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棟|溺愛結惡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用溺愛態度培養出來的人,是自私自利到所謂透頂了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中國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對孩子最好的父母,但卻往往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愛,不是關心過少,就是關愛過度,演變為「溺愛」。

溺,是淹沒的意思,溺愛就是過分寵愛,過分嬌縱、喜愛,明明知道孩子的要求很過分,但仍然想方設法滿足他的要求,毫無原則性可言。

最近從朋友圈中看到一視頻,內容是若干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因父母沒滿足自己的需求,便對父母連罵帶打,毫不手軟。

而身為父母的大人一忍再忍,任孩子撒潑,讓人不勝唏噓。

孩子的表現固然讓人氣憤,但卻是父母溺愛的惡果,根在父母。

溺愛型的父母一味討孩子歡心,縱容了孩子,使孩子處於愛的親密包裹中,久而久之,就會習慣了被給予,習慣了說了算。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情緒不穩、意志薄弱、交往困難、軟弱無能,要麼形成驕橫、任性、執拗的性格,要麼形成依賴、懦弱、自卑的性格。

在性格逐漸穩固後,常常不是變得暴戾凶頑,就是在連最其碼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備。

但任何人走入社會必然會面對挫折,如果孩子沒有一點兒能力去處理自己面臨的問題,不僅降低了孩子的生存能力,使他們成功的機會降低;甚至還會使他們做出很多違反道德倫理或者違法亂紀的事件。

溺愛首先是害了孩子。

我國的古代故事《狀元與乞丐》,就是溺愛的經典案例:有一富裕的丁氏家族,其中兄弟二人同日得子,分別取名為文龍、文虎。

家逢弄璋之喜,家長在高興之餘,請了個算命的為兩位小公子看相,算命的說文龍有乞丐之相,文虎日後必中狀元。

文龍父母一聽,非常失望,其父更是棄家而去,其母舐犢情深,含辛茹苦地教養文龍長大;文虎父母則欣喜若狂,從此對孩子百般溺愛。

若干年後,命運卻跟所有人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文龍高中狀元,文虎卻淪為階下囚……。

時至今日,動不動離家出走的孩子大有人在,受一點挫折就輕生自殺的孩子也屢見不鮮,溺愛,慢慢摧毀著下一代。

其次,溺愛也坑了父母。

輕一點的後果是啃老族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以及上述視頻中的孩子打罵自己的父母。

較嚴重的有: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兒子逼母親跳樓,原因是算命人說他們母子「相剋」;還有因為一女孩因異地戀愛遭到母親反對,竟出價10萬元從網上雇凶,欲殺害自己的母親;更有母親被最心愛的小兒子殺死並碎屍,而殺死母親的原因竟然只是他想得到家裡最後的積蓄3000元錢……百度一下,溺愛殺母的新聞案例不在少數,讓人觸目驚心。

最後,溺愛更禍及他人。

著名歌唱家李雙江之子李天一輪姦少女一案曾轟動全國。

李天一4歲便成為中國最小的申奧大使、4歲學習鋼琴師從名師且獲獎無數、15歲開演唱會,高中時就讀人大附中,其後留學美國……如果單單這樣看李天一的簡歷,無不令人艷羨。

可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富、官、星二代」,最後卻墮落到走上犯罪道路,讓別家少女遭受傷害。

這與李雙江夫婦的溺愛脫不了干係,家庭監護責任嚴重缺失,後悔已晚無力回天。

前段時間有一十七歲孩子陳某,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有期徒刑。

原因竟然僅僅是陳某因懷疑同學張某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還向老師告「黑狀」。

「懷恨在心」的陳某趁張某值日時,亂刀將其捅死。

試想被殺的陳某死的多冤,他的父母又怎麼過下半生。

案發後,陳某很後悔,說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從小被父親母親寵愛過度。

由於從小被嬌寵慣了,陳某一直惟我獨尊,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都吃不得半點虧、受不得半點氣,動不動就跟同學吵架打架。

父母還經常教他:誰欺負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們呢!於是,陳某慢慢成了校霸,不僅在校內當老大,還與校內外的一些人結成團伙,只要覺得誰不順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煩,然後狠狠地收拾他一頓。

陳某說:如果從小父母不是這樣嬌慣溺愛我,我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所以,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語:"慣子如殺子",就是說溺愛不是愛,是大害!柳宗元有句名言「雖日愛之,其實害之」 ,說的是種樹能手郭橐駝的種樹經驗。

他說,栽種樹的時候,就要像愛護子女一樣細心,但種好之後,不要愛護太過,憂慮太多,早晨看看,跪上摸摸,甚至用手摳樹皮驗其死活,用手搖樹根看培土的疏密,看起來似乎是愛護新樹.其實是害了幼苗。

這兩句話現在用來說明不能對子女溺愛、嬌慣,也十分恰切。

怎樣算是溺愛呢?

第一就是總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占最好的一份,地位在家最高,家裡所有人視其為「皇帝」,別人都必須聽他的,目無長輩,口無遮攔,更沒有基本的做人禮節。

這樣會養成他不肯為別人著想,自私自利,目中無人的性格。

第二就是無節制的滿足孩子,既使生活再緊張也一口答應孩子的過份要求,要什麼買什麼,用物質代替情感。

這樣一來他根本無法體會父母的辛苦付出,不會忍耐也沒有吃苦精神,性格驕橫乖張,揮霍無度。

第三就是沒有一家之規,讓孩子處於無底限的放肆中。

生活懶散,什麼事也不想做,偶爾做一點事也是丟三拉四,更沒有紀律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懂寬容,不懂讓步,更受不了委屈。

第四就是事事包辦代替,不舍的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甚至一點家務也不讓其承擔,使孩子沒自立能力,遇難便避,不敢挑戰,好逸惡勞,坐吃山空。

第五就是袒護孩子,總是過多的充當他的保護傘,甚至對老師或是其他人指出孩子的缺點時也為之頻頻辯解,一直受到呵護和寵溺,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挫折。

這樣一旦遭受一點小小的困難也會手足無措,性格懦弱,根本成不了大器,無法行大事。

第六就是總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時,就只會哄騙、投降、依從,讓孩子從小到大,總是無所畏懼。

這是很可怕的,往往成人後做人做事就會沒有底線。

「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你還能指望他成為一個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的有用之才嗎?

