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的八種育兒方法,爸媽現在改還來得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育兒沒有固定模板和套路,每一位媽媽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育兒方法,從客觀上來說,媽媽的育兒方法有好也有壞,而主觀上媽媽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因為每位媽媽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但是,如果寶爸寶媽運用了一些錯誤的育兒方法,不僅會泯滅孩子的天性,甚至會毀掉孩子一生

01

孩子想自己吃飯,我們說:搞得到處是,我來餵你!

父母餵飯是件小事,但是孩子的自主意識、動手能力也就這麼被扼殺了。

爸媽愛孩子,希望給孩子最精心的照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為孩子包辦一切,剝奪孩子的自主權。

孩子的能力往往超乎大人想像,適當放手讓他們自己穿衣吃飯,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慢慢培養起孩子們的獨立能力,否則孩子只能一輩子躲在父母保護的羽翼下生活。

節目《變形記》有一個大寶寶—劉思琦,小編覺得要變形的不僅是劉思琦,還有她的父母。

她16歲了,穿衣服是媽媽給她穿,剪指甲是姑姑給她剪,吃飯是二姨給她餵飯,十足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幼兒。

可是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也不可能餵飯餵一輩子。

不懂得在日常的小事中鍛鍊孩子獨立能力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以後很難立足於社會,甚至連照顧好自己都不能。

02

孩子有些不舒服,我們說:寶貝,我們上醫院,打點針就好了!大夫,用點好藥!

家長們認為給孩子治病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直接上醫院輸液打針,即使是普通的感冒也要用抗生素,卻不知抗生素用來對抗細菌感染有效,但是對病毒完全沒有效果。

我們的盲目和無知只會導致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讓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醫療創傷。

所以寶爸寶媽一定切記,「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吃藥」,這是公認的醫學原則。

03

孩子想要玩泥巴,我們說:太髒了,不許玩!

「玩」是少年兒童的天性,是孩子的天賦之權,是人生「彩排」的重要載體。

沒有經歷「彩排期」的孩子,輕則缺乏童年快樂,重則造成人格發展缺陷。

小時候,我們在孩子這個年齡,也正是玩泥巴,捉蟲子的時候,用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了解世界。

而現在卻因為要保護孩子,連孩子玩的權利都要剝奪,還有何樂趣可言呢?

04

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們說:別把衣服弄髒了;水這麼冰;別把碗打碎了……

孩子眼裡原本快樂似遊戲的勞動,在父母眼裡卻變成了麻煩的苦差。

生活中,好多父母不捨得或擔心孩子搗亂,便不讓孩子做家務。

然而,孩子小時干不幹家務,未來很可能會大不同。

雖然現在相關資料有限,但也能說明一定問題。

哈佛大學曾針對城市男性公民展開一項長期研究,發現童年時樂於做家務活或參加學校社團活動的男性,其成年後身心健康發展相對較好。

讓孩子幹家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培養責任感、自制力和毅力等這些成人必需具有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加孩子對社會和工作的認知,獲得完成任務的滿足感。

05

孩子上學了,我們說:你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不懂不要亂講……

父母教孩子不要亂問亂講,是怕老師說,怕同學笑話;卻不知道孩子敢於「頂嘴狡辯」,代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善於思考,有質疑精神。

只會接受和服從的孩子,往往沒有創造力,甚至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

06

孩子學習不好,我們說: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你,吃了多少苦?你吃好的,穿好的,什麼也不要做,為什麼連書都讀不好,你真是丟盡了我們的臉!

打著「我為你付出」「我為你犧牲的旗號」,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讓孩子滿足我們提出的要求,只會讓孩子覺得,親情就是一場交易,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即使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孩子也不會心存感激。

07

孩子學習很好,脾氣也很壞,懶得出奇,我們說:沒事,大了就好了,只要學習好,什麼都無所謂。

我們都忘記了,一個人要先成人再成才,很多父母捨本逐末,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問題都可以寬容處理,即使孩子有些小毛病也是值得原諒的,卻不知道我們正在逃避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責任。

曾經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案轟動全國,我們能說林森浩不優秀嗎?都考到了全國名列前茅的高等學府,可就是這樣一名前途無量的大學生投毒害死了自己的舍友,喪失了基本的善惡之心。

比起讓孩子成為學習成績各方面優秀的人,更重要的先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人。

08

孩子真的是終於長大了,他個子比你大,可是什麼也不會幹,什麼也不想干,實力啃老!!我們說: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

可是你這一長終於發現麻煩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三歲定八十,孩子小時候有問題不管教,長大了也好不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