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中年,路在何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早起,送了兩個人,一個是離開,孩子明天開學,今天出門,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子獨闖異鄉,作為父母是心疼;一個是離世,朋友的父親因為癌症去世,身為後輩是心痛。
想來這就是一個中年人的生活。
(一)
吃完早飯,妻子就開啟了嘮叨模式,我則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抽菸,孩子說,我們看會電視吧。
打開電視,孩子選了一個跨界歌手的綜藝節目,然後直接調到大家都喜歡的姚晨。
一首《父親寫的散文詩》唱哭了電視機里的人,孩子也忍不住跑到餐廳里去偷偷的抹著眼淚。
當姚大嘴講述自己的父親為了給她交保證金而到處借錢,一夜白頭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擦淚。
有朋友將教育分兩個方面,她說:一是「素質教育」,家長是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孩子心理承受的韌度和強度,以及孩子的學習的能力,這個層面主要是靠家長;再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這部分學校里的教育已經不是我們原來所說的教育了,學習知識和學習技能和過去的「學藝」差不多,即使學到博士後也不過是個術業有專攻的技師。
作為一名心理學轉件,她建議家長們還是調整自己心態,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培養,這才是孩子人生幸福的本源。
無論哪種教育,我個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是陪伴。
這一點我和妻子做的都遠遠不夠。
孩子講過小時候學自行車的事,我陪著她學了一會兒就沒了耐心,回家玩遊戲了。
她自己閒得無聊,自己出去練,雖然摔了很多次,但最後還是成功了。
從小到大,我們投入的不多,陪伴的很少,中年以後,隨著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的心也是越來越疼。
讓我們欣慰的是,孩子一天天長大,沒有跑偏,對於自己的成長和未來也有自己努力的方向。
雖然說,孩子要成人,就要經歷,有時間也有必要成為一次孤兒。
但是,陪伴也是最長情的告白。
(二)
陪孩子下樓,剛準備上車時,接到一個電話,一個朋友的父親去世了。
以前與朋友聊過幾次,他的父親是癌症晚期,已經多次手術,現在基本靠杜冷丁維持,今天早上永久的離開了人世。
中年以後,因為我的父母都已經80了,除了中午吃飯時間,每天最怕接到的電話就是來自父母家的電話,父母的電話也是唯一一個必回的。
小區邊上有個廣告牌對自己觸動很深,「孝道--中國人的血脈」。
有時會跟孩子說,人要向上孝敬。
作為父母,可以不擔心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不關心自己的父母。
老話說,只有不孝的兒和女,沒有不親的爹和娘。
身為父母后,對於子女的投入,無微不至的愛也只有成年後親身經歷才能夠體會,對於孩子來講,可能只是一種嘮叨。
每次回家吃飯,從進門開始母親就不停的教育我要好好工作,告誡自己的孫女,要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
吃完飯,母親坐在馬扎或椅子上,守著我們繼續嘮叨。
因為孩子多,母親經常對別人說,我家的孩子像一條條小狗,不知道什麼時間就會闖進來一隻,那種自豪和喜悅的心情也溢於言表。
(三)
前些天,有朋友抱怨,現在工作和家庭排在第一位。
每天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做飯忙家務,還要抽時間回家看望老人,整天忙的找不著北。
但我想說,這就是中年生活。
作為中年人,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有人養了寵物,有人整天花天酒地,也有人選擇了健身、讀書、品茶。
不同的娛樂方式讓大家有了不同的圈層,不同的人生,相互之間甚至還有點鄙視。
有朋友就跟我說過,我真不覺得您們讀那些書破書有用!還天天假惺惺有文化的樣子。
別人可以替我們做事,但不能替我們感受,人生的路註定要自己走。
我們沒必要刻意去迎合誰,或去取悅誰。
在沒有充分的知識作為前提的情況下,即使行了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人到中年,我選擇了讀書。
作者遊戲天天見授權藝美網發布本文,轉發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教育選對時間很重要!她選擇這14個「最佳時間」,孩子很優秀!
教孩子,切忌操之過急,但是,也不過隨意不管。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在於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孩子而言,家庭教育好比孕育生命的太陽和水。站在我們教育界來講,還在的成長因素來自於父母的遠重要來自與社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