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撒謊,這事可不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小看大,三歲知老。

」這個古訓很多人都知道,對家長為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培養孩子從小事做起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美德,就算是一個3歲的孩子,也要從小就培養他的誠實守信的美德。

作為孩子人生啟蒙者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擁有健全的人格,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先從自己開始,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在這一點上,很多家長都不注意,比如說,有人來家裡做客,而家長又不想見,常常叫孩子過去說一些:「爸爸不在家,媽媽也出去了」等的謊言去拒絕來客,這樣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說謊,長大後肯定也會向家長說謊。

古時候有一位國王,他愛民如子,但是自己卻沒有一個兒子來繼承他的王位。

為了給自己選一個優秀的繼承人,他就命令大臣們,從全國各地找來一些孩子,然後發給每個孩子一粒花種,並告訴這些孩子,誰的種子開的花最漂亮,誰就是將來的國王。

孩子們拿著自己的種子帶著希望回家了。

後來到了評選的時間,這些孩子都帶著自己最漂亮的花來到國王的跟前,偏偏一個孩子端的花盆裡空無一物。

但是,最後他被選中了。

原來,國王發給孩子們的花種都是被煮過的,根本不會發芽。

國王不是在考驗誰最會種花,而是為了考驗哪個孩子最誠實,所以那個花盆裡沒有花的孩子被國王選中了。

誠實守信是一種美德,更是做人的原則,哪怕是一個3歲的孩子,我們也要對他進行誠實守信的培養和教育。

一些從小就學會撒謊的孩子,長大後也會經常撒謊,而且在跟別人的交往中,常常以這種心理猜測別人,很難對別人產生信任感,他的個性非常敏感多疑。

日常生活中,彼此的信任就是建立在誠實的基礎上的,不相信別人,就無法對別人誠懇。

所以說孩子從小就養成誠實的習慣,對他的一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誠實守信是人在交往中彼此信任的基礎,雖然好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誠實守信,但是有些家長往往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影響孩子撒謊。

比如說,生活中孩子常常因為不小心會碰掉一些東西,家長發現了,就會問,誰把東西碰掉的,孩子勇敢地承認,卻遭到家長的指責,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對孩子打罵。

慢慢地孩子就會說謊,不承認是自己乾的,還會嫁禍於別人。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如果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怎麼談誠實守信,怎麼做一個有教養、有素質的人?這樣的責任是家長的還是孩子的呢?

孩子能不能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關鍵在於孩子在承認錯誤以後得到了什麼。

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家長能夠理解,並鼓勵孩子以後改正錯誤,要避免發生類似的事情,並誇獎孩子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地就養成了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承認錯誤以後,得到的是家長的責罵,那麼孩子也許以後即便是做錯了,也很難再如實交代了,何來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這就是多數家長常犯的錯誤:教育方向是對的,但方式是錯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還有一些人認為,說謊是孩子本能的反應,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意識行為。

所有的孩子都有說謊的經歷,在他們剛剛會說話的時候,就會說謊。

孩子通過說謊來逃避責任和處罰,或得到某種好處。

例如孩子嘴上還粘著糖粒,仍否認偷吃過糖,有些家長反而覺得這樣的孩子很搞笑,覺得這是孩子天真可愛的表現。

1~3歲的孩子說謊,多是本性的流露。

可是孩子到了4歲以後,兒童就有了判斷正誤的意識,會認識到說謊不對。

5歲時,92%的兒童認為說謊不對。

11歲時,只有28%的孩子認為說謊不對。

顯然,5歲左右的兒童最不喜歡說謊。

這一時期加強對孩子的誠實教育,效果才會最好。

隨著年齡增大,孩子開始區分說謊的程度,一旦讓他們意識到說謊會免受懲罰,甚至可以獲得好處,情況就會變糟。

雖然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說謊是一種孩子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但是家長不能從小就培養孩子說謊,否則,這個社會,到處都充滿著謊言,人與人之間還怎麼相處,社會還怎麼向前發展?既然誠信如此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具有誠信的美德呢?

