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孩子,家長的行為會留下哪些嚴重的「副作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好多家長都知道:「棒棍下出孝子」,並且有80%的家長都在實行這個守則,家長會這樣為自己辯解:孩子真的讓我忍無可忍了,我就該把他狠狠的打一頓!但研究表明,打孩子是愚蠢的行為。

事實你們知道麼?

經常打孩子,孩子最常見的結果有兩種:

第一是你打他,他就打別人,你打出了一個」小霸王「,在孩子當中是這樣的,有些孩子在家中受了氣,他就去攻擊別人,甚至以後對他的孩子也是用打的教育。

第二是你打他,打出一個」膽小鬼「。

因為你孩子太小了,你太大了。

他發現你發火的樣子很可怕,孩子害怕。

結果孩子就是條件反射,大人聲音一高就開始哆嗦。

結果這樣的孩子一出去什麼都怕,見到誰都怕。

育兒小貼士:在孩子3歲前的這一年齡階段,面對孩子的無理吵鬧,面對孩子幫倒忙,父母往往是最頭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體罰他們。

怎麼辦?不妨採用以下辦法來教育犯了錯誤的孩子:

1,冷處理。

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給孩子以積極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2,自然後果法。

對於喜歡亂碰東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體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讓他碰一碰煮熱的食物,讓他直接體會到其中的危害

3,用生氣的表情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

你可以把自己的憤怒寫到臉上去,1歲半以上的孩子,已經學會看大人的臉色行事。

看到大人的憤怒表情,很多孩子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4,講明道理。

給孩子講明一些簡單的道理,說清楚這樣做會給他帶來的直接傷害。

比如,你亂碰插線板,會被電著的,到時候會像打針一樣痛的。

孩子不能亂打尤其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殘酷、虐待性地責打孩子,或者沒頭沒腦地亂打一氣,逮住哪裡打哪裡,不管是頭部還是臉部。

不要用任何工具如皮帶、拖鞋等,如果真的是情急之下,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絕不允許拍打孩子的頭、眼睛和耳朵。

在這一點上家長要尤其注意。

美國兒科學會一直強烈反對打孩子的行為,並且一再提醒家長「打孩子是效果最差的管教方式」。

家長打孩子往往出於無奈或絕望,因為他們實在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而下面的8大理由將告訴你為什麼說打孩子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家長打孩子的次數越多,這些有害的副作用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大。

被孩子認為打人是正確的

打孩子會使孩子認為打人是正確的,打人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解決衝突方式。

假如元寶打了他的小妹妹,我們現實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緊接著因為他打妹妹的事打了他,這完全是一種不能自圓其說的虛偽做法。

這樣的話,就會讓元寶認為有理由使用武力解決衝突,而這種想法只會造成更多的打鬥。

孩子認知發展會損壞

美國兒科醫生莎麗·巴爾金進行了為期2年的研究,對2到5歲的孩子進行認知測試,結果發現被打過的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要低於沒有被打過的孩子。

有家長在情緒激動下,隨手拿起武器就打孩子,無論什麼部位,這是萬萬不可的,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家長的打孩子的輕重無法很好地控制。

先不說傷害孩子的身體,其心理也是接受不了的。

疼痛感並不能提高孩子道德觀

雖然被打時的疼痛或者驚嚇可能在當時讓孩子停止不良行為,但長期而言,這種做法並不能起到任何正面作用,挨打只能使孩子害怕被打,並不能讓孩子在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孩子從餅乾桶里偷拿餅乾被打後,學到的可能並不是不能偷拿東西,而是儘量避免被發現。

會讓孩子懼怕父母

打孩子無法教會孩子尊重父母,只會讓孩子懼怕父母。

只有在建立了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孩子才會有良好的表現,而打孩子這種行為明顯和這個目標背道而馳,只有在不懼怕的情況下,孩子才能尊重父母。

