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對我講故事不感興趣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很大程度是源於小時候父舟通過講故事這種方式培養的。

很多家長都會買各種各樣的繪本、故事書回家,希望與孩子一起分享。

但不少家長都在吐槽,說孩子不喜歡聽媽媽講故事,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愛聽自己講故事呢?

孩子不喜歡媽媽講的故事,顯然是因為媽媽講故事沒有吸引力:可能是故事本身沒吸引力,也可能是講述的過程沒吸引力。

如果故事過於生澀無趣或者沒有捕捉到孩子的興奮點,孩子就會沒有興趣。

同時,如果講故事沒有感情,像讀書背書一樣平平淡淡,就會讓孩子覺得沒意思,孩子同樣不會感興趣。

要讓孩子喜歡聽,講故事需要技巧。

喜歡聽故事本來是孩子的天性。

故事可以擴大孩子的詞彙量,掌握規範的語言表達方式,比這更重要的是,故事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發展孩子的想像力、語言理解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由於不懂得如何給孩子講故事,使孩子對聽故事失去興趣,家長自身也喪失了一種寓教育於樂的教育方法。

給您支幾招

1、講故事時不能照本宣科

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不能照本宣科,要用情緒去渲染故事氣氛,語言要有感情,遇到不同人物的對話,要用高,低,粗,細的音調來加以區別。

為強化故事氛圍,還可以加上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以高度的熱情,帶孩子進入故事情節中。

2,根據孩子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故事

發揮故事的教育作用,針對孩子的年齡特徵及此年齡段孩子的表情況選擇故事。

比如,孩子喜歡挑食,願意接受陌生人的東西等等,可以給他講《小紅帽》《白雪公主》的故事,教給他一些自我保護常識;孩子吃飯愛撒飯粒,就可以講《漏嘴巴》的故事,教育孩子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

有針對性地講故事,比單純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3,讓孩子參與到講故事中

可以讓孩子來續接故事,如引導孩子:「你認為結尾會是什麼樣呢?"留下懸念,給孩子充分思考的餘地。

對孩子的想法,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

講完以後,還可以讓孩子複述故事,以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4,講故事時可巧設疑問

講故事時,可以利用故事內容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幼幾進行思考,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要有啟發性,能澉發孩子去動腦筋思考。

難度要適中,讓孩子在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能通過思考做出回答。

5,鼓勵孩子提問

問題是發展思維的起點,對孩子的好問應加以鼓勵,並引導孩子從故事中找出答案。

還可教給孩子通過查找別的圖書資料,做實驗等方法來尋找答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