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齡 教育,是一個教會孩子做夢的過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94年,39歲的陳美齡從史丹福大學畢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50個教育法:我把三
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作者:陳美齡
譯者:陳怡萍
版本:上海三聯書店
2017年2月
陳美齡(Agnes Chan,1955-),作家、歌手、教育學博士,生於香港。
以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援基金會大使、日本癌症協會「微笑大使」、香港浸會大學特別教授等身份活躍於社會。
在日本,陳美齡可謂家喻戶曉,著有數十本教育類書籍。
2015年,陳美齡的小兒子繼大兒子和二兒子後,再次被史丹福大學錄取,引起轟動。
上世紀70年代,日本歌壇活躍著幾位華人歌手的身影:台灣的「野性歌后」歐陽菲菲、以甜美聲線著稱的鄧麗君,以及走少女偶像路線的陳美齡。
1972年,年僅17歲的陳美齡受日本著名歌手、作曲家平尾昌晃邀請,從香港來到日本發展,憑藉清澈純凈的高音和露出虎牙的甜美笑容,迅速成為日本風靡一時的人氣偶像。
45年過去,當年的少女偶像如今已是三個兒子的母親。
作為歌星,陳美齡在14歲時發布了第一首歌,她曾受萬眾矚目,在藝海沉浮,也曾飽受非議、退出歌壇。
作為作家,她曾出版80餘本書,在香港,她的名字幾乎成為暢銷的代名詞。
作為學生,她在最紅的時候選擇隱退,考入史丹福大學,拿下教育學博士,成為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專家。
作為母親,她將三個兒子送入史丹福大學。
她積極投身公益,致力於維護婦女和兒童權益,1998年首任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援基金會大使。
目前,她是香港教育局局長的熱門候選人之一。
《50個教育法》的新書發布會現場,已做了父母的粉絲,拿來她過去唱歌的舊照,排隊請她簽名、合影,她一一應許,鞠躬,道謝。
她的小兒子也來到現場,他說:「我母親是個永遠充滿熱情的人,沒辦法。
」
這樣一個時刻都保持熱情的人,夢想通過唱歌為世界和平貢獻力量的人,歷數過去的幸與劫,卻說:「我最驕傲的身份是母親。
」
最紅時隱退
「錢財、名譽如流水,知識卻不會被奪去」
1973年,年僅18歲的陳美齡憑藉一首《草原光輝》奪得日本唱片獎新人獎,風靡全日本。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適逢日本戰後經濟恢復的鼎盛時期,也是大和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階段。
在吸收西洋音樂元素的基礎上,融合民族演歌成分的電子音樂,形成了成熟的J-Pop(日本流行音樂),席捲整個亞洲,其主角大多是蓬鬆燙短髮、明眸善睞的偶像少女。
有人稱,當時的日本歌壇進入了少女偶像角逐混戰的「戰國時代」。
陳美齡便和南沙織、西城秀樹、野口五郎、鄧麗君等歌手一起,成為那個時代最為耀眼的明星。
「雪球一樣翻滾不停,」她這樣形容自己爆紅時的狀態。
每天工作20個小時,早上不能按時上學,放學後要去錄節目,走在街上會被認出,不停有人找她上電視、拍戲、錄音,「因為太忙,吃不好睡不好交不到朋友,旁邊的人都順著你,賺錢也多」。
就在歌唱事業蒸蒸日上的時日,父親卻對她說:「錢財、名譽如流水。
一旦出事立刻就會被奪走。
但知識記入腦子,卻不會被人奪去,它會成為你一生的寶物。
所以在你能學習的時候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
」聽從了父親的勸告,陳美齡暫別歌壇,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讀社會兒童心理學。
初到加拿大,陳美齡終於不必活在眾人的眼神里,「什麼都能做,一個人逛街,這在日本根本不可能,可以不化妝,可以胖,平時穿什麼都行,不用每天都洗頭髮」。
從大紅大紫的明星到無人認識的普通人,陳美齡沒有絲毫失落或後悔,「奇怪,我沒有那種『擁有』的心態,從來不覺得有了成就之後,就要抓住不放」。
如今再看,恰是這份心態拯救了她,也成就了她。
「美齡論爭」
「日本女人努力爭取自由,但是男人卻不合作」
1978年,從多倫多大學畢業之後,陳美齡再次赴日並重回娛樂圈。
1985年,應宋慶齡基金會邀請,在六萬人的首體舉辦個人演唱會,以《原野牧歌》《假如》《愛的咒語》《舊日的戀情》等歌曲,紅遍大江南北。
同年,她和原經紀人金子力結婚,在加拿大誕下長子。
