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兩種疫苗,你的孩子打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

愛和信任才是唯一的答案

▷1◁

這幾天被疫苗的事情刷屏了,我也是翻了無數遍疫苗本,心情跌宕起伏:對廠家,對疫苗種類,對時間。

隨著網絡不斷的刪帖,朋友圈漸漸恢復平靜。

面對孩子,我們做父母現在能做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把焦慮和無助的情緒帶給他們,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兩支「疫苗」,最有效卻永遠不會過期。

這兩支「疫苗」就是愛與信任

2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甚至不需要刻板的處罰。

因為他們用愛在建立規則與秩序。

前蘇聯傑出心理學家馬卡連柯研究發現:「家庭生活制度一開始就得到合理髮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

在良好的家庭里,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心懷愛意的家長,必然能夠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探討解決問題,即使孩子犯了錯,也只是就事論事,絕不牽扯其他,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當然,這裡的愛不是溺愛。

很多父母看似無微不至地替孩子做一切,孩子也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結果適得其反。

因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形成獨立意識的過程,在日常大小事中培養自己的辦事能力,積累經驗並建立自信。

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它的意義,父母無法替代也不需要替孩子去經歷這一切。

教育家蒙台梭利研究發現,孩子從:「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

」充分說明了孩子通過親身體驗、感知、實踐來獲取經驗的重要性。

我們愛孩子的目的,是讓他感覺是安全的,這樣他才能更專注於自我成長;同時也讓他們學會愛自己和他人 。

這些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基礎,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孩子才會一步步的向更高階段發展。

所以,打了愛的「疫苗」的孩子,會有強烈的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會更有勇氣與好奇去探索世界,也會更加自信。

更能抵禦外界的誘惑,遠離那些成癮行為,能愛自己、愛家人、愛世界。

3

關於信任,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孫瑞雪老師和武志紅老師都說「愛和自由」是養育孩子的兩大法寶,為什麼你說是信任呢?

我一直認為,沒有真正的信任,所有的自由都會「變質」。

因為你雖然給了孩子自由,但由於不信任,你仍然會焦慮,會擔心甚至會付之於行動。

而這些味道會瀰漫在空氣之中,充滿了你試探的語氣;會藏在你的臉上,甚至身不由己的「窺探」他的一舉一動。

我們的孩子依舊會被控制會被影響著,所以信任才是一起的基礎。

美國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認為,孩子需要經歷三個九年期才能成為健康、獨立的成年人:

第一個九年,孩子對於父母是完全的信任和依賴,父母要對孩子完全承擔起責任;

第二個九年,孩子學會信任自己並且漸漸學會獨立,父母的責任是能適當控制,但也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

最後的第三個九年,孩子獨立自主了,父母退到幕後,只需適時提供支持即可。

由此可知,信任是父母能送給孩子特別珍貴的禮物。

4

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卡爾·羅傑斯研究發現:如果不被過多干涉和限制,孩子會選擇向主流社會所認可的價值方向發展。

所以我們要相信一個人想要被主流社會價值認可是天然傾向,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也就是說,當我們相信孩子,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孩子都有解決自己問題的動力和能力。

反倒是我們一次次自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最扼殺和剝奪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動力權利。

最後,想給大家分享幾個表達愛與信任的小妙招:

● 每天都充滿愛意的擁抱他,並花時間學會真正理解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 了解兒童發展規律,在14歲前充分尊重他個性發展。

● 不要和其他小孩刻意做「橫向比較」,內心相信他是獨一無二的,所有的問題都是孩子成長中必然經歷,會隨著他的成長逐步解決。

● 對孩子的「謊言」不要戳穿,孩子的「謊言」形成很複雜,99%都是正常的或者對成長有益的,所以我們相信並尊重他的「謊言」是學前兒童的唯一選擇。

● 尊重他,像尊重成年人一樣,並且對他們擁有的物品和玩具同樣應予以尊重。

● 經常和他們一起分享各自的快樂,哈哈大笑。

● 為了他們,要照顧好自己。

教育的本質

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

有時,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

對於這點,愛和信任才是唯一的答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