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晚說話意味著什麼 難道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說話遲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媽媽們看在眼中,急在心裡。

有時帶著寶寶遇到熟人,大家也會問:「寶寶會說話了嗎?」「沒呢,我們貴人語遲。

」說得鎮定,可心裡卻實在發慌。

那麼有的寶寶是真的會說的比較遲嗎?面對寶寶說話晚,家長該怎麼辦呢?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說話晚】

1、嬰兒時期的寶寶,不會咕咕地發聲,或是不能自言自語地嘟囔。

2、寶寶到了12個月,還不能注視說話的人。

3、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根據指示做出動作。

比如當你說出「指指你的腳」,他仍沒有反應。

4、18個月的寶寶掌握的詞彙不到50。

5、2歲的寶寶不能使用兩個連續的詞,或是三歲的寶寶不能說斷句。

6、4歲的時候,不能理解你說的話。

如果遇到上面的問題,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寶寶說話晚是大器晚成嗎】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大器晚成」,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其實,這是沒影的事,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專家表示,小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說幾個簡單的詞句,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醫學上就稱為言語發育遲緩。

言語遲緩的原因很多,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從生理上講,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比如,孩子若出現舌系帶過短、唇裂、齶裂等異常,就會出現發聲氣流走向失常和發聲協調困難,影響發音;如果孩子有聽力障礙,也會影響語言的發展。

如果孩子得了孤獨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會說話。

不過,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

有些父母經常把孩子不會說的話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聽,就不願開口了;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於是變得不肯開口。

另外,孩子出生後一直聽著方言長大,孩子周圍的成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孩子學普通話可能會有發音不準的現象。

【說話晚、內向就是自閉症嗎】

專家說:只要正確引導孩子就不會有問題的。

第一,家長平時可以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找到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引導他多去說,這樣孩子有了鍛鍊的機會慢慢就會好起來的。

第二,平時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玩,讓他多接觸一些同齡的小朋友,給孩子創造一個和別人交流的機會,孩子的社交能力才能夠得到發展。

【孩子說話晚與智力發展有關嗎】

孩子由於個體的差異,表現在語言能力方面也是開口有早有晚、表達清晰不清晰的區別。

媽媽們只看到孩子說話晚的結果,卻沒有思考可能造成孩子開口晚的原因,著急地給孩子扣上智力有問題的標籤,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2歲~3歲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

通常來講,親子溝通較多的孩子語言發展要早於缺乏溝通的孩子家長應創造條件,著重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

1.家長注意發音和用詞的準確性。

儘量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孩子交流,與孩子說話時速度緩慢,發音清晰。

2.鼓勵孩子自己用語言表達意願。

當孩子想要某種東西時,比如玩具,媽媽不要馬上替孩子說出來,而是要教給孩子「玩具」這個詞彙。

3.營造良好的親子溝通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與孩子溝通。

外出的時候,也可以鼓勵孩子把看到的東西告訴父母。

4.語言環境不要過於複雜

有些家庭,父母、爺爺奶奶使用的語言都不一樣,年幼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各不相同的語言,表達自然也會滯後。

所以建議,最好先讓孩子掌握母語,然後再學習其他語言。

引導寶寶說話十個小妙招 媽媽再不也不用擔心我不講話了!

1.說較長的句子時要段落分明

當媽媽說較長的句子時,得注視寶寶的反應,配合明顯的肢體動作,段落清楚地說給寶寶聽,來訓練寶寶的「聽話」能力。

2.描述式的說話法

如果媽媽要回答寶寶的說話,也儘量使用連結性的句子,當寶寶說「那個、那個」,即使媽媽知道「那個」是什麼,也必須回答「是這個餅乾嗎?」或「是放在桌上的玩具嗎?」,務必引導寶寶再回答出「對,是那個餅乾」等句型。

媽媽此時的任務在於訓練寶寶開口說話,而不是拿「那個」餅乾讓寶寶閉嘴。

3.練習讓別人了解寶寶的表達意思

常常遇到一些寶寶說的話只有身邊的媽媽才聽得懂,別人要了解寶寶說的話還得先通過媽咪的「翻譯」。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也為了讓寶寶能增加信心跟外人交流,平常就得訓練寶寶發出正確的音和正確的單字或句子,而不是只有母子倆才知道的幼兒式語言。

4.給寶寶獎勵

當寶寶能說出較長的句子,或者說出新學會的單詞,都要馬上給寶寶一個擁抱並稱讚他,然後再附和地說一次,寶寶就會清楚知道自己的表達正確,而更有興趣說話了。

5.把寶寶說的話畫成圖貼起來

當寶寶說的句子或內容,用簡單的圖畫表現出來,如「今天跟媽媽去散步」便以此為內容畫出來,可以增加寶寶的聯想能力和記憶能力。

6.從日常生活的聲音中學習

不需要太過安靜,生活中出現的吸塵器的聲音、水龍頭的流水聲、洗碗洗衣的聲音等,都可以讓寶寶感受接觸更廣,邊做家務邊和寶寶說話,也是一種良好的親子互動方式。

7.練習以身體律動來控制發聲

即使簡單地發出「咿啊」的聲音,寶寶也得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發聲,可以訓練寶寶配合身體的律動發短音或長音,也可用拍手搖擺的方式讓寶寶了解發音的不同。

8.鼓勵寶寶表現自己

跟嬰兒玩手帕遊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或找玩具等,讓寶寶表現自己,這對於日後勇於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9.與媽媽「視線一致」的體驗

寶寶總是好奇媽媽在做什麼、說什麼,因此,不妨讓寶寶跟媽媽往同樣的方向去尋找目標,讓寶寶自己親眼、親耳確認媽媽口中說的與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可培養寶寶的辨識聯想能力。

10.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

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並反覆的練習,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11、擴大寶寶的活動範圍

經常帶他出去玩,比如小區、公園等,特別是讓寶寶多接觸小朋友,因為小朋友之間更容易溝通。

12、訓練寶寶咀嚼能力

在給寶寶輔食時,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品種由一到多、輔食質地由細到粗的原則,按照流質食物、半固體食物、固體食物的順序添加,讓寶寶逐漸適應這個過程,使咀嚼能力得到鍛鍊和學習。

為了促進寶寶口腔功能、語言發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家長要有規律地、有計劃地訓練寶寶咀嚼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說話晚?多做這4件事有助於寶寶語言發育!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專家表示: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有規律的過程。每個寶寶發育的早晚不同,有的寶寶說話要早一些,語言能力也會強一些,有的寶寶說話要晚一些,語言能力也會弱一些。但是語言發育遲...

寶多大,還不會說話就算晚!

寶寶從出生以後對撫養人有意識的互換或人的語言就有了更明確的回應,1個月以內就可以一些喉音,之後慢慢出現簡單的輔音、元音,到8個月左右就能很好的發出唇音,如爸爸、媽媽、噠噠等,1歲左右會出現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