春秋時期,在孔子諸多學生里有一個他非常喜歡的叫曾參。

有一次,他的妻子出門趕集,小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妻子哄他說:「我從集市上回來,就殺豬給你吃。

」當孩子聽到有肉吃的時候就不再哭鬧,就不再堅持隨母親趕集。

當他的妻子回家後,曾參便要殺豬。

妻子說:「不過說句玩笑話哄孩子罷了,何必當真?」曾參正色道:「孩子幼小的心靈非常純潔,做父母的如果說話不算數,孩子便會學欺騙。

將來不講信用,怎麼在世上立足?」為了講信用,曾參果真把豬殺了。

古人都可以為了培養孩子的誠實守信不惜高昂代價,當今的家長更要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品質,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但是有一些家長認為,面對今天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培養孩子誠實正直品質,就意味著等孩子長大後,有什麼說什麼,對人、對事開誠布公,有意見當面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但結果勢必使孩子得罪人、吃虧。

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家長要看清楚,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他還處於幼兒時期,這個時期正是孩子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最初階段,其成長的主要養料就是真善美。

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在這一關鍵期里,心靈儘可能不受外界干擾而接受真善美的雨露滋潤呢?這既是每一個父母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父母慈愛之心的真實寫照。

所以如何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品質,是今天家長們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一,家長要教育孩子誠實守信,就要先給孩子做好榜樣。

「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每個家長都應該知道,更應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嚴格遵循,家長要以自己的行為來做誠實正直的表率。

家長跟孩子每天都在一起的,家長的一舉一動對孩子來說都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

教育孩子誠實,家長應該首先做到忠誠老實。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家長都沒能夠表現出誠實正直的品質,如有的家長明明看見自己的孩子先動手打了鄰居的孩子,反而說鄰居的孩子欺負了他家的孩子。

這位家長實際上是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做了不誠實的例子。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父母)和兒童談話的時候,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是執行教育工作。

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教育著兒童……」宋慶齡也曾說過:「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大人騙孩子,孩子也學會了欺騙……」因此,父母要首先做到誠實守信,以自身的優秀品質來影響孩子,使孩子成為一個誠實、正直的、有高尚品質的人。

強調身教,並不是說可以忽視言教,身教與言教密切結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教育孩子堅持正義。

一位家長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我帶兒子出去玩,在公園裡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的兒子看到一個大孩子在欺負一個弱小的孩子,然後他就主動上前幫助那個弱小的孩子,以主持公道。

在回家的路上我表揚了兒子勇敢的行為,並對兒子說,對於正義的事情,不要管別的小朋友怎麼看,要敢于堅持。

同時,對待那個有錯誤的小朋友提出批評和幫助時,要講究一些方式方法。

如果你自己做錯了,也要勇於承擔責任,同時也能得到其他小朋友的原諒和幫助。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家長既鼓勵了孩子堅持正義的行為,同時也教育了孩子要勇於承認錯誤。

第三,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品質。

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品質,要求孩子懂得關心和體貼他人,因為關心體貼他人是誠實品質的道德基礎。

關心和體貼他人就要有對他人的同情憐憫之心,這是一種善良的道德情感,是救死扶傷、救人於危難、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因為生活的環境太單一,又沒有小夥伴,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自私、霸道、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品質,可以讓孩子從關心體貼他人的實踐過程中體會到做一個誠實正直人的快樂。

第四,妥善處理好孩子撒謊的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經常撒謊,家長不要急於對孩子進行懲罰,先給孩子做好思想工作,認真分析孩子撒謊的真正原因,幫助孩子改正撒謊的錯誤。

有些家長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往往超出孩子心理水平,讓小小的孩子就感到太大的壓力,以至於不敢提出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孩子也許就會採取撒謊的方式來迴避可能遭到的懲罰。

所以,家長在對一個3歲的孩子進行教育培養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防止孩子為了迎合家長而從小養成撒謊、不誠實的習慣,還要督促孩子隨時隨地用誠實的標準檢查自己的言行,使孩子自覺養成誠實、正直的行為習慣。

對於經常說謊的孩子,家長應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說謊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因為這種人得不到大家的信任,而且會被人瞧不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糾正寶寶偏食的習慣

嬰兒行為習慣培養包括日常早睡早起,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等。良好的生活習慣離不開好的引導方法。父母是孩子最初和最好的老師,因此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心理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心理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心理要健康發展,需要擁有一個和諧安定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家庭環境需要有以身作則的父母。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這充分說明以身作則的重要性,父母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