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吃手不是小事,處理不當會影響孩子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丫丫姐,寶寶6個月了,特別愛吃東西!能抓到的一切東西都要放到嘴裡去!玩具,紙巾,衣服……我把東西都收起來,他就吃手!吃個不停!我擔心不衛生,影響長牙,所以給他戴上了小手套,我這樣做對嗎?
丫丫姐,我家孩子3歲了,最近發現她經常啃手指甲,都啃出血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長記性!越說她越啃!這可怎麼辦啊?
丫丫姐,我女兒上初中了,一緊張的時候就吃手、咬筆頭,特別不雅觀,應該如何干預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要吃手。
1.「吃手」是嬰兒的情緒自我管理策略。
寶寶也會有焦慮、煩躁、害怕甚至寂寞無聊的時候,不是每一次大人多會及時發現並有效安撫寶寶的情緒,所以寶寶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情緒管理策略,「吃手」就是其中的重要策略。
雯雯是一個5個月大的女寶寶,她因為過敏來就診,在等待的過程中,有些餓了,飢餓+陌生環境+身體不舒服,她大哭起來,奶粉沒沖好,媽媽抱著她不停搖晃、安慰,可她越哭越厲害,小臉憋得通紅。
突然,她把手放進嘴裡吮吸了起來,哭聲止住了。
多神奇啊!孩子很聰明,很有謀略,「吃手」這種自我安慰的方式是他們情緒自我管理的雛形,是我們心心念念的「情商」發育的起始,家長們,你們希望養育一個高情商寶寶,可是卻忍受不了他們吃手,大錯特錯啦!
2.「吃手」是嬰兒口唇期的必經階段。
精神分析學派鼻祖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將人的心理發展分為5個階段,分別是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第一個階段就是口唇期。
口唇期(oral stage)(0-1歲):此期嬰幼兒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動為主滿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口是嬰幼兒生活的中心和興趣的中心。
吃奶是用口,飢餓或者不舒服的時候,用口哭叫;憤怒的時候,用口咬母親的乳頭,抓到東西都往嘴裡塞,這是他的惟一認識手段。
」
在吮吸的過程中,寶寶能感到舒適、滿足和快樂,這是他本能的需求、快感的來源。
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的口欲能獲得充分的滿足,就會順利地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吃手」的這種行為就會逐漸的減少直至基本消失(偶爾在我們緊張的時候還會出現,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無需干預)。
但如果家長在這一階段人為干預、壓抑了孩子口欲的發展,那麼也許會對孩子的將來造成很大的困擾:
(1)退行。
這一階段未完成的任務會在下一階段或以後的任一階段重現,也就是說,孩子將來的心理發展階段會退行到這一時期,出現吃手、啃手指甲、咬筆頭等滿足口欲的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上小學、初中甚至成年以後仍然會咬手的原因。
家長寬容不干預、孩子安全感充分不焦慮的話,在其他的心理發展階段仍有可能去完成口唇期的任務;當然,也有可能口欲得不到滿足的感覺會伴隨終生。
(2)肥胖。
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的人對食物有著不尋常的偏好和熱愛,往往會攝入超出本身所需的食物,造成肥胖,甚至健康受累,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厭食症等。
有的人會嘗試反覆減肥、復胖、再減肥,陷入惡性循環和無盡痛苦中。
因為似乎只有在吃東西的時候才能夠緩解內心的空虛和恐慌感,所以無法控制對食物的慾望,自制力也比較差。
(3)口欲期固結。
口欲期未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慾望,安全感不足,對愛和關注有著過強的渴望,價值感低,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通俗的說,就是「缺愛」,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和關注,在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中表現幼稚不成熟,既依賴又對抗。
他們有時不能有效進行溝通,而是通過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3.「吃手」是嬰兒認識世界的方式。
孩子是如何與世界建立聯結的?最初是通過母親,母親給予他所需要的一切:食物、安全和愛。
但漸漸地,他發現母親並不是世界的全部,還有其他的東西:毛絨玩具、鈴鐺、積木、小汽車、紙巾、衣物,還有自己的手手,這些和母親一樣嗎?它們能吃嗎?是什麼味道的?……放在嘴裡嘗一嘗就知道啦。
阻止孩子「吃」,無疑是阻止他人生的第一次探索呀,是扼殺他認識世界的好奇心呀,是妨礙他充分的發展自己的認知功能呀。
所以,聰明的家長們,你們還會阻止孩子「吃手手」嗎?
兒科醫生「一招治服」各種暴脾氣寶寶
「寶寶又打人了!」、「他家的孩子特別喜歡打人,不知道大人怎麼教育的!」、「你的孩子因為總咬人,別的家長已經聯名舉報了,寶寶不能在這裡上幼兒園了」......爸爸媽媽怕孩子受欺負,但寶寶的攻擊行為...
如何幫寶寶順利度過「口欲期」
口欲期是人類心理發展過程中一個固定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口唇感覺上,只有得到充分的口唇刺激,才能滿足寶寶的內在需求,順利過渡到下一個階段。在內在力量的引導下,寶寶會主動尋求口唇的...
請滿足嬰兒的口欲期!口欲期滯後會帶來的後果?
一、什麼是口欲期?嬰兒在1歲以前,除了吃奶外,他們還要用嘴巴去探索世界,自己的手、身上穿的衣服、身邊的玩具等,他們都愛用嘴巴去舔,去嘗,並通過這種方式去認識事物。這個階段的孩子都要經歷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