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表揚?做到這些,你的孩子會越來越自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兒童心理諮詢的過程中,

常碰到家長這樣說:

「孩子你得說他,不然會驕傲的,對吧?」

也會有家長說:

「老師太嚴格了,這樣會阻礙孩子自由和潛能的發揮的,真糟心!」

這是具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教育風格的家長說出的話

一種傾向於批評式教育好,

一種傾向於表揚式教育好。

但是,單純的批評式教育或者表揚式教育效果並不好。

接收批評式教育居多的家長的小孩,往往膽小謹慎,沒有自信,過於依賴家長,做事容易退縮;

接收表揚式教育居多的小孩,往往任性妄為,情緒波動很大,人際關係不好,會因為與其他小朋友打架而被請家長。

父母應該兼具規則和安撫兩項職能。

只是管教,不給安撫,這樣的父母會給孩子冷冰冰,不可接近的感覺;只給孩子安撫,不給孩子規矩,這樣的父母會給孩子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注意,孩子是希望家長有規則和原則的,而不是根據現下心情對待,或者依著孩子的心意做事。

規則,是為了讓孩子的行為有引導性,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是合適的,怎麼做不合適。

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小孩,更符合社會要求,更社會化。

如果家裡的規則和社會規範出入太大,孩子就會面臨社會適應問題,會不受老師待見,不受其他小朋友或者同學歡迎,嚴重的會存在學校勸退的情況,如果以後入了社會,也會存在社會適應問題。

但如果規則太嚴格,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就會感覺家長不愛自己,或者存在膽小,怕出錯,和負罪感,甚至覺得自己怎麼都錯,自己一無是處的感覺。

所以,除了規則,家長還需要安撫孩子。

合適的安撫,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感覺被愛,更自信。

怎麼才能更好的安撫孩子呢?

  1. 給孩子規則的時候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讓孩子有確定感和是非觀。

  2. 給孩子規則後,要給孩子大大的擁抱,讓孩子感受到,規則是規則,但是爸媽還是愛自己的。

  3. 教給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的焦慮感,更多在於不知道該怎麼做。

    一味批評指責,有時候只是讓孩子腦子更亂,所以,讓孩子知道對錯後,需要指導孩子,思考該怎麼做。

  4. 提供自己的經驗給孩子,甚至親身示範。

    把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與孩子一起分享,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大人的想法。

    親身示範,甚至手把手的教,都是在實操層面讓孩子體會該怎麼做。

聰明的家長,你get到了嗎?

作者簡介:

唐輝,兒童心理諮詢師,團體諮詢師。

曾出版書籍:

寶寶入園-陪孩子度過入園關鍵期

幼小銜接-陪孩子度過幼升小關鍵期

育兒困惑,商務合作,請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子不教父之過,三字經一語道破

「還只是個孩子」,「還小呢」,「長大了就好了」,當熊孩子「作」起來,家長常常這麼安慰自己。這是在讓自己順氣,用從心理防禦角度來看,叫做「合理化」。這麼一說,自己就不氣了;這麼一說,好像問題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