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育兒知識西化的廣受追捧,傳統的都被認為是錯誤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問者:
比如育兒理念上,主張讓孩子自然發展,減少對孩子的管教;特彆強調原生家庭對父母育兒行為的影響;主張孩子不是家庭關係的中心,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
在育兒習慣上,反對傳統的坐月子、把屎把尿等?育兒相關的感覺都是西化知識的天下,是不是太矯枉過正了?!
回答者:嬰幼兒早教課堂丨頭條號作者
育兒這個事情從來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區別只是你是否認同。
世界在發展,科學在進步,人的觀念也在進步。
我們顛覆(顛覆這個詞可能有點過)老祖宗觀念的,又可只止把尿,裹腳這些事?
比如,我們小時候吃米糊,媽媽或者奶奶,是直接放嘴巴里吧唧吧唧嚼爛,然後吐出來再餵給寶寶。
你現在還會這麼餵孩子麼?
比如,我們小的時候,到2-3歲都還穿著開襠褲,到處滾爬,尿急了就直接蹲下來路邊拉一泡。
你現在還會隨意讓自己的孩子公眾場合裸露生殖器?
比如, 我們這一代,誰沒有或多或少受過父母打罵甚至言語暴力「你怎麼這麼蠢啊,豬都比你聰明」,「這麼點事你都做不好,有點用沒有,白養你了」 甚至「信不信我打死你」,「早知道你這麼沒用,一出生就把你掐死」。
這些話,現在的家長有多少還會這樣罵孩子? 不敢說沒有,但是大大減少。
我們觀念上的進步,主要來自於2點,一個外部知識的吸收,一個是自身的凈化。
1. 網絡的發達,讓我們更容易接觸到西方的育兒觀,西方的育兒觀,崇尚的是自由和尊重。
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和發展。
這個本質上,跟國內傳統育兒觀「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 大相逕庭。
這些外部知識的吸收,加速了家長觀念上的進步。
2. 80後90後的這一代,很多都是「被這樣」培養過來的,但是不代表我們就認同「這樣的」育兒觀念。
從小被長輩逗「你媽媽不要你了的」,就會深知這樣的話,對自己當年幼小心靈是帶來怎樣的一種恐懼感,小時候半夜睡得迷糊被父母多次叫醒去夜尿的,就深知這種攪亂睡眠是多麼的痛苦,被父母常罵「蠢」,「沒用」
「該死」等等,就深知語言暴力的危害,我們就會儘量避免把這樣的負面管教同樣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媽媽跟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小時候我不就這麼帶你的,現在就養大了還上大學了,有什麼問題」。
當溫飽不能解決的時候,解決溫飽是問題。
(老祖宗一輩)
當溫飽不再是個問題的時候,如何養的更好是另一個主題。
(我們這代)
當養得好已經不再是問題的時候,下一個育兒大計將是。
。
(待我們成爺爺奶奶的時候由孫輩揭曉了)
也許到時候,我們現在的育兒觀,也會被我們的後輩顛覆,誰知道呢?
