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媽媽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第三條很多媽媽都忽略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個優秀的媽媽對家庭意味著什麼?優秀媽媽的標準是什麼?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一個國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起始和根基在家庭,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第一撫養人媽媽。
一個優秀的媽媽,對家庭意味著哺育、滋養、照顧孩子,意味著營造溫馨家園和港灣,讓孩子在外受到驚嚇,欺辱,傷害時,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償和安慰。
媽媽在哪,家就在哪!
記得余光中的著名詩句《鄉愁》的第一句就是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
母親就是鄉愁,鄉愁就是對母親的思念。
做一名優秀而偉大的母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優秀母親的標準是什麼呢?
1.優秀的母親,對孩子奉獻無私的愛,但首先也愛自己,愛生活。
一個優秀的母親,首先是覺得自身有價值的,愛自己的。
如果只知道奉獻,而不懂照顧自己,生命之花很快就枯萎。
只有熱愛自己的母親,才會熱愛他人,熱愛生命,才會更好的熱愛自己的小孩。
被抑鬱情緒深深困擾的母親,很難由衷的生出愛孩子的心。
最近的真實新聞,悲劇的驗證了這一點--楊改蘭親手殺死自己的三個小孩,然後自殺。
一個對生命絕望的主婦,沒有力氣生存,更沒有力氣養育自己的小孩。
2.優秀的母親,能夠hold住孩子的喜怒哀樂。
大道理懂一籮筐的母親,學高八斗的母親,八面玲瓏的母親,不一定能搞定自己的孩子。
很多母親,什麼大陣仗都見過,就是見不得孩子哭鬧。
孩子一哭鬧,馬上繳械投降,有的母親則使用粗暴野蠻教育方式,不允許孩子做出不禮貌的行為來,特別是當眾哭鬧等。
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小孩,經常是會出心理問題的。
能夠在孩子的情緒起伏不定的狀態下,保持淡定和從容,不疾不徐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的媽媽,更具包容性。
即使,什麼也不做,淡定的心態,也有利於平復孩子多變的情緒,有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
3.優秀的母親,愛孩子,但更愛父親。
有的母親常常說「一切為了孩子。
」如果這樣的母親,因為太愛孩子而忽略丈夫的感受,孩子就不能承受母親太過沉重的愛。
這樣的家庭常常存在問題。
丈夫會有意無意的找事,無理取鬧,離家庭越來越遠。
孩子會因為父母關係不佳而心存愧疚,因為孩子是家庭的天然保護神。
家裡出了問題,他總是覺得是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或者不夠可愛造成的。
只有母親,能夠撬動家庭關係的良性循環的槓桿。
她只要在照顧小孩子同時,分一部分精力給父親。
把父親也一同拉入照顧和教育孩子的隊伍中來,一切就可以改善。
這看起來很簡單,卻是只有母親才可以做到。
優秀的母親,首先要愛自己,其次要懂得孩子的情緒起伏,第三要很重視親密關係,才能更好的處理親子關係。
親密關係的維護,是對孩子教育的最大回報。
各位家長,你們同意嗎?
作者簡介:
唐輝,兒童心理諮詢師,團體諮詢師。
曾出版書籍:
寶寶入園-陪孩子度過入園關鍵期
幼小銜接-陪孩子度過幼升小關鍵期
育兒困惑,商務合作,請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怎樣才能讓孩子與父母親近,又不感覺沒大沒小?
記得一個故事,爺爺和孫女在一起玩,本來玩得還挺好,接著孫女說了一句話「爺爺你有病啊!」說完還咯咯直笑。爺爺則七竅生煙,皺著眉頭,臉拉的老長,「怎麼跟爺爺說話呢?」跑去跟孫女父母告狀「這孩子說我有...
孩子三歲入園,會做這幾件事,讓他更自信,你家娃中了幾條?
3歲,是一個孩子需要入幼兒園的年齡。很多爸媽很焦慮,孩子不去幼兒園,會覺得不合適。孩子去幼兒園,又有很多擔憂,其中一條就是-怕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孩子能夠做好入園適應,需要家長提前做功課,這包括...
批評?表揚?做到這些,你的孩子會越來越自信!
在兒童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常碰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你得說他,不然會驕傲的,對吧?」也會有家長說:「老師太嚴格了,這樣會阻礙孩子自由和潛能的發揮的,真糟心!」
一張表格讓你明白:孩子到底該如何養?
最近幾年的育兒理念里,大家經常指責的「嚴厲」父母,說他們給孩子過多壓力,給孩子貼標籤,阻礙孩子天性的發展等等;追捧的是「寬容」父母,希望孩子天生天長,更有靈性,覺得孩子的赤子之心是家長學不來的,...
孩子性格敏感,心事重,怕被說,但孩子得管,做媽媽的該怎麼辦?
孩子性格敏感,有可能是孩子先天的特點,也有可能與家長的教養方式不無關係。曾經諮詢過一個5歲的小朋友,平時即使把玩具掉在地上,也會偷眼看看大人,生怕大人凶他。跟家長溝通,家長說「沒對他嚴格,也沒有...
怎樣成為一名好的單親爸爸/媽媽呢?最後一條很多人都忽略了
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名好的單親家長呢?一位單親爸爸有這樣的疑問。首先,能夠思考這樣的問題,而不是覺得養孩子就是多一副碗筷的事情,本身就是屬於進步家長了。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意孩子的家庭教育,...
子不教父之過,三字經一語道破
「還只是個孩子」,「還小呢」,「長大了就好了」,當熊孩子「作」起來,家長常常這麼安慰自己。這是在讓自己順氣,用從心理防禦角度來看,叫做「合理化」。這麼一說,自己就不氣了;這麼一說,好像問題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