所以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該拒絕時就拒絕——家長要說「不」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寶貝,誰也不願自己的孩子不快樂。

但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和不正確做法以及一些不良習慣,就不能一味順著孩子,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這樣確實對有些父母可能很難,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還是狠心一些吧,告訴孩子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爸爸媽媽是不會答應的。

即使哭鬧也不要心軟,不能服軟,一旦讓孩子得逞一次,他便嘗到甜頭,找到了家長的軟脅,便會得寸進尺,無法無天。

所以,家長在類似此情況下要狠下心來糾正,要讓孩子知道哭鬧無效,無理取鬧無用,只有改正一條路。

比如,你的孩子非要一個價格昂貴的玩具,而你不給他買他就在商店大哭,一邊哭還一邊賴在地上不走時,你完拿可以不理睬他掉頭就走,這時孩子一定會跟上來。

如果孩子敢對父母發脾氣的話,就要先給他一點顏色看看,然後可以把他帶到外面去走走,然後再好好跟他聊聊,讓他明白道理。

對孩子玩遊戲、耍手機更應該堅決說不,不用任何猶豫,讓孩子不存任何念想是上策,防微杜漸。

二、該批評時就批評——家長不做「保護傘」

家長本就是孩子成長的保護者,精心呵護孩子成長義不容辭。

但一定不能時時處處庇護。

比如,孩子在學校和老師不配合,受到批評或紀律處分時,父母不能一味偏向、袒護自己的孩子,而不管孩子是否有錯誤。

有的家庭里教育觀念不合理,孩子受到懲罰時總有祖輩出來替孩子說好話,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找到「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是孩子性格自私、自立,目中無人,受不得屈曲,易走極端。

三、該放手時就放手——家長不可處處代辦

父母就應該多為孩子創造鍛鍊的機會,不要事事包辦,也不能在關鍵時刻捨不得放手。

孩子從一歲多開始獨立吃飯到兩歲多獨立穿衣,再到三歲獨立收拾玩具和到上學時獨立收拾書包、獨立打掃衛生、獨立思考,這一過程家長不能代替。

在國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就給她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

並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

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的背一個小背包。

要問為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上學後,許多學生要在業餘時間參加勞動掙錢。

大學中勤工儉學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

一個孩子在長大後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具備獨立性,要具備能夠獨立思考、選擇、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以這些為基礎,才能應對各種生活的挑戰,否則是很難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

四、該自己養就自己養——避免隔代溺愛

很多家長忙於工作或為省心,乾脆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

隔輩一是教育跟不上形式;二是不捨得或不好進行指責與教育。

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家長一定不能做甩手掌柜,自己管教孩子最合適。

要輔以感恩教育,不能讓孩子成為「白眼狼」。

五,該窮養時就窮養——避免虛榮與攀比

有句古話叫「窮養兒子富養女」,很多人都不知道窮養兒、富養女的真正含義,認為男孩要嚴格,少給錢花,女孩要給買好的東西多給錢花。

其是"窮"養男孩,並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憶苦思甜,而是讓父母減少對男孩的嬌生慣養、包辦代替,讓男孩從小多一些經歷、多一些鍛鍊,培養他們堅韌、頑強的性格。

從這點看,女孩也要「窮養」。

古訓中女孩富養,其主要真義是從小要培養她的氣質,開闊她的視野,增加她的閱世能力,增強她的見識,並不是生活上讓她富足。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家長誤以為只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孩子就能成才。

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對孩子的物質需求無節制地給予滿足。

還有一些不富裕的家庭也同樣「富養」孩子。

「在苦不能苦孩子」,自己勒緊褲腰帶,對孩子有求必應,一味遷就,孩子衣服要穿名牌的,文具要買高檔的……。

這樣方式的溺愛,如果你有錢你可以照顧她一輩子,如果你沒有錢,那就慘了,長大了的孩子一般正常的都是做一些犯法的事情了,來找回自己原來養尊處優的感覺。

古訓:嚴是愛,寬是害,不打不管要變壞;自古雄才多磨練,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為了孩子的明天,請莫讓關愛成溺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溺愛不是愛,只會毀了孩子

近日朋友圈流傳著一個視頻,視頻一位接孫子放學的奶奶,因為沒帶錢被十歲的孫子當街辱罵,甚至拳腳相加。「你個老不死的……」「誰讓你不帶錢的?你不帶錢我吃什麼……」「我不管,我就要吃,沒用的老東西,怎...

這些溺愛行為會導致寶寶性格缺陷

家長注意:10大溺愛行為導致寶寶性格缺陷害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

溺愛孩子的五大表現,你們家有中招嗎?

在我爸爸媽媽的眼中,我從小就對倆寶「極盡溫柔」,即使現在處於terrible two時期,碰到他們調皮搗蛋的時候,我也經常是把他們拎到小房間裡單獨教育下。不打不罵,就擺事實、講道理,但是態度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