還是那句話,育兒觀沒有絕對的對錯,育兒經驗也不可完全複製。
你的孩子,該怎麼樣,還是你說了算。
按老祖宗的那套,也行。
反正該對孩子負責的,也還是你。
回答者:媽咪讀呀丨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頭條號作者
這個觀點不敢苟同。
隨著時代和社會不斷發展,醫學水平當然也隨之進步。
然而,進入近代以後,西方的科學水平也不斷進步,勢必包含了育兒科學。
與中國相同,和之前的時代比,西方肯定經歷過摒棄陋習和不科學育兒的方法,朝著現代化醫學水平進步。
舉例說明,以前西方國家推崇獨立精神,培養孩子在寄宿學校學習。
但人們逐漸意識到,母親的陪伴對嬰幼兒的心理發育至關重要。
父母的陪伴,使跟孩子的關係更為親密。
所以漸漸的,西方社會也摒棄了所謂獨立培養的陋習,強調和親子關係。
甚至,已開發國家制定了特定年齡以下的孩子,必須在監護人看護下生活,以免其受到傷害。
再比如在輔食添加問題上,西方以前認為是4個月,隨著醫學發達,科學家發現大多數嬰兒6個月胃中才能出現大量澱粉酶。
因此,世衛組織、美國兒科協會等也,都把輔食添加的時間推到了6個月以後。
反觀中國,以前的一些陋習也漸漸被淘汰,比如把尿、開襠褲、綁腿等。
但是,說傳統的都是錯誤就太一棒子打死了。
比如小時候,我奶奶總是給我按摩,從肩膀處往下按摩捋到手,再從腋下按摩捋到腳。
重複這個動作。
現在,從育兒嫂那得到論證,這不就是嬰兒撫觸嗎?同理的例子很多,不再一一舉例。
綜上,事物是發展的,但是傳統不見得全是糟粕。
看問題也要與時俱進,不可把傳統文化完全丟棄。
回答者:閱知識丨頭條號作者
是的
首先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們自身經驗
我家寶寶出生後,丈母娘,每次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就用布帶把孩子的兩腿拉直捆好,那個時候我還不是很懂這是為什麼,我就問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老人們的回答是這樣捆寶寶的腿,等寶寶長大後,就不會出現羅圈腿了,在把兩臂貼在身體兩側捆綁起來,把寶寶用帶子上下紮緊,老人們的會帶是這樣的話寶寶才能睡的香,不會受到驚嚇。
科學依據羅圈腿是拘樓病的症狀表現,不是老人們說的捆綁就可以預防的。
因此,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四肢應該處於自然狀態,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四肢是自然生理狀態,不是老人們說的受到驚嚇的現象。
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可以根據氣溫的情況,選擇厚薄合適的毯子蓋住寶寶的全身即可。
佝僂病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通過傳統和科學的對比我們可以了解到寶寶羅圈腿是怎麼形成的吧,如果您的寶寶現在還在用傳統的做法,建議您立即停止。
用科學育兒才是正確的方法。
回答者:美多商道丨頭條號作者
在老祖宗那個年代,這些方法都是很靠譜的、實用的!比如把屎把尿,比頻繁洗尿布省事簡單很多吧?一家好幾個孩子,都是一個媽媽帶,家裡的壯丁無論男女都得為一家老小的生計幹活忙碌,即使是不愁吃穿的家庭,在沒有尿不濕發明的情況下,把屎把尿帶給孩子的舒適度比用不知道什麼時候變得濕噠噠的布尿片好太多了。
但是我們這個年代,物質豐富了,文化提高了,唯獨育兒觀念沒有更新,相關知識沒有教授。
普遍都認為帶孩子這種事,都是一代傳一代的,我們怎麼帶孩子自然是我們的媽媽來教我們,可是我們的媽媽帶我們的方式已經落後西方已開發國家一百年啦。
SO!就出現了題主這樣的疑問
回答者:生殖醫生 丨頭條號作者
錯誤的民間育兒法,80%的父母還在犯!
前幾日,新聞報導一對父母給發燒的2歲兒子用酒精擦拭身體,企圖用這種方法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結果導致孩子中毒身亡。
無獨有偶,今年還連續發生兩起逗孩子喝酒造成的慘劇,導致一個痴呆一個死亡。
