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手機爸媽」擱淺了孩子的童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放下手機,讓我們在一起!」「六一」前夕,北京東城區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發起這樣一個項目:每天回家,記錄家長放下手機陪伴孩子的時長。

這份記錄讓很多家長汗顏,與孩子在一起的歡樂時光,竟在不知不覺之間被手機擠占去了那麼多。

(6月1日 人民網)

前不久,一名小學生在作文里寫到:「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

」這個孩子用充滿童稚的語言真實反映了「手機爸爸」給自己帶來的滿腹委屈。

家長看了後直呼「臉紅」、「慚愧」。

還記得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WiFi,可那時的我很快樂。

爸爸會花5毛錢給我買一根長長的爆米花,每次都咬一小口,害怕吃完了;媽媽會早早的叫醒我,陪我去摘新鮮的桑葉,同我一起呵護蠶寶寶長大;農忙時,爸爸媽媽無暇照顧我,就帶著我去插秧,我在泥濘的田地里玩兒的不可開交......直到現在,我依然能回味起兒時的幸福時光。

很慶幸,我擁有一個簡單至純,快樂至上,父母不缺席的完美童年。

隨著社會的發展,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完全改變了現代生活的節奏。

父母忙著刷朋友圈、微信圈,搶紅包,孩子則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學會了玩兒手機遊戲,看電影。

有一份報告指出:有45%的父母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多過陪伴孩子的時間,有50%小孩明確表示,自己會因爸爸媽媽玩手機而感到孤單和不開心。

手機終究是一部冰冷的通訊工具,沒有任何感情和溫度,何以在無形中阻斷了家長和孩子的親密接觸?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應為每周21.2小時,然而陪同並不等於陪伴。

陪伴是一種成長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態度。

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父母的道德品行、價值觀、人生觀,甚至於一個小動作、一個微妙表情,都在對孩子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

如果家長一直玩手機,就會傳遞一種錯誤的觀念給孩子,原來「手機」才是父母的「心頭好」。

這樣不僅會導致親子關係疏遠,還會讓孩子在人際交往、語言溝通方面存在缺陷。

真正的陪伴,是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分擔,有平等對話的相互尊重,有毫無障礙的心靈溝通。

在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的榜樣力量越大,孩子的性格培養就越好。

所以,不如用刷微博的時間,多陪孩子閱讀幾本書,補足精神糧食;不如用搶紅包的時間,多陪孩子去戶外運動,培養健康體魄;不如用玩遊戲的時間,多陪孩子玩真正的遊戲,促進身心協調發展;不如用煲電話粥的時間,多陪孩子說說話,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

家長們,請放下手機吧,用愛和陪伴給孩子構建最好的榜樣。

孩子的童年註定不會停留,用心陪伴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別做「手機爸媽」,缺席了孩子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們,請放下手機,給孩子真正的陪伴!

隨著手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功能越來越多樣化,上網越來越便利,手機似乎正在成為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請不要忘記,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家長的陪伴。不要因為手機,讓自己變得麻木。在沉浸於各種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