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責任感不強怎麼辦?3招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責任感不強怎麼辦?3招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托爾斯泰曾說:「一個人若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責任是一種敢於承擔,有所作為,勇於負責的精神。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面對責任,無論大小,他都不會推卸,因為他知道負責任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當孩子具有很強的責任感時,他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對會更強,做事情的自覺性也會更高。

那麼攤上一個責任心不強的孩子,我們要怎樣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一、教孩子信守承諾,做到言行一致

自古至今,人們都崇尚「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風。

信守承諾是為人的根本,父母應該讓涉世不深的孩子懂得,人與人之間、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的關係與友情,都需要信用來維繫。

那麼,父母具體該怎麼做呢?

首先,父母要言行一致,做個好榜樣,以身作則,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父母時常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諾,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父母要言行一致,做個好榜樣

其次,對小孩提要求,要逐步進行,不可一下提出他一時不能完成的大要求。

比如,要培養孩子自己穿衣的好習慣,就可以循序漸進的要提出小要求。

先從某天開始教他怎樣區別衣服前後、衣服正反面、怎麼翻衣服等,再教會他怎麼穿圓領T恤衫,等他前面能練做得很好了,肯定他前面的表現,鼓勵他繼續努力。

過一段時間再教他怎麼穿襯衫,怎麼扣紐扣。

這樣就能逐漸養成孩子獨立穿衣的好習慣。

最後,通過繪本、故事、動畫片提高孩子對信守承諾的認知了解。

由於孩子認知水平有限,往往無法理解什麼是信守承諾及信守承諾的重要性。

這時,父母要告訴孩子守信的意義,與孩子一起看繪本故事或動畫片,讓孩子能形象直觀的認識到守信的積極意義並做一個信守承諾的人。

與孩子一起看繪本

二、教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的能力是人類一種內在人格智力,是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和不斷進步的前提條件。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犯了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態度。

如果知道那裡犯錯了,卻不反省,這不利於自身發展與提升。

那麼,父母具體要怎麼做呢?

教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首先,讓孩子學會接受別人的建議或批評。

要教會孩子反省,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接受別人的建議、批評。

比如孩子很喜歡小金魚,可是每次餵魚時放飼料過多,有時一天餵好幾次,跟他好好解釋幾次也聽不進去,仍是我行我素。

有天趁我們沒注意,把一包魚食全放進去了,到晚上,魚都游不動了,全死了。

我問他:「我們的魚怎麼了?」他明白自己做錯了,想了想說:「是因為餵得太多了,我以後再也不會餵那麼多了。

」孩子做錯事,父母不要橫加指責,可以從側面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反省,認識自己的過失,進而調整自己的做事方法。

其次,讓孩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幫助孩子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

比如孩子出門,每次都愛神遊,走路不看路,很危險。

上次外出回來,他幫我提了兩提小紙巾,上台階是沒看好路,又跑又跳的走,結果摔倒小腿脛骨了,可想而知有多痛。

到家後問他:「你要是好好看路,好好走路結果會怎樣?」結果他說是我那兩小提紙巾太重,把他壓倒在地的。

後面又好好問他才說了實話,「逛超市逛得很累了,走樓梯沒有看清路,踏空了。

」父母引導孩子進行自我總結和自我反省,語氣要平和,不要用幸災樂禍的口氣,這樣孩子才會樂於接受,從根源上對自己壞習慣、壞毛病進行反思。

孩子學會接受別人的建議或批評,學會總結經驗教訓

最後,學會使用「誘導自省法」。

誘導自省法,也叫冷處理法。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錯誤時,孩子沒有意識到或是不承認犯了錯,就不要急於對孩子進行教育,而是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對其進行教育。

這樣教育方法會促使孩子更好的學會反省自己的錯誤。

比如孩子參加學校活動,早上接他回家,那天早餐吃粥,回家後問他有沒有吃了早餐,他說吃了。

學校不準備早餐,他帶去宵夜也沒有動,怎麼吃了?我也沒管他,假裝不知道,就說了句我們要做誠實不挑食的好孩子啊。

到了十點左右,他就說好餓啊。

我就調侃他今天學校早餐營養不足啊,現在就沒能量了。

後來他才弱弱的說了句:「今天早餐啥也沒吃。

」後來吃了帶到學校去的蛋糕,八片大蛋糕差不多都吃完了。

通常孩子會在父母沉默和有意引導下反省自己錯誤,等他考慮清楚後,會主動向父母承認錯誤,這時幫助他找到正確處理事情方法。

三、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這不利於孩子成長。

那麼,父母具體該怎麼做呢?

教育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首先,父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做好榜樣。

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父母需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這樣,孩子在正確示範的薰陶下,才會自覺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父母做錯了事情,沒能勇於承擔錯誤,為自己行為尋找藉口,那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做錯事後處處為自己尋找藉口,逃避責任。

其次,引導並鼓勵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孩子在犯錯之後不敢承擔責任或是推卸責任,時常讓父母感到惱火,可是生氣不能解決問題。

不管事情結果好壞,只要是孩子獨立行為,就要引導並鼓勵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父母一定不要替孩子承擔責任,否則,就給孩子提供逃避責任的機會,會淡漠孩子的責任感。

比如我家熊孩子在幼兒園搗蛋,不聽老師提醒,把一盆綠蘿花的葉子摘光了。

當他把沒有葉子的綠蘿花提回了家,告訴我老師要他賠盆新的花過去。

為了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跟他說好,買花要錢,可你有沒有錢,那就從你的零食裡面出,這一周除了吃飯、配方奶、水果,其它零食都不會買,省下的錢就用來買花。

他接受我的處理方式,因為他知道自己錯在那裡,需要承擔責任,自這以後在幼兒園再也沒有去摧殘花了。

最後,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因為錯誤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磨練與考驗。

比如孩子每次做了作業後就把本子亂放,提醒他幾次後也沒有好轉,我也就沒有每次都盯著了。

上次他忘記拿作業本回校,我也沒做聲,結果到學校後交不出作業挨老師批評了,自那以後,做好作業自己會自覺放好。

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時,父母提醒他不放在心上,出現過失時,父母不要替孩子承擔責任,讓孩子自己接受處罰,這樣他才會印象深刻,記住這次教訓。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真好!

社會需要有愛心、信心、進取心等,最重要的是有責任心的人。

因為責任心是一個人能否立足社會、成就事業最基本的人格品質,在某種程度上講,責任感有多大,我們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要做到自覺信守承諾,做個有責任感的人很難。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孩子變卦、不守信用的行為,這就需要父母的堅持與引導,讓我們共同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