在民間,仍然還流傳著很多的錯誤育兒方法,比如給孩子剪睫毛為了讓睫毛更長、半夜叫醒孩子餵奶把尿、孩子稍有異常就補鈣……這些行為不但給不了孩子任何好處,還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各種傷害。
萌小編整理了42條日常最容易犯的錯誤育兒陋習,年輕爸媽們千萬別再犯了。
1、刮眉能使眉毛濃黑
孩子的皮膚嬌嫩,如將眉毛根部刮傷,可能會改變肩毛位置與形態如刮破皮膚導致感染而潰爛、結疤,還可能不再長眉毛了。
正確做法:大多數孩子的肩毛要到2歲左右才有型,父母不必著急。
2、捏鼻能使鼻子變挺
目前並未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證實,經常捏提鼻樑骨,可以讓鼻子變挺。
孩子鼻腔黏膜嬌嫩,如果過於用力捏鼻,會損傷其鼻黏膜。
正確做法:五官多與遺傳有關,順其自然就好。
3、剪睫毛使睫毛變長
睫毛的長短、濃密與否,主要與遺傳和營養有關。
睫毛可起到遮擋灰塵和過強光線的作用,剪掉睫毛,孩子眼睛容易受傷。
正確做法:讓孩子的睫毛自然生長。
4、捋耳使耳廓更圓潤
大多數嬰兒的耳朵都處於沒長開的狀態,但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耳朵會越長越有型,這與遺傳有關。
有些人不想讓孩子長招風耳,把孩子的耳朵向後壓,並不管用。
正確做法:平時輕輕地為孩子捋耳朵,能起一定的按摩作用。
如果孩子的耳朵真有畸形,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5、母乳抹臉能使孩子皮膚嫩白
乳汁腐壞後細菌很容易從侵入皮膚,導致孩子臉上產生紅暈,甚至變成小包,繼而化膿。
正確做法:嬰兒臉部不乾燥的話不用塗抹任何東西,如果要用,要選擇嬰兒專用的潤膚霜。
6、拔乳牙使恆牙長齊
大多數孩子換牙的過程是自然更替,不需要拔掉乳牙。
正確做法:當乳牙沒掉,恆牙卻已經長出時,為了以後恆牙能更整齊,可以將乳牙拔掉。
回答者:孕育島 丨頭條號作者
因為社會是不斷發展的,科技經濟文化水平健康醫學心理學知識也是不斷更新的。
而進入近代,西方育兒科學的發展要大大快於中國。
而事實上,西方也一樣經歷了拋棄陋習和不科學的育兒傳統,逐步摸索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育兒理念。
比如,之前,西方國家推崇孩子的獨立精神,流行寄宿學校,認為這樣會讓孩子更獨立,流行孩子幾個月的時間就要和母親分開獨自居住,孩子哭的多慘媽媽都不能理。
後來心理學發展了,心理學家認為嬰幼兒健康的心理發育是需要母親的陪伴和照顧的,需要培養和父親母親的親密關係。
只有青春期之後才會與父母分離獨立的願望。
所以提倡父母對嬰幼兒更多關心陪伴,三歲以後再讓嬰兒獨自睡覺。
而且為了保障不能完全控制行為的孩子不受傷害,一些已開發國家甚至規定了幾歲以下的孩子(各國標準不一樣)必須有監護人看護不能獨處。
再比如,之前西方的主流觀點也是四個月加輔食。
後來基礎醫學發展了,西方研究者發現絕大多數嬰兒六個月胃中才能出現大量澱粉酶。
同時嬰幼兒行為研究也逐漸發現了六個月的嬰兒普遍挺舌反應消失。
所以世衛組織也好美國兒科協會也好,都把輔食添加的時間推到了六個月以後。
而中國的一些育兒方法現在之所以被認為是陋習,是建立在落後的社會發展和錯誤的健康認知上的。
比如把尿,是因為洗尿布太費勁。
而紙尿褲解決了洗尿布這種繁重的體力勞動。
加上醫學研究也表明把尿對自主排便和脊椎健康不好等等。
所以不推薦了。
再比如綁腿,因為中國過去飲食習慣和社會物質缺乏,孩子容易缺鈣,骨骼強度不夠站立行走容易造成羅圈腿。
但是不了解真正原因樸素的想法就是綁腿。
而現代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不缺,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粉鈣質都足夠,而VD促進骨骼吸收,而母乳缺乏VD,需要給嬰兒額外補充VD,而且不能過早扶站扶走。
羅圈腿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
而綁腿又不能避免羅圈腿還容易造成孩子因為大力掙扎垮骨脫位
其實老一輩的育兒方法也不一定都是陋習。
比如我姥姥在我小時候就會用東北很傳統的方法「長大個」。
就是從嬰兒肩膀處往下按摩捋到手,再從腋下按摩捋到腳。
重複動作,嘴裡還要念叨長大個啊長大個。
後來我媽教給我,再後來我去學嬰兒撫觸發現這是同樣原理啊,確實媽媽對嬰兒的撫觸會激發生長激素確實會長大個。
