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陳美玲以斯坦福媽媽之名回歸:決定生孩子就要自我犧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香港歌手陳美齡因1985年「春晚」的一曲《原野牧歌》為內地觀眾知曉,也曾赴日發展,是與鄧麗君、翁美玲齊名的歌手,是一代人的回憶。

在告別演藝事業的30年後,她再度回歸公眾視線,這次的身份是教育書作家,她給上海讀者帶來了自己的首本中文書《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一書。

當歌手、做媽媽、進斯坦福

陳美齡1955年出生於香港,六兄弟姐妹中排名第四。

14歲在香港,以《circle game》出道,17歲到日本發展,以《虞美人之花》等歌曲紅透日本以及台灣、香港地區。

她先是在日本上智大學國際學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畢業。

1985年結婚,翌年誕下大兒子,但並未退出演藝界,每天接五六個通告,常常在工作中帶著兒子,在當時的日本引發巨大的社會爭論,被稱為「Agnes爭論」(陳美齡的英文名叫Agnes),並登上那一年的《Times》雜誌。

1989年,陳美齡到美國史丹福大學修讀教育博士,同年11月生下第二個兒子。

1994年取得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6年生下第三個兒子,更重要的是她始終親自帶孩子。

2015年,陳美齡的第三個兒子繼大兒子和二兒子之後再次被史丹福大學錄取,引起轟動。

《50個教育法》

告別公眾視線的三十年,才是陳美玲蓄水期。

除了歌手的身份,陳美齡夠來更多以作家身份活躍於社會,《50個教育法》是她的首本中文書,而此前她已出了多本日、英語圖書。

此外,聯合國國際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日本癌症協會「微笑大使」、香港浸會大學特別教授等也是她的公開身份。

陳美玲自稱是個「教育媽媽」,將把孩子培養進名校作為自己的目標,她對於通過學習成就自我價值的踐行,緣自父親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錢財、名譽如流水。

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

但是,知識一旦記入腦子,就不會被人奪去,它會成為你一生的寶物。

所以在你能學習的時候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

從演繹到學習的翻盤在上世紀70年代,陳美玲在日本最紅的時候。

「當時我每一天工作的時間大約是20個小時,睡覺也沒有時間,早上上學有時候不能去,上完學就去電視台錄影、錄唱片,晚上十一二點的時候還要拍照,還經常去各地表演,每天都是這樣,腦袋裡面空空的。

我爸爸到日本看我工作,覺得我的工作太忙了。

那麼年輕那麼出名,賺那麼多錢,而且所有的事都有旁邊的人幫我做,他覺得對我的影響不好。

所以他建議應該去學習,把大學讀完。

陳美齡於是辭掉工作,去加拿大讀兒童心理學。

她後來進入斯坦福學習更是受益於日本社會對她的「agnes爭論」。

「生第一個小孩的時候,因為我當時要餵奶,所以就要帶著他到電視台。

那個時候在日本,這種情況很少見,他們的觀點還是比較傳統的,認為你結婚生小孩應該回家,要是你喜歡工作的話,那就不應該有小孩。

所以就引起了很大的論爭。

在很多新聞上都登了,一年多後,連美國的《Times》雜誌也做了報導。

這篇報導被史丹福大學的教授看到了,就聯絡我讓我去找他,他建議我學習經濟學或者教育學,拿一個博士學位,這樣回去的時候,對我的爭論就不僅僅是針對歌手,而是一個可以改變社會的論爭。

所以我去了斯坦福讀博士學位。

教育得從懷孕期開始

陳美齡最近一次引發熱議,是她的三個兒子全部陸續考入斯坦福。

最小的兒子2015年進入斯坦福本科,這意味著,連同她自己,陳美齡的家裡有了四個斯坦福學生。

太多人好奇,她對孩子是如何教育的。

陳美齡認為教育得從懷孕期開始。

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顧身體,生個健康的寶寶。

接著在懷孕九個月的時候,考慮如何配合家裡的生活模式制訂育兒計劃,與丈夫商量關於教育計劃和目標的問題。

嬰幼兒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時期。

陳美玲表示孩子大腦發育百分之八十的過程,到三歲為止就已完成。

到這一階段形成的性格和個性,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孩子今後的人生。

在普通家庭,一個孩子常常需要4個老人加父母2人一起看管,但是陳美玲不提倡把小孩子交給別人帶。

「帶孩子這個事情上,不是人多就好了,很多時候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就夠了。

小孩子還是在父母身邊長大比較好,小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愛。

如果你要做父母,決定要生孩子,就一定要自我犧牲,不可以把自己放在第一,一定是孩子在第一。

陳美玲稱自己的先生帶孩子時,並不覺得他是在幫忙,而是覺得他是主角。

「我們兩個都分擔帶孩子的責任,他跟我結婚之後也學了怎麼做菜怎麼買東西,這些他都可以做,所以我需要把孩子交給他的時候,我是很放心的。

「如果嬰幼兒期的教育順利的話,等孩子上學後,撫育起來就輕鬆多了。

」陳美玲認為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是身心兩方面綜合人格形成的過程。

現在的家長都已深知正面的激勵對孩子學習、生活積極性的重要,但陳美齡提出自己的建議:「表揚孩子的時候絕對不能說謊,明明字寫得不好看卻對孩子說『寫得真漂亮啊』,這樣孩子無法對自己正確評價;要不斷鼓勵,直到做到那個標準;無論如何不能進行體罰,那是最差勁的教育方式;家裡的基本規則就是『不說謊『』;孩子提問的時候如果自己在做飯,就關掉爐火,回答完問題再繼續;要明白並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過了就是好孩子』。

「我在育兒方面一個比較大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們處於最好的環境中,身邊圍繞著優秀的老師和朋友,接受著許多刺激,從而能夠自發地學習。

為此,自認把能做的都做到位了。

」她說。

「結果我們家三個兒子全都實現夢想,考上了史丹福大學。

最後,陳美玲提醒家長們,孩子的價值不會因為他會幹什麼、不會幹什麼而有任何改變:「在中國只有一兩個小孩,所以不能夠失敗,會很緊張。

日本也是,所以小孩子的競爭壓力很大,一定要讀書讀得好,不然就很難找到好的工作。

但是在美國,一個家庭有四五個小孩,家長們就沒有那麼緊張。

孩子們不一定要成功嘛,只要希望他們做一個好人,能找到一個自己的喜歡的人擁快樂的生活就夠了。

用這個想法帶孩子,就會輕鬆很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位媽媽,把三個孩子都送進了斯坦福

「斯坦福?是那所超越了哈佛,美國錄取率最低的大學嗎?「「把家裡的三兄弟全都送進了斯坦福,真厲害!「「怎麼做到的?秘訣是什麼呢?」這些問題如抽絲剝繭般,把陳美齡領到了我們面前。這是一個美貌又學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