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懷孕期間看哪方面的書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英語好,建議買一本國際母乳會的《The Womanly Art of Breastfeeding》,這本書非常的不錯,從介紹母乳餵養到母乳餵養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娓娓道來,基本上各個階段都會有。

理念非常的貼心。

舉兩個摘抄:

「Many bottle-feeding mothers wish they had breastfed,yet very,very few breastfeeding mothers wish they had bottle-fed.This isn't to say that mothers who are bottle-feeding don't love and value their babies.But there's a difference."

許多配方奶媽媽都希望當初能夠母乳餵養,很少有母乳媽媽想當初配方奶餵養。

當然不是說配方奶媽媽不重視寶寶、不愛寶寶。

只是這中間確實有差別。

「When my kids were teenagers,people were often surprised by our still-close relationship,our long, late-night conversations about everything from their girlfriends or boyfriends and school issues to politics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Other parents would ask me waht I did to have this kind of relationship and it was hard to tell them-because I'd have to start out with 'Well, first you breastfeed until they wean themselves..."

我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旁人經常驚訝於我們的親密關係,我們可以什麼都聊,從他們各自喜歡的男女朋友到學校趣事到政治,甚至世界的未來,一聊就好久,直到深夜。

其他的父母會問我如何做到,這真的很難回答。

因為我想我會先告訴他們,首先你得母乳餵養至自然離乳……」

中文版叫《母乳育兒全書》

第二本推薦,不是西爾斯,而是日本松田道雄的《定本育兒百科》,這本書也非常的不錯(尼瑪就沒有第二個形容詞了麼),這本書讓人讀來很輕鬆,如沐春風一般(有無咁誇張吖)。

裡面關於嬰兒護理和疾病介紹以及應對寫的非常非常非常的詳盡,不光我感覺,而是我身邊媽媽(包括Q群里幾百號人)都感覺這本書比張思萊等好多了。

因為他真正的把嬰兒當做人來看,而不是一個我們可以操控的布娃娃。

同時他也真正的把媽媽們當做自己的朋友,這一本書買來絕對不會後悔。

當然,老頭兒對母乳餵養的看法是很順其自然的,他雖然主張8-9個月開始引導離乳,但是對想餵奶的久的媽媽卻不會說「母乳在N個月之後沒有營養」,這一點是一些國內兒科醫生所不能及的。

第三本推薦,西爾斯的書,包括《懷孕聖經》《母乳餵養全書》《親密育兒百科》《夜間育兒》等,都非常的不錯,除了他們自己養育八個孩子的經驗,他和他老婆都是兒科醫生和護士,而且他老婆貌似還是國際泌乳顧問,這是個非常權威的title,在母乳、泌乳方面。

但是我推薦這個,不光是因為他的權威,而是,他是真的有養孩子的經驗,你懂?張思萊看到的小孩子,多半是在疾病狀態的,她不會在你家呆上半個月看你的孩子養育情況,張思萊自己餵奶經驗不知道有幾年,她貌似也只有一個女兒(還是我和鮑什麼那個搞混了?)。

所以,中國的兒科醫生寫的書,可以買啊,買來看看,實際育兒過程中,你才是日夜相對的那個人。

比如,許多醫生會跟你說,孩子幾個月大了晚上就不需要吃奶了,但是,他們不是帶你孩子睡的人,有高需求的寶寶就是需要晚上吃奶,有生長發育猛長期的嬰孩就是需要晚上吃奶,不給吃就鬧,誰來哄?對吧。

第四本推薦:溫柔分娩(溫柔生產)Harper Barbara的書,年底應該有簡體版,特此推薦。

書中告訴你,生孩子是一件多么正常的事情,也告訴你,分娩方式與孩子日後的影響與聯結,還告訴你,分娩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做母乳餵養推廣咁多年,最大的感受是,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母乳餵養好,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在月子裡就實現純母乳,也越來越知道,分娩方式對一個母乳餵養的成功有多麼的關鍵。

卡普的《卡普新生兒安撫法》

有了孩子你就知道,能夠安撫一個哭鬧的孩子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至少它很大程度上讓你的母乳收到更少的質疑。

----以上是關於懷孕和餵養方面的書,下面可能是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

《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個心理醫生寫的書(M·斯科特·派克),但是這本書實際上不光孕婦可以看,父母可以看,我覺得老少咸宜,只要認字兒了可以獨立閱讀了,這本書都可以看。