為了給孩子餵奶,陳美齡帶著兒子到電視台錄節目。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多數日本女性都會在結婚生子後選擇回歸家庭,她的這一舉動在當時社會風氣依然保守的日本備受爭議。
人們說她「太貪心」,「既然生了孩子就應該待在家裡,不要帶出來」。
1988年年底,日本眾多雜誌大篇幅刊登並討論:女人該不該帶著孩子去上班?這場圍繞職業女性帶孩子工作問題的爭論,被稱為「美齡論爭」。
連陳美齡自己也沒想到,此舉無意間打破了日本的社會禁錮,成為日本實現《男女就業機會均等法》和育兒休假制度的原動力。
「日本女人努力爭取自由,但是男人卻不合作。
如今經濟不好了,男人一人養不了家了,就說可以讓女人去工作。
但這些日本男人們都沒想到,女人後面是背著孩子的。
」從1987年到1989年,「美齡論爭」持續了整整兩年,陳美齡也因此受到日本右翼的攻擊,「轟地炸向我,我蒙了」。
回望那段人生中最為低迷的時期,她說:「攻擊我、放棄我的人有,可是伸手拉我起來的人也有,只要我是正直的人、善良的人,一定有人來幫我,我很相信這一點。
」
果然,日後的轉機佐證了這句話。
美國《時代》周刊雜誌報導了這場論爭,引起史丹福大學教育經濟學者邁拉·斯特羅伯(Myra H. Strober)博士的注意。
他邀請陳美齡赴美讀博。
赴美留學
「在你能學習的時候珍惜機會」
1989年2月,陳美齡帶著兩歲的大兒子,肚子裡懷著二兒子,飛到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美齡論爭」這一社會現象。
上課時,陳美齡將2歲的大兒子送到學校里的託兒所,襁褓中的二兒子則由一位好友抱到教室外,餓了就出來餵奶。
「真的很辛苦,沒人能幫我,寫論文真是寂寞得不得了,每個人都以為我只是去休息的、去玩的」。
最難的時候,陳美齡耳邊迴響起已逝父親的話:「在你能學習的時候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
」
1994年,她完成畢業論文,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順利畢業。
「可能因為我是唱歌的,社會上有很多人看不起我,認為歌手是不正當的職業。
」當年那個在眾人的圍攻下幾無招架之力的陳美齡,花費五年的努力,終於有底氣為女性說話了:「等我讀完博士,回到日本,我說話,終於有人聽了。
」1998年,她被聯合國國際兒童基金會邀請做大使,親赴泰國、蘇丹、東帝汶、菲律賓、伊拉克、摩爾多瓦等地,向世界傳達當地兒童的境況,並提出改善現狀的意見。
三個兒子進斯坦福
「這並不是件多偉大的事」
2015年,繼大兒子和平、二兒子昇平之後,陳美齡的小兒子協平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
「大兒子考進斯坦福,我很驕傲;二兒子也考進了,我很驚喜;小兒子也進了,我才發覺這可能並非偶然」。
為了和人分享這件「並非偶然的事」,陳美齡受邀日本的朝日新聞出版社完成了新作《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引入香港後,迅速登上暢銷書榜榜首。
而位列第二的也是由陳美齡所寫——《40個教育提案》。
「教育,是一個教會孩子做夢的過程。
告訴孩子世界上有許多可能性,給予他為實現夢想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識,使他抱有朝著夢想大步邁進的勇氣。
並且教導他,即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來的氣勢,即便達成了目標也要有不耀武揚威的謙虛。
」她在《50個教育法》中寫道。
在日本和加拿大學的兒童心理學、在斯坦福學的教育學幫助她完成了這本書。
她自稱為「教育媽媽」:「不是『虎媽』,『教育』不等於『學習』。
『教育』有非常豐富的意義,我對自己是『教育媽媽』一點都不覺得羞恥。
」
回望自己過去的幾十年,集歌手、作家、學者於一身的陳美齡說:「假如有一天,我不工作了、不唱歌了、不做義工了、不做老師了,我失去我所有的身份,也沒有人認識我了,可是我還是媽媽,這個沒有變。
我最驕傲的身份還是母親。
」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暢
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傳奇媽媽陳美齡的幾個小秘密
壹姐說從偶像歌手到傳奇媽媽,這跨度的確夠大。但不要忽略了,在這兩個角色之間,她自己先到史丹福大學獲得了教育學博士學位。作為父母,我們學再多的育兒妙招,也不能忘記,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秘籍。壹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