打孩子會傷害孩子自尊心

孩子是通過她所察覺到別人對她的看法,開始建立自我形象和自尊意識的,在孩子發展自我概念的時期,父母是孩子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人。

挨父母打的孩子會很自然的猜想,世界上原本愛他們的人也不一定愛他們了,這就會阻礙孩子自尊心的健康發育。

打自己愛的人也是正確的

打孩子會讓孩子認為打他們所愛的人是對的。

這種認知會對孩子的未來的親密關係造成潛在影響,並且會增大孩子成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或者施暴者的可能性,研究發現,從小遭受毆打和家庭暴力的孩子更有可能去攻擊他們的父母,在長大以後,有這樣遭遇的男孩子更有可能去毆打自己的女朋友。

打孩子是反社會性的行為

美國兒科學會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打孩子會導致孩子在年少時代就出現違法或者反社會性行為,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攻擊性及反社會性的刑事犯罪行為會不斷上升,此外,也會增加校園打架事件的機率。

說的有點嚴重,但事實如此。

孩子容易焦慮和恐懼

3歲以下受過體罰的孩子在遇到新的情況時,比如媽媽離開房間後立刻進來一個陌生人時,孩子會高度警惕,精神陷入無比的緊張中,挨打過的孩子普遍膽小,也更容易受到驚嚇。

就是常說的心理脆弱。

豆豆媽媽說:我家兒子2歲8個月,最近有一次我打他,他就還手了,我一般都是說他不聽,講道理不聽才動手打他屁股,昨天看見一個玩具非要買,我沒給他買批評他了當時哭了,回家路上,趁我不注意他小手啪就打在我臉上了,我氣的給他扔地上了,他就大哭,後來問他打媽媽對嗎?死活不肯承認錯誤,我該怎麼辦?

小水果媽媽說:我家孩子昨天在家把我手機藏冰箱裡了,我快要被他氣暈過去了,我該怎麼辦?

牛牛媽媽說:孩子快3歲了,由於平時零花錢給的少,最近在家偷偷摸摸的拿我們的錢,上次被爸爸發現了,打了一次,這幾天又犯了,我實在好著急,不知道他還能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了。

對於豆豆媽媽我想說,孩子看到喜愛的東西會克制不住自己,如果一味的買買買,家長就要培養寶寶的節約意識,而不是不聽你的話就要打他。

孩子天生「弱小」如果家長現在利用自己的權威「打寶寶」,他心裡是不服氣的,只會覺得你不愛他了還嚴厲的對他。

對於小水果媽媽我想說,孩子在1歲以後就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他們會有這個月齡段的敏感期,不要認為他們把東西藏起來是調皮,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是在和他的『玩具』做遊戲而已,尊重孩子的想法,陪伴他們一起成長。

對於牛牛媽媽我想說,如上文所說,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只是武力解決不引導孩子心理,那只能制止當前行為,孩子再犯錯只會避免讓你發現,不會不再犯錯。

諸如此例,無非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我家元寶在家把爺爺奶奶拖鞋藏在衣櫃里、白色的牆面到處充滿了他的『胡言亂語』、出門就會和小朋友搶小汽車、趴在馬桶上玩裡面的水等等,這都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出於此類情況打孩子,到底是孩子讓你無法忍受呢?還是你自己的情緒無法忍受呢?在打孩子前家長先問下自己,這件事情除了體罰還有沒有其他解決辦法了。

體罰絕對不是聰明的教育手段,都說了那麼多原因,家長要做到和孩子做到有效地溝通,真正的傾聽孩子內心地聲音,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做到正確引導,比如元寶在家裡把我們的手機、衣物藏起來在我們看來是不對的,但在他看來只是在玩躲貓貓的遊戲。

如果孩子真的觸及到危險品,家長說出事情的危害性,單憑著打罵是不可行的。

言傳身教是教育的最佳途徑,那就要靠父母親歷完成,首先為孩子做好榜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