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起兒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將自己孩子推給「戀童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什麼教育都有,但唯獨就缺了這份性教育。

大多數人都常常談「性侵」色變,尤其對於孩子的父母來說,更是如此。

他們總往往都不知該如何與孩子探討這一話題,更不知道孩子這個年齡該不該進行討論。

我們常常認為性教育太早,但那些壞人卻從不嫌你孩子小。

在中國傳統觀念里,人們總認為孩子沒有性別意識。

因此,家長們一般羞於對兒童進行性教育,更不會告訴孩子,身體哪些是屬於隱私。

這也導致有些孩子到了三四歲還穿著開襠褲到處跑,

又或者帶著已經有性別意識的孩子進入異性的廁所或更衣室。

你以為兒童性侵離你家還很遙遠,實際上它們就在孩子身邊

根據《2016年兒童性侵案件統計以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2016全年媒體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在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同比增長近3成。

然而在這433起的性侵兒童案件中,熟人犯罪就已經占了69.28%,這還不包括那些公開報導未提及雙方關係未統計在內。

但令人可悲的是,近七成的家長都沒有對孩子進行系統防性侵教育。

有多少家長正在「推」孩子給兒童性侵犯?

作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夠有禮貌有熱情。

但面對他人的親昵時,當孩子表現出極其不願意的時候,有不少家長出於禮儀、情感上的考慮,強硬讓孩子與他人擁抱,甚至親吻。

這種「強迫性」親密接觸,卻給孩子的安全留下了隱形炸彈。

但讓孩子迴避他人熱情甚至冷淡倔強,反而又會讓孩子無法維繫自己人際關係。

那麼,我們在孩子社交上有那些誤區呢?

第一,你的身體不是你做主!

我們總喜歡推著孩子與其他小朋友親近,又或者將孩子放在辨認的手中或懷中。

這輕鬆的言語、以及熱情的關懷,卻讓孩子對自己身體自主一次次被無情侵犯。

那麼長期下去,孩子就會慢慢意識到別人要求我進行身體接觸時,我不能拒絕。

這樣的意識,無意中讓孩子沒有足夠去拒絕那些不懷好意的身體接觸。

第二,和認識的人接觸,是安全的

當孩子不願意和別人擁抱時,父母總是會說:

沒事沒事,這是媽媽的朋友!

怕什麼啊!這是你叔叔!去抱抱你叔叔!

雖然這齣於好意,這實際上卻在告訴孩子,眼前的這個人是爸爸媽媽認識,是好人。

我們一再強調陌生人是危險,但似乎卻忽視了對熟人的警惕,從而就引發了前面提及一點:兒童性侵有將近七成都是熟人犯罪。

第三,孩子需要用身體去取悅別人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只是讓孩子多跟別人親昵親昵,至於這麼上綱上線嗎?

我們的社交的初衷是為了高興,所以帶著孩子參加聚會的確是很好活躍氣氛。

但是如果只有通過抱抱或親親就能讓孩子提高社交能力,那就太過狹隘。

孩子有很多表達方式,若父母一味強調孩子需要用身體親密接觸來表達熱情,那麼孩子就會逐漸意識到需要用身體去取悅別人。

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預防性侵,

就必須要讓孩子意識到哪些可以接觸,哪些不可以接觸。

時刻讓孩子知道自己身體是屬於自己,對自己不喜歡的接觸可以完全否決。

尊重孩子的決定,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去觀察或熟悉與他人接觸,

在合適的時候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與別人社交,例如鼓掌、微笑以及敬禮等。

這樣既不會傷害大人的感情,

也能夠讓朋友親戚意識到孩子有獨特的社交方式,

或許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的友好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