這個育兒傳統很科學。
—-------------------------/----------------------------
更新:說把便是陋習主要是基於干擾正常的排尿反射的建立,對脊椎發育不好,腹壓太高造成的直腸和肛門壓力太大,有健康損傷的可能。
另外,對健康的傷害是隱性的,也就是說並不一定會有實際表達症狀。
另外,認為是紙尿褲的廣告就省省吧。
現代醫學一直都不贊成把便,而紙尿褲上世紀八十年代才發明的。
紙尿褲發明之前,中西方也都是尿布的天下。
事實上,在紙尿褲發明之後,西方國家排斥紙尿褲的也很多,因為不可降解,不環保。
再次聲明:不把便不等於穿紙尿褲。
不用紙尿褲,不把便可以在小月齡的時候用尿布加隔尿墊,現在家裡都有洗衣機,勤換洗毫無壓力。
大月齡可以摸清孩子排尿規律試著坐尿盆,只要不強迫尿就可以了,逐漸訓練他排便的意識表達和自主排便能力。
另外,育兒本來就是很私人的事情,不相信醫學研究,不相信科學,覺得都是被商家收買了,一定要堅持「陋習」是科學的,你自己的孩子你開心就好。
但是請不要宣揚陋習,不要誤導別人。
回答者:飛魚媽樂學父母丨頭條號作者
傳統文化里有精華有糟粕,不能全盤否定,這個題目有點以偏概全。
西方的育兒教育流派往往發源於西方的心理學,它強調人行為背後的感受、想法和心念,關注於人的內心世界,在中華民族靦腆、羞於說愛、不愛鼓勵孩子等等的特點來看,是有可借鑑之處的。
比如說美國有名的親子教育流派「正面管教」,是以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充滿正能量的「個體心理學」為基石,強調每個人雖有不同但卻平等; 由美國教育家、作家簡·尼爾森和琳·洛特採用既不懲罰又不嬌縱(和善而堅定)的育兒理念,提供家長、教師和其他兒童看護者,以愛、鼓勵、尊重來培養孩子自主,自律,自立的品質,幫助孩子停止不當行為,以及發展孩子的生活技能的一種實用的技巧。
有些人不喜歡管教這個詞,其實是翻譯的、語義的問題,它的英文是positive discipline,簡稱pd,直譯是積極的紀律,它在台灣被翻譯為「正向教育」,大家可以體會一下不同的感覺。
再比如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弱肉強食這些理念是傳統社會的價值觀,就是在強調和別人的競爭,強調和別人的比較,造成現在的中國社會,人普遍壓力大,普遍焦慮,在育兒上也急功近利,不關注孩子內心等等,
而現在的社會其實更強調的是平等、合作和雙贏,更強調自我接納,自我成長,感覺好才能做得好,才能快樂健康。
所以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
答案就這些啦,我們這裡有許多許多的好玩好看有用的問答哦!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社長豌豆媽
帶娃的五大忌,不少媽媽都中了,其中有你做過的嗎
孩子的出生總能帶給每個家庭無盡的幸福和喜悅,孩子的健康成長必定是也是每個父母長輩最關注的,但小丹發現其實很多的家長對新生兒的護理無從下手,因此在了解和學著照顧和護理寶寶前,要記住下面幾個原則?
婆婆的養兒陋習,媽媽們看到後不用再制止了,1分鐘幫你解決
這幾天收到好多朋友們私信:自從有了寶寶後,婆媳矛盾進一步激化了,原因是白天要上班,孩子只能讓婆婆、公公帶,可他們傳統的育兒方式對作為現代女性的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兒媳:「媽,孩子不是這樣帶的!...
據月齡選擇嬰兒背帶背抱方式!
中秋、十一假期臨近,許多家庭會帶寶寶一起出遊,嬰兒背帶受到很多年輕父母的青睞。哪種背帶才是最合適寶寶和你的方式?選購和使用背帶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專家給予了一一指導。
中國人帶孩子,其實不該這麼累!
隨著社會的進步,競爭加劇,很多父母感覺感嘆帶孩子好累!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孩子難帶」,不僅是因為帶得太細緻,也是很多低效甚至錯誤方法使用太多的緣故孩子帶得無比累。看看下面的故事吧:「我家婆婆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