《愛與自由》

孫瑞雪

我記得前兩天看的圍脖,說國外孩子和國內孩子的不同,國外孩子怎麼做,然後父母怎麼反應,國內孩子怎麼做,父母就毒打一頓。

所以看了這本書,真的會有很多改觀的。

棍棒教育越來越被反思,這是好事情,尤其80後新一代的父母,真的很棒,我們接觸了很多更新的觀念,把這些觀念和傳統習慣對比,會有衝突和矛盾,但是面對孩子,愛與自由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我從彩虹那邊來》

這是一本華德福老師寫的書,就算不是懷孕生孩子,我也推薦大家看看。

其實上面那些書基本上就夠了,其他的可以去看看微博名人,比如國際母乳會的新浪微博和網站,什麼李雪愛與自由等,育兒過程中不在於你看了多少書,而是根本在於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有的人不愛看書,可懂的如何愛孩子、尊重孩子,一切依循本能,孩子也一樣養的很好,有的人看書看的多,可仍舊不尊重孩子、不愛孩子,或者以愛的名義「摧殘」孩子,那看再多書也沒用。

比如著名的心理學家,華生,他曾經出過書呢親,叫《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以下是摘抄)在這部書中,他倡導了一種行為矯正式的兒童養育體系, 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

華生認為對待兒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脫情感因素,以免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這本書改變了美國兒童的養育實踐,整整一代兒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這種風格的教養實踐中長大的。

他的兒子們對華生的描述是這樣的 「沒有同情心和情緒上無法溝通的。

他不自覺地剝奪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種感情基礎。

約翰·華生在學術圈名聲大噪之時,他痛苦的大兒子雷納卻背叛了行為主義而學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

也許是童年匱乏情感的創傷太嚴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納。

雷納曾多次自殺,後在三十多歲時自殺身亡。

其前妻的二個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兒多次自殺,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才能生活。

倡導並踐行「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的華生家族,悲劇同樣在第三代延續:華生的外孫女Mariette記憶中,媽媽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並曾經多次試圖自殺。

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癮者,並多次考慮自殺。

悲劇的種子其實早在華生童年已經種下。

華生的父親脾氣暴躁,拋妻棄子,華生受同學欺辱,並因暴力行為而兩次被捕。

童年對愛的絕望,讓 約翰·華生傾一生之力,打造了一個「沒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國」。

我們常說育兒即育己,很多人在育兒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啟發,也成長了很多。

這些人,必須要有個能力,就是學習能力。

有的人可能在育兒過程中停滯,感覺到育兒是很費勁的事情,我認識很多很多媽媽,她們的老公,到家就玩遊戲,打電腦,一點也不參與育兒。

這真的很糟糕啊喂!

所以我建議這些書,不要只媽媽看,爸爸也要看,育兒過程中不是那個提供食物的才是最主要的,爸爸也同等重要,一定要參與到育兒中,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月嫂保姆。

他們不會陪伴你的孩子很久,你們才是。

你們孩子早戀了,如果親子關係夠好,他們肯定更願意告訴你們,沒聽說誰暗戀哪個女孩兒回家告訴爺爺奶奶的。

我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引導他們,教導他們,和他們一起看世界,可是我們想想我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父母的?是不是感覺「話不投機半句多」?我們感覺他們已經跟不上我們的步伐。

所以,一樣的,保持一顆愛學習的心,和孩子們同步,良好的親子關係,比你如何如何餵養、如何如何興趣班都要重要的多。

如何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呢?親,如果我說從母乳餵養開始,你會拍我嗎?

【下面有位回答說,她最不喜歡的一本書就是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這句話中有很多錯誤。

首先,親密育兒法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育兒方法。

在這裡推薦的書,我全部說不上喜歡不喜歡,只是這些書是我多方查證之後,我的選擇。

日本老頭的訂本育兒百科裡面並沒有提到多少關於母乳的篇章,甚至離乳方法也會寫,加牛奶方法也會寫,但是我仍舊推薦它,因為我知道,松本道雄的理念是如何的,他的每一句話,都絕對以母親和孩子為出發點——一個種族對雌性的尊重程度,反應了這個種族的文明程度

當你有了孩子,當你帶著自己的孩子外出,你就知道這句話的重要性。

親密育兒法是一種道,並不是術。

如果你只看到了術,咁sorry啦,再看一遍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推薦給新手媽媽幾本開胃書

家庭教育是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的事情,很多家長由於缺乏經驗與對專業的教育知識的認識而陷入育兒誤區。話不多說,一下幾本書給媽媽們推薦一下。一、《嬰語的秘密》 作者:特雷西

20年暢銷排行榜榜首《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威廉·西爾斯博士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育兒權威。他的《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出版近20年來暢銷不衰,至今仍高居美國各大書店育兒類圖書銷售排行榜榜首,美國媽媽幾乎人手一本。西爾斯博士根據近40年的兒科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