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醫療:寨卡病毒與嬰兒小頭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去年5月份,世界衛生組織首次通報巴西出現寨卡病毒地方性局部傳播病例。
繼而巴西東北部出現了大量的小頭嬰兒,發病率顯著高於以往。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與寨卡病毒的出現有關。
據我國最大的國外醫療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寨卡病毒造成的嬰兒小頭症至今無法得到妥善解決。
寨卡病毒是1947年首次在烏干達通過叢林黃熱病監測網絡在恆河猴中發現的。
隨後於1952年在烏干達和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的人類中間做出確認。
已經在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記錄發生寨卡病毒病疫情。
而寨卡病毒主要通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叮咬傳播,此類蚊子同時也是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傳播媒介。
有研究報導說寨卡病毒也可以通過母嬰途徑傳播,包括胎兒宮內感染或者在娩出過程中受到感染。
有報導說在乳汁中可以檢測到寨卡病毒的核酸,不過目前還沒有發現哺乳傳播寨卡病毒的病例。
所以,即便是在疫區,仍應鼓勵母親進行母乳餵養。
另外,寨卡病毒也可能通過輸血,性行為或者實驗室意外暴露等途徑傳播,目前在美國就發現了一例性傳播感染病例。
和登革熱等蟲媒疾病一樣,寨卡病毒感染的地域性比較明顯,它主要出現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最後是大家最關心的嬰兒小頭症問題,小頭症是一種嬰兒先天發育異常,導致小頭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遺傳變異,孕期受到特定病毒感染、使用藥物、攝入酒精和接觸毒性物質等。
患有小頭症的嬰兒有可能智力和其他發育正常,但也有可能出現輕微殘疾甚至死亡。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巴西東北部出現了大量的小頭嬰兒,發病率顯著高於以往(約為20000名活產兒中出現1例),這讓當地的衛生部門乃至世界衛生組織都感到極為不安。
科學家們調查發現,這些小頭症很有可能就與寨卡病毒感染有關。
並且,如果孕婦在妊娠早期(懷孕的前三個月內)受到寨卡病毒感染,則嬰兒出現小頭症的風險最大。
目前,進一步的確認研究還在進行中。
雖然國外醫療界對寨卡病毒的治療也素手無策,但是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對溫和,對普通人並沒有過大威脅。
盛諾一家建議大家不必過度恐慌!
我國確診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系輸入性感染病例,患者發病前曾去委內瑞拉;專家認為進一步擴散風險極低據新華社電 國家衛生計生委9日通報,我國確診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在委內瑞拉已有發熱頭痛症狀據通報,這例患者,男性,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