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1起兒童性侵案,近七成熟人作案!誰之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丁香醫生】端午節假期,難得和家人享受幾天快樂時光,但一條新聞,卻讓丁香醫生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老師,本來應該是呵護孩子成長,讓孩子尊敬、信任的人,卻利用職務之便,犯下如此罪行,實在是令人心寒!

一、平均每天曝光 1 起,近七成熟人作案!

根據《「女童保護」2016 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

2016 年,全年媒體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14 歲以下)案例 433 起,平均每天曝光 1.21 起,同比增長近三成。

在 2016 年公開報導的 433 起性侵兒童案件中,熟人犯罪有 300 起(公開報導未提及雙方關係的未統計在內),占總案件的 69.28%。

其中,有明確表述的熟人關係占比從高到低依次為師生 27.33%、鄰里 24.33%、親戚(含父母朋友)12%、家庭成員 10%。

《報告》中還提到,近七成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過系統防性侵教育。

而更令人焦慮的是,不少家長的做法,是給兒童性侵提供了方便之門。

二、教育孩子預防性侵,你做錯了嗎?

面對他人的親昵,當孩子表現出不情願的時候,不少家長的出於禮儀、情感上的考慮,強迫孩子與人擁抱、親吻,殊不知,這是為孩子的安全埋下了隱患。

無視孩子的意願,強迫他與人擁抱、親吻等親密接觸,便是在告訴孩子四件事:

1. 你的身體不由你做主

雖然爸媽不會把這句殘酷的話說出口,但是自己的行動,也許正在忠實地踐行「你的身體,我做主」。

比如:

  • 抓起孩子的手歡快地揮舞:「寶寶,跟阿姨打個招呼!」

  • 推著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親近:「來來來,跟小姐姐拉拉手!抱一抱!親一個!」

  • 把孩子放到別人的手中/懷中:「讓阿姨抱一個吧~」「親親奶奶吧~」

心裡的好意,言語的輕鬆,都掩蓋不了這樣一個現實:孩子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被一次次無情侵犯。

長此以往,孩子也許會認為,當大人要求我做身體接觸時,我是沒辦法拒絕的。

最壞的結果會怎樣?當不懷好意的身體接觸發生時,孩子也許並沒有足夠的意識去拒絕。

2. 和認識的人有身體接觸,是安全的

這樣的場景很常見,孩子不願意和別人擁抱,父母在旁邊說:

  • 沒事沒事,這是媽媽的同事呀。

  • 怕什麼呀,這是你爺爺啊!去抱抱爺爺吧~

依然是出於好意,實際上卻是在告訴孩子,眼前這個人是好人,因為爸爸媽媽認識他,因為他是你的親戚,所以不用怕。

我們常常教育孩子,陌生人是危險的,而忽視了對熟人的警惕。

就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兒童性侵近七成的是熟人犯罪,其實,安全和是否認識一個人沒有必然的聯繫。

3. 你感受到的危險和不安是可以忽略的

孩子對於危險、對於不適,是敏銳的,保證自己的安全是本能。

當孩子害怕他人的親密接觸時,孩子會以某些方式表達出來,拒絕、掙扎、哭鬧、面無表情、掉頭就跑……他們明明白白地讓大人知道:

我不舒服!我不願意!

如果這時我們再強迫,就在明明白白地告訴孩子:

你的那些感受不算什麼!

事實上,不管別人有沒有惡意,只要孩子感到不舒服了,他們就完全有權利表達出來,並且拒絕這些需求。

一味強迫,可能讓孩子對真正性侵的行為失去說「不」的能力!

4. 你需要用身體接觸取悅別人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委屈:

  • 我只不過想讓大家都高高興興的,至於這麼上綱上線嗎?

  • 老人就是喜歡小孩子,抱一抱親一親能樂呵好久,難道讓孩子稍微委屈一點也會這麼嚴重嗎?

所有人社交的初衷都是為了高興,帶孩子參加聚會確實能很好地活躍氣氛。

但是,如果認為只有抱一抱親一親才是孩子建立與他人聯結的方式,那就過於狹隘了!

孩子有太多方式表達熱情喜悅,創造力遠超大人想像。

而家長一味強調用身體的親密接觸表達熱情,其實是在表達:你不抱抱親親的話,別人就不喜歡你了。

那麼,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熟人作案了:如果不讓人抱抱親親,老師 / 叔叔 / 伯伯就不喜歡你了。

三、教育孩子預防性侵,有權拒絕親密接觸!

家長要時刻記住,孩子的身體是屬於他自己的,他對親密接觸有一票否決權。

1. 當孩子表現出抗拒時,停下來,問問孩子是不是不願意,給他一定的時間考慮再做出反應,並尊重孩子的決定。

2. 如果想給孩子示範擁抱和親吻的社交禮儀,不必直接讓孩子上,應該先由大人作出示範。

如果家長也認為不好意思,那就不要要求孩子這麼做。

或者,父母也可以利用下班後的擁抱、晚安吻教會孩子擁抱和親吻的社交禮儀。

3. 把陌生人介紹給孩子認識陌生人,給他一定的時間去觀察和熟悉這些陌生人。

不要強迫孩子進行身體接觸,感情到了孩子自然會想要抱抱了。

4. 在合適的時候,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別人社交:擊掌、碰腦門兒、鼓掌、微笑、敬禮……這樣不會傷害大人間的感情,也許反而會讓朋友親戚和孩子建立獨特的連接,也許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的問候方式。

本文轉自萌芽研究所BUD(微信ID:myyjs_bud),編輯:李壞。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這裡有專業醫生寫的健康科普文章!你可以點擊頂部「丁香醫生」名稱關注頭條號,也可以點擊右下角「↗」按鈕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讓家人朋友看看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