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個人自言自語,如何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生活中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寶寶一個人在玩,玩的開心的時候還在那邊自言自語「這是山……挖好了……這是河……挖好了」。

小嘜就遇到過,當時真的嚇了一大跳,以為孩子心理有什麼問題呢。

不過,之後通過諮詢和學習小嘜才明白原來「自言自語」並沒有那麼恐怖↓↓↓↓↓

為什麼有的寶寶會自言自語?

3歲以後的孩子常常邊玩邊嘀咕,一個人絮絮叨叨地不知在說些什麼,這種自言自語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獨白。

人的語言有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之分,3歲前的寶寶以學習外部語言為主,隨年齡的增長其內部語言才逐漸形成。

寶寶的自言自語正是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的一種過渡。

這種語言現象有時是在孩子遊戲過程中出現的。

如:一個孩子在畫畫,一面畫,一面嘀咕:「這是山,山前有個亭子,屋前有條小河。

啊,冬天河凍了,小朋友在上面滑冰,小紅也在滑……」這種自言自語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把這張畫畫完為止。

這是一種遊戲語言,也是行動的伴奏。

另一種情況是在遇到困難時發生獨白。

如:孩子在拼圖時遇到困難,就說:「這個放在那裡?不對。

這是個什麼?唉!這應該放這兒。

噢!對了,對了。

」這時,孩子說話比較簡短、零碎,旁人聽了難以理解。

這就是問題語言,是孩子在碰到困難時,常常在自言自語中尋找解決辦法的一種語言。

孩子的自言自語,不僅是孩子活動的一部分,而且伴隨並加速了孩子的活動。

它也是一種語言的自我調節機能,能調節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驅除孤獨。

因此,這種自言自語是正常的,不必加以阻止,因為它有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自言自語是寶寶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學習語言的必經過程。

自言自語有害嗎,有什麼規律?

2~3歲正是寶寶語言發展從外部語言過渡到內部語言的關鍵階段,自言自語其實正是寶寶將外部語言轉為內部語言的一種表現。

2~3歲的寶寶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需要用具體的語言來幫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順思路,便出現了「自言自語」的現象。

如搭積木時,寶寶往往對自己說:「把這個放在哪裡呢?……不對,應該這樣……這是什麼?……」不要小看寶寶的自言自語,它是寶寶的思維工具,是思維的有聲表現。

這種自言自語在3歲後達到最高峰,一般在8~9歲完全消失。

心理學研究表明:寶寶的自言自語實際上是一種創造性的說話遊戲,這類遊戲是寶寶發展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

寶寶自言自語時往往先要把自己想像成某種角色然後按照這個角色的行為說話。

比如,在玩玩具熊的過程中,寶寶可能會把自己想像成小白兔,和玩具熊說個不停。

寶寶遊戲中的語言可能是爸爸媽媽平時說過的話,也可能是他聽過的故事中的對話,可能是語言經驗的綜合和創造。

家長怎麼做,如何引導?

1、傾聽寶寶的自言自語

對於寶寶的自言自語,家長一般都不會過多的壓制,但是家長可能會將這種行為看作是無意義的,因此大多會置之不理。

其實,如果家長能夠細心觀察,專心傾聽孩子的自言自語,走進寶寶的內心,其實也是了解寶寶的一種手段。

做一個有心的家長,寶寶的一舉一動其實都透露出很多的信息。

家長可以從寶寶自言自語的內容了解寶寶現在的發展情況,發現寶寶現在可能存在的困難,或者了解寶寶的喜好,最近喜歡什麼等等。

家長還可以偶爾用言語給寶寶一些提示,便於他豐富自己的口語,並用來指導寶寶行動。

2、給寶寶創設獨處的時間和環境

現代家庭都是一個寶寶,家長對寶寶呵護備至,盡心盡力擔任全勤爸媽,怕孩子會受傷便時刻在寶寶身邊看護著,怕他會孤獨就一直陪他玩,或者想要寶寶變得更聰明便利用好每次的機會給寶寶「早教」。

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適當地放手,給寶寶自由發展的空間,適當地給孩子獨處的時間。

學習需要思考、沉澱的時間,如果家長將寶寶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家長自己很累,寶寶也沒有時間「安靜」下來。

所以,家長可以在保證環境舒適安全的情況下,每天給寶寶一些私人時間和空間,家長在遠處忙自己的事,不要過度去關注他,讓他自己玩玩具,自己思考,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寶寶在那裡自言自語,自娛自樂玩得不亦樂乎,家長就不要輕易地去打擾他了!

