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假裝做個好媽媽,這幾句話我也不會對孩子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

前段時間,我們小區里安裝了一個新的滑梯。

一天,我帶著小樹去玩滑梯時,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在媽媽的帶領下,也來玩滑梯。

小朋友圍著滑梯跑了幾圈,一下子就被一個模仿石頭斷層設計的梯子吸引住了。

小男孩跑過去剛想往上爬,就被媽媽一把拉住了:「不行,這個危險,從樓梯那邊上去。

小男孩不肯,執意要爬,媽媽拉不動他,決定妥協,但一隻手始終緊緊的拉著男孩的手臂。

爬到半當中的時候,男孩突然腳下一滑,從上面掉了下來,膝蓋磕了一下。

媽媽一看,忙把男孩拉到一邊說:「叫你別爬你偏爬,下回不許到這爬了!」

然後媽媽就帶著男孩到別的地方去玩了。

過了一會,又有一個媽媽帶著孩子過來玩滑梯,小朋友也是被那個梯子吸引了,飛快跑過去想要爬上去。

媽媽沒有說話,只是跟了過去,站在孩子身後一尺遠的地方,靜靜地看著他。

因為這個梯子相對來說有一點難度,所以這個小朋友也從上面掉了下來。

媽媽安慰了孩子一下,又輕輕問他:「你還要再試一次嗎?」

果然,這一次,小朋友成功地爬上去了。

02

目睹全程的我,被這件事觸動頗深。

很多時候正是我們隨口對孩子說出的一句話,久而久之塑造了孩子不同的能力與個性。

「下回別再XXX了!」是每當孩子出現摔倒或磕碰時,我們聽到的最常見的一句話了。

孩子被路上的石頭絆倒了,「下次別走這條路了!」

孩子跑的時候和別人撞在一起,「下次不許跑這麼快了!」

而當我們仔細回味這句話的時候,卻不難發現,它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放棄」思維。

當孩子遇到一點點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沒有鼓勵孩子去戰勝它,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而是讓孩子從此遠離那些給他帶來挫折感的東西。

這在本質上,這是在對孩子進行一種消極的暗示。

是在讓孩子去逃避困難,更是在向孩子表明「你不行,你沒有能力做到。

這個時候,所謂的困難就成為了真正的困難,讓孩子無法戰勝,可是他本來只需要再嘗試一下就可以做到的啊!

不久之前,一次聚餐時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同席的一位媽媽帶了自己2歲的女兒一起吃飯,小女孩看到大人們都在使用筷子,就也要求試一試。

媽媽把筷子拿給了小女孩,小女孩興致勃勃的嘗試起來,但每次都把筷子弄掉在桌子上。

之後,小女孩沮喪的噘著嘴說:「媽媽,我做不到。

媽媽輕聲的回答她說:「沒關係寶貝,等你再長大一些,你就可以做到了。

即使在孩子真的沒有能力實現的時候,也不輕易對孩子做出負面的評定。

這位媽媽的話給孩子的是希望,潛台詞是:「即使你現在還不行,我也相信你一定會行的。

03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6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來到一所小學,隨意的從每班抽取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並極為認真的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部是智商型人才。

半年之後,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奇蹟般的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進步很大。

而在這些孩子成年之後,他們也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績。

正是積極的期待,激發了這些學生的潛能,讓他們真的成為了人們期待中的樣子。

作為父母,給予孩子積極的期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自我約束力,讓他們擁有自信心和前進的動力。

反之,長期接收到父母的消極的暗示的孩子,也會逐漸認可父母眼中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從而降低對自我價值的認可,從而產生一些低自律性的行為,把自己的人生過得糟糕。

04

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全書》中寫道,接受了積極暗示的孩子,即使在成長的道路上遭遇了失敗,也總會不畏困難,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然後重新開始。

積極的暗示,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要如何以積極的暗示來幫助和影響孩子呢?

  • 少說「不」,強化孩子被允許的行為。

父母在日常與孩子進行交流時,要注意以積極的詞彙來替代消極的詞彙。

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一個關鍵詞時,本能的會產生與之相應的行為。

比如說,當孩子抬起手,想要打一個小弟弟時,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不可以打小弟弟」,話音剛落時孩子的手很可能已經打了下去。

這是因為孩子會把媽媽語言中的「不」字過濾掉,而直接接收了「打小弟弟」的關鍵詞。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使用一個小技巧,把「不許」二字收起來,直接強化孩子可以做的行為。

面對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直接快速的對孩子說:「寶貝,你可以輕輕地摸一摸小弟弟。

一般來說,孩子的瞬時反應,會使他的行動隨著你的語言指示去做。

之後,我們還可以繼續的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

比如對孩子說:「寶貝,你輕輕地摸了摸小弟弟,你做得很好,媽媽知道你很喜歡小弟弟,小弟弟也很喜歡你。

此外,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儘可能的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少向孩子說「不」。

孩子在嬰幼兒期的認知發展建立在行動探索之上,過度的控制和阻礙,會影響到孩子內在秩序的發展。

  • 對孩子抱持積極的期待,告訴孩子「你能行」。

我在兒子小樹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小樹有一雙涼鞋,是按扣式的,需要對準才能扣好。

我每一次都要小樹自己扣,一開始,小樹會很隨意的扣兩下,然後抬起頭很氣惱的對我說:「不行,我扣不上。

當我告訴他:「你行的寶貝,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扣好,你再試一次。

」這時候小樹往往會開始認真地去扣,也總是能夠獨自扣好。

這句話在其他事情也屢試不爽。

在教育心理學中強調,父母和老師積極的期待,能夠激發孩子積極的行為,促進孩子的不斷進步和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

一般來說,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積極的期待之後,會變得更加自信和自強,更樂於向著父母期待的目標積極努力。

而且,每一個孩子,面對廣闊的未知世界,都需要有人堅定的站在他的身後,告訴他:「寶貝,我永遠相信你。

  • 誇獎孩子努力的過程,看見孩子成就的細節。

我們還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不要用負面的語言和標籤去評價孩子,糟糕的語言不會激起孩子變得更好的慾望,誇獎才會。

在斯坦福的教育理念中,有一條叫做「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被認為是近幾十年里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這種思維模式也是孩子能否成就自己人生理想的關鍵所在。

在成長性思維模式的培養過程中,我們尤其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注重誇獎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要過於注重結果。

並且,誇獎也要落到細節上,一句簡單的「寶貝真棒」,說的次數多了,也就失去了真誠。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看到你很努力的搭了一個小房子,它的形狀很漂亮,寶貝很用心呢。

當我們心中真正的相信孩子是美好的、勇敢的、善良的,他就會成為我們預想中樣子。

要讓孩子享受積極的人生,那麼就從我們對孩子說出積極的話語開始吧!

(作者介紹:佟霏,碼字9年廣告人,現自由撰稿人。

家有2歲娃一枚,專注分享幼兒心理與早期教育啟蒙知識。

做好媽媽,我們永遠在路上。

更多內容,請看:

新手媽媽餵奶時最容易做錯的一件事,對孩子好的睡眠習慣養成影響很大

博士媽媽推薦:親子閱讀這三個有效建議,輕鬆趕跑「幸福的煩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