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天再冷也別這樣做,小心寶寶出意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天,一位家長在下午時分帶著孩子急匆匆來到南京市兒童醫院的時候,孩子口腔鼻子裡全是鮮血,身上穿著保暖內衣裹著包被,她被捂死了。

由於小嬰兒無力掙脫悶熱的環境,持續下去病情往往迅速惡化,出現內環境失調和多個器官功能損害或衰竭,甚至是死亡。

這樣的家長並不是一個兩個,而是經常可以遇到。

有些發燒的孩子,查房的時候囑咐減少一點衣被,家長無動於衷,自己動手給孩子減少一個蓋被,脫掉一件衣服,轉身發現孩子奶奶又給加回去了。

因為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發燒應該捂汗,汗捂出來了,感冒就會好。

最近,武漢一個剛滿月的男嬰,因為感冒發燒,家人和爺爺奶奶給孩子穿了一層又一層厚厚的衣服,讓孩子「捂汗」退燒,結果一天的時間,孩子非但沒有退燒,反而因為「捂熱」時間過長導致孩子身體嚴重脫水、腦阻止缺血缺氧、多臟器功能衰竭、多器官瀰漫性出血而不治身亡。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家長(特別是老年人)摸摸孩子的手有點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摸摸孩子的背),就生怕孩子冷,給孩子加上厚厚的棉衣,本是好心,但是錯誤的育兒觀念有時會適得其反。

大人的過度保護,有時恰恰是導致孩子生病的根由。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特別注意「捂熱綜合症!」

捂熱綜合症,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症」或「嬰兒悶熱綜合徵」,是由於過度保暖、捂悶過久引起嬰兒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環衰竭的一種冬季常見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期。

1歲以內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若不注意科學護理,最易誘發此症。

愛孩子,就應該讓他穿得舒服,而不是讓他多多穿衣服。

那些被活活捂熱致死的孩子,是死於家長的無知,死於社會文明的落後,這不是某一個人的錯,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科普教育,提高家長的認識才能減少這樣的悲劇,這是科普的意義,希望這樣的科普能讓更多的人看到。

孩子的新陳代謝旺盛,給孩子穿衣可以參照大人一樣穿,甚至可以比大人少一件,不要刻意增加衣物。

那麼到底要如何知道寶寶穿得舒服呢

手暖:摸一摸寶寶的小手心,看看是否溫暖,如果溫暖而無汗,即為穿衣適宜;

背暖: 即寶寶的背部溫暖卻沒有汗液冒出,如果背部出汗多,則很容易導致風寒濕等病邪入侵而生病;

肚暖:肚暖即保護好寶寶的脾胃,幼兒常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在冷空氣直接刺激下損傷脾胃功能。

小肚子著涼容易拉肚子。

所以,在睡覺時,也要給寶寶的小肚子蓋上一層被子;

足暖:常言道,寒從腳起,腿腳一著涼,就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的疾患;因此,天冷後,要給寶寶穿上柔軟溫暖的襪子,入睡時也要給小腳丫蓋好被子。

一涼:即為頭涼,很多家長在冷天喜歡把孩子包裹起來,只露出一個憋得紅紅的小臉蛋,其實這也是不適宜的。

人體的散熱,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頭部散發出來的,如果頭被捂得嚴嚴實實,不利於散熱。

尤其是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更不能把頭捂得嚴嚴實實。

因此,頭部適度保暖即可。

晚上睡覺時,切忌把嬰幼兒包蓋得過緊、過嚴、過厚,更不要無限制地在嬰兒被褥 周圍放熱水袋等取暖用品。

不要讓嬰幼兒蒙被睡覺,也不要把新生兒置於母親腋下睡眠,或讓嬰兒含著乳頭睡覺,因為寶寶一哭,媽媽就會下意識給他餵奶,有時候寶含著乳頭就睡著了,乳房很容易堵著寶的口鼻,影響寶呼吸,更嚴重的甚至窒息。

總之,天冷後,在給寶寶穿衣保暖方面,一定要適度,一定要空氣流通,別好好一個寶寶,硬生生捂出病來。

我們都愛孩子,但是只有科學的、適度的關愛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粗心父母「捂熱強迫症」, 一覺醒來孩子沒了

年輕父母與長輩在育兒方面最容易產生分歧的,除了要不要餵飯、要不要把屎把尿以外,應該就是穿多穿少的問題了。老人怕冷,也會給孩子穿的多,蓋得多。但是孩子本來活動量就大,出了汗捂得不舒服,晚上睡覺的時...

寶寶冬天穿得多小心捂出病

立冬那天,急診收治入冬以來第一例「捂熱綜合徵」患兒,6個月大寶寶,入院時昏迷,超高熱40.2℃,面色蒼白、呼吸急促、雙眼眶凹陷、陣發性抽搐。經搶救脫離生命危險,但留下了後遺症,需長時間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