3、引導寶寶積極思考

自言自語是寶寶的思維工具,也是他思維的有聲表現。

寶寶的自言自語現象是他們社會經歷積累的體現。

國外學者發現,最富社會性的孩子自言自語最多,聰明的孩子在獨立解決問題時比其他孩子更早出現自言自語現象。

因此,家長可以積極地引導寶寶思考,平時多和寶寶聊天,隨時隨地地教寶寶一些常識: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幹什麼用的。

這些能夠給你寶寶的自言自語提供思考的素材。

家長也可以適當地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嘗試自己思考並作出回答,家長不必執著於答案是否正確,應該鼓勵孩子要發散思維,創新思考,沒有所謂的正確和錯誤之分,只要寶寶言之有理則可。

當孩子能獨立戰勝困難時,還要給予鼓勵,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地向內部語言發展,為學會獨立思維創設更有利的條件。

4、讓孩子講故事

講故事可以增強寶寶思維的連貫性和邏輯性,也是家長訓練寶寶語言的好途徑。

在寶寶年紀比較小的時候,媽媽可以每天晚上在睡前都給寶寶講故事,像這種故事、素材的積累一方面能夠讓寶寶不斷地觀察學習,積累詞彙句子和根據情景去學習表達情感。

另一方面使寶寶擴大眼界、增長知識,孩子說起話來自然就會「言之有物」。

待寶寶年齡稍大,就可以鼓勵寶寶跟爸爸媽媽講故事,可以複述今天在幼兒園老師講的那個白雪公主故事,或者前幾天晚上媽媽說的那個小紅帽故事。

然後媽媽讓寶寶談談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請他來給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

或者寶寶發揮想像力去編造一些小故事來跟其他小朋友說或者跟寶寶心愛的娃娃說。

5、鼓勵寶寶與他人交往

其實,寶寶會有一個「假想」的小夥伴,他的自言自語其實就是對這個小夥伴在說話。

當孩子有過多這樣表現時,父母不要排斥或是嘲笑,也不用太過於關注這個「假想」朋友。

如果你怕寶寶會感到孤獨,那麼鼓勵家長可以讓寶寶多接觸身邊的真實世界,給他創造更多的與小朋友見面、交往的機會,擴大寶寶的人際交往圈子,讓他體會到人際交往的樂趣,形成積極主動的交往態度。

另外,家長可以給寶寶創設一些語言學習的場景,做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寶寶學會「對什麼人說什麼話」,類似這樣的遊戲,能夠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運用口語進行連貫講述的能力,提高孩子即興說話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寶寶的社會交往能力,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因此在自己有能力報答的時候,不一定要報答同一個人,但同樣可以通過援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媽媽和孩子的方式來報答,愛是可以傳遞的。

小嘜說

最後小嘜再交代一句,當媽媽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自言自語」現象時千萬別太過於緊張過多的採取壓制性干涉,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給他找個伴或者自己來做他的玩伴吧,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現象都是會自行消失的。

但如果寶寶不僅自言自語,還不跟周圍人說話,只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的話,小嘜覺得就有必要去醫院檢查了!

=================================

當您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兩種選擇:

1.你可將它傳揚出去,傳播一些積極的信息,讓世間多一點愛;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從未看見一樣。

這就叫做: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請關注」媽咪育兒母嬰學堂(微信號: muqinzx)」我們同您與寶寶與一起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家孩子對我講故事不感興趣怎麼辦?

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很大程度是源於小時候父舟通過講故事這種方式培養的。很多家長都會買各種各樣的繪本、故事書回家,希望與孩子一起分享。但不少家長都在吐槽,說孩子不喜歡聽媽媽講故事,該怎樣做才能讓孩...

幫助寶寶說話的九個小妙招

寶寶想要表達什麼都是通過說話。他們通過語言將直覺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概括思維,來了解一些感到困惑的事情。語言能夠有效地促進寶寶建立自我意識。要是孩子早期語言不是非常順利的話,那麼會對兒童其他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