就是好的教育。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敬其師,信其道。敬父母,受其道」,那最美好的三角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