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不要等到孩子被欺負了才知道這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一北京家長爆料,就讀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小學的兒子被同學扔廁所垃圾筐,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孩子一身。

距教育部等九部委聯合發文整治校園暴力還不到一個月,一起新的校園暴力就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小學荒唐上演,各方對此高度關切,事件目前還在持續發酵,成為各大媒體頭條。

|01

在全球範圍內,霸凌都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台灣(大陸缺乏數據)一項針對 4,347 名中學生(7 年級~12 年級)的調查顯示,有 10.7%的學生被霸凌,10.9%的學生霸凌過別人,這個數據讓家長們人心惶惶,他們既害怕孩子被欺負,也害怕孩子變成施虐者。

但反思這種現象,你會發現,這件事的表面看似屬於一場孩子間的較量,實則卻是父母教育的缺失。

看了很多相關的報導,我認同一個觀點: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還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

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

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也能被別人逼死。

孩子的身上存在不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教子方式,不懂得教孩子與各種同伴自由交往的方式。

與同伴交往是所有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現在的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個人的成長牽動一家人的照料,與生俱來的保護和照顧過多,慢慢自然就缺少與同齡孩子的交往的機會。

這也是造成校園霸凌衝突的導火線,表面是衝突,實質上是孩子不能也不會用正確的方法與同齡的小朋友相處。

孩子們與同伴自由交往的過程不是線性生長,而是螺旋生長。

平衡的關係總是在掙扎中建立,而所謂的掙扎,就包含了小至磕磕碰碰大至校園暴力的各種衝突。

因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家長想通過捅破天鬧大,來尋求更多的人一起保護孩子,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但並不能避免問題,或者將問題扼殺在搖籃里。

相比鬧起來,家長更需要正確引導他們的交往方式,這樣才能避免上一個成長階段沒有解決的問題成為孩子下一個成長階段的新問題。

所以我覺得父母真正需要建立的是這種教導方式:

讓孩子知道,只要你需要,我就在你身邊。

用極大的耐心去培養孩子與問題共處以及解決矛盾的能力。

|02

在校園霸凌事件面前,我們也應該反思,自己的孩子膽小、羞怯的原因,是不是因為他經常被我們嘲弄、辱罵;自己的孩子有暴力行為,是不是因為我們常用暴力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就像魯迅先生說中國家庭教育的問題,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等到他們進入社會,則如剛出樊籠的小禽,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所以,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我們從小生活的家庭是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我們長大組成的家庭又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只有當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父母的自我教育意識有多重要。

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沒有人是無緣無故長大的,我們每個人,包括從前我們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觀點和教育方式的形成,都有他們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影子,追溯這些原因不是為了矯正誰,而是為了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才能儘可能的將這種教育更加合理化。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再次自我修復,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在2002 年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中,導演通過以平常生活為主線的一幕幕情節,利用孩童純真的眼光與敘述三個「笨」小孩的短處弱點,讓我們猝然發覺,其實真正需要反思的恰恰是自認為「不笨」世界中的「聰明人」。

孩子不是無知無覺、沒有感情的柿子,可以隨意集中,裝筐裝袋地歸類存放。

在和孩子相處中,父母注重交流和引導,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理解力與自制力,變得「懂事」。

如果父母從不信任孩子的理性,認為孩子不懂事,需要被強行控制,那孩子往往會以「反正都是你教的的」行為,來證明家長的疏忽是要付出代價的。

|03

孩子健康的人格養成是以親子關係為中心的,通常是父母為主,祖輩為輔。

對於很多人來說,孩子的教育並不僅僅是教育,而是一個社會再生產過程。

我們在校園凌霸中,制止對方的暴力,只是攻,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溫暖自己的孩子,卻是守。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成長中教會孩子憐憫和愛人,付出愛,才會收穫愛,才是一個孩子健全人格的最終養成。

與自己的孩子共建一個緊密連接的精神世界,他的細微,你瞭然於心,他的喜怒哀樂,你都能共情,這樣孩子會因為你的陪伴,有更加穩定自然的內心世界。

這起校園凌霸事件會被逐步處理淡化,但孩子成長本身卻是一個緩慢悠長的過程。

當孩子陷入八面受敵,四面楚歌時,如何陪他們走過並且引導他們規避諸如此類的傷害,才是父母一生的課題。

一個優秀的孩子的誕生都是有跡可循的,我喜歡周沖說的一句話:

孩子就是家庭的縮影,教育才是真正的拼爹拼媽。

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願我們終有一天能夠真正意識到這份教育的責任和分量,盡力去給孩子一個沒有暴力和傷害的世界。

— END —

發現美好

感知自我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天下女人【ID:hervillage】」

看到更加豐富多彩的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可以獨生但不能讓孩子獨長

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父母要做的事並不太多,只要為孩子提供並維護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就行。成為好父母,就是成為家庭環保主義者。家庭環境好,孩子好;家庭環境出了問題,孩子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