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寶寶順利度過「口欲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口欲期是人類心理發展過程中一個固定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口唇感覺上,只有得到充分的口唇刺激,才能滿足寶寶的內在需求,順利過渡到下一個階段。

在內在力量的引導下,寶寶會主動尋求口唇的刺激,越是愛咬東西的寶寶,他的主動性和好奇心也越強!

「口欲期」寶寶的表現是什麼

寶寶從2個月左右就開始認知世界了,對於2-5個月大的寶寶來說是探索世界的工具,通過口來探索和體驗周圍的環境。

所以他會碰到什麼舔什麼,這是寶寶正在學習呢!

4個月前的寶寶在吃手的時候,並不知道吃的是「手」。

這段時間,如果他吃飽了,玩夠了,睡足了,他仍然要吃手,可以讓他盡情的吃,以滿足他認知的慾望。

6個月以內的寶寶吃手、吃玩具等是正常過程,在清潔衛生的前提下應充分滿足,有助於乳牙的萌出,有利於語言發展。

「口欲期」滯後導致的結果

1歲以前的「口欲期」現象並不是偶然現象,更不是不良習慣,一般情況下1歲半左右,幼兒的發育快速,活動範圍加大,興趣轉移就可以自行糾正。

但是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吃手、舔玩具等,怕不衛生,就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阻止。

如果這段時間家長僅用粗魯或簡單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嬰兒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孩子的口欲期得不到滿足,就會在稍微大點的時候暴露出問題來,會讓「口欲期」過度延長,這是心理學上稱之為「過度補償」的一種心理現象,會造成孩子在口欲期過後仍然吃手,吃指甲,有的就愛咬人。

幼兒咬人,咬東西與「口欲期」的關係

不少1歲左右孩子的幼兒父母會經常問到,為什麼抱著的孩子冷不丁就咬他們一口?有的小朋友1歲左右,走路都還沒走穩,要是哪個孩子和他挨得近,他就要咬別人。

這種小幼兒咬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個階段的幼兒咬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口欲期沒得到滿足,所以才愛咬人。

2歲的孩子常常咬人,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些:

1> 孩子由於生氣或憤怒,甚至是興奮至極而咬人,這是孩子不好的情緒或能量發泄方式。

2> 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在說不清楚事情的時候,會著急咬人。

3> 孩子在一些特定的環境或場景,由於恐懼和害怕,安全感缺失,秩序敏感期被打破,出於本能保護作用,會對他們認為有「敵意」的人先發制人而發起咬人現象。

4> 孩子咬人可能出於挫敗或報復,把咬人當武器使用,這是一種社會化經驗習得產物,往往會伴隨挑釁的行為。

判斷的標準是孩子的表情有興奮或愉悅的感覺。

5> 孩子咬人可能出於好奇的模仿。

這是一種社會性模仿,由於孩子模仿能力很強,當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時,會覺得是件很新奇的事,於是自己也會嘗試去咬人。

6> 孩子咬人可能出於家長的不良習慣。

有些父母喜歡用咬孩子的方式來與孩子親昵,孩子自然認為咬人不是壞事,是一種愛的表現。

7> 孩子咬人可能是因為缺乏關注。

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但卻想通過這種明顯錯誤的行為,來提醒家長關注自己。

因為事件一發生,家長的關注點會回到孩子身上,就算被父母責備,也好過被父母忽略。

8> 有些孩子自制力較弱,遇到緊張的時候,會無意識地咬人。

判斷的標準是看孩子的情緒和身體語言。

9> 孩子咬人可能由於玩伴過少,不懂交往的方式,也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著急之下會咬人發泄。

10> 有的孩子咬人,父母覺得好玩,就開玩笑,強化了孩子的咬人行為。

對於2歲以後的咬人行為,若是經常性的,父母要如何阻止孩子繼續咬人:

第一:要立刻堅決的制止咬人行為,把孩子與被咬的人分開,同時嚴肅而明確地告訴孩子你不喜歡這樣,這是不禮貌地行為。

若孩子繼續,可以握住孩子的手,或者緊緊抱住,防止孩子再次咬人。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責備或懲罰孩子,因為懲罰會引起孩子的憤怒和怨恨,導致他日後咬人咬得更凶。

第二:要認同孩子的情緒,並採取傾聽、共情的方式使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

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孩子情緒問題,才有可能聽從家長的勸告。

第三:事後,要教會孩子如何恰當的處理情緒,但不能採用傷害別人或自己的方式,鼓勵孩子找父母或老師,把內心的想法傾訴出來。

所以,當孩子第一次故意咬人的時候,家長是如何處理的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孩子咬人的原因,是阻止孩子繼續咬人最重要的一步,由此才能對症下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愛咬人,然如何幫助寶寶度過口欲期

寶寶愛咬人,這是2,3個月到2,3歲的嬰幼兒常有的行為,也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行為,那麼,寶寶愛咬人究竟是何故呢?1.口欲期:2-3個月寶寶正處於口唇快感期,他們通過咬人或者咬物去探索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