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太謙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相信大家對《孔融讓梨》的故事都非常的熟悉。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中,「謙讓」一直是備受人們推崇的美德之一,因此,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謙讓有禮」。
但大部分的謙只是滿足了家長的需求,覺得自己的孩子有素養,強迫孩子去「謙讓」。
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完全變成一個「包子」,不敢去維護自己該有的權力。
別在孩子沒有能力謙讓的時候,胡亂去謙讓。
屬於孩子的要鼓勵孩子去爭取,不屬於孩子的,家長應該不理睬。
同事的女兒貝貝是家裡最小的寶貝,大家都特別寵她,所以孩子變得越來越霸道,然而家裡的姐姐變得越來越謙讓。
貝貝仗著自己年紀小,拚命地去索取。
在她的概念里:小就有資格獲得別人的疼愛,小就可以從別人手中輕而易舉地獲得。
而大人的「姐姐要讓著妹妹」讓姐姐「過於謙讓」有一次,貝貝因為一塊排骨大喊大叫,外婆說了一句:「姐姐讓著妹妹,把你碗中的給妹妹吃。
」這個姐姐便真的把排骨給了貝貝。
然而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傷害孩子的成長。
外這個姐姐雖然人高馬大,也總會被人欺負。
她還說,我怕別人哭,所以由著她們了。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懦弱。
適度謙讓是有禮貌,過分謙讓就是無能和懦弱。
應該你該得的,你就要爭取;是你的,你就要守護。
鄰居的姐弟兩在爭奪一個漢堡,旁邊的人都勸她讓給弟弟。
可是姐姐說,他把自己吃了,現在又來搶我的,我不讓! 便把自己的漢堡吃了。
雖然父母「謙讓思想」根深蒂固,他們希望姐姐謙讓弟弟,在外面,謙讓別人。
但是姐姐認為該是我的就是我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得,我不去拿別人的,別人也不能來搶我的。
後來姐姐被鄰居們說成是不知道謙讓沒禮貌的孩子,大家都不敢招惹她,而弟弟卻「謙讓」不計較。
常常被同伴欺負。
今天,他可以隨意謙讓任何,未來,在面對激烈競爭的時候,全力而退,退到最後面的位置。
因為他不懂得自己總是那麼謙讓,於是謙讓就變得一文不值;他不懂得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他任何時候,都會無力還擊。
不太謙讓的孩子,懂得分寸——不去搶奪,也不被搶奪。
關注我一起成長,做合格的好媽媽。
這樣的孩子不僅僅是沒禮貌,而是沒家教!
遊樂場是個小小世界,每次陪孩子去玩,我都喜歡觀察周圍孩子們的互動,從孩子的表現和反應能看得出家庭教育的成敗。有的孩子謹慎;有的孩子魯莽;有的孩子懂禮貌、講道理;有的孩子強詞奪理,欺負弱小;有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