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犯了錯,反倒沖你發脾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時候,孩子明明犯了錯,卻怎麼也不肯承認。

有時脾氣甚至比你還大,你越是說不可以,他越是做給你看,就像一頭倔強的小毛驢。

為什麼孩子非要和我們對著幹呢?其實,他在通過這種形式向你傳達一個信息。

形容孩子時,我們常會用到這麼一個詞:可愛。

大部分時間裡,孩子的確可愛無比,

但也總有不可愛的時候。

比如,他明明白白地犯了錯,卻拒不認錯。

不僅不承認,反倒沖你發火,

跟你胡攪蠻纏,對你又踢又打。

這些行為何止不可愛,簡直不可理喻。

你用過很多方法,

試圖讓孩子好好認錯,可最終失敗了。

你困惑,那個倔強的、拒不認錯的孩子,

到底怎麼了?

你明明手握著偉大光明正確的「尚方寶劍」,

為什麼偏偏就「管」不了小小的他?

答案,也許就藏在你和孩子的關係里。

因為孩子更願意去聽

一個和他關係親密的人的話。

那個人讓他親近和喜歡。

那個人的傾聽、理解和支持,讓他感覺有力量。

想和孩子建立這樣的親密聯結,

下面這些技巧也許能幫到你。

第一,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有陣子,我兒子在他爸面前顯得特別倔。

比如明明字寫錯了,

爸爸指出來,他就是不承認,還情緒激動地跟爸爸吼。

最後的結果往往是,

孩子爸氣得把本子筆一甩走開了,

兒子則獨自氣鼓鼓地杵在原地。

有一次,我回到家,

爺倆正以這樣的姿勢僵持著。

我走過去,輕輕摸了摸兒子的腦袋。

他的眼淚立馬大顆大顆地掉下來。

我靜靜陪著他,直到他情緒平復。

然後他自己主動

把之前老爸指出來的那些錯誤,

逐一更正了過來。

為什麼孩子會有如此截然相反的態度呢?

因為孩子爸是個嚴謹、較真的人,

總是盯著兒子的錯處,這讓兒子很不舒服,

所以才會反抗,他的反抗方式就是——故意錯。

小傢伙在用逆反的姿勢向爸爸宣告:

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情。

孩子就是在錯誤中不斷學習並增長智慧的。

沒犯過錯的孩子,他長不大。

避免在孩子犯錯惹事的時候,輕易貼標籤。

你若信任孩子,孩子會以行動去證明,

他配得上你的信任。

第二,先關注孩子,而不是錯誤本身

某次酒店裡吃飯。

一孩子手裡端著碗想要離開餐桌,

沒走穩絆了下,碗給摔碎了。

他媽媽的大嗓門立刻亮起來:

怎麼這麼不小心!

再搞壞了東西小心人家把你扣這裡!

孩子當時愣了一下,但很快大哭起來。

邊哭邊撲到媽媽身上捶打。

孩子是在無理取鬧嗎?

不,他在用憤怒排解內心的恐懼與脆弱:

我犯錯了,心裡很怕;

可在媽媽眼裡,我還不如一隻碗重要。

借這個例子,想跟所有父母提個醒:

孩子犯了錯的當下,無論他是有意還是無意,

你都該第一時間關注他是否受傷。

要讓孩子知道,比起外在事物,

你在意的是孩子這個人。

當眾犯錯的處理方式也應如此。

比如文章開頭陽子的例子。

孩子在公共場合惹了禍,犯了錯,

必須要立刻處理,那你完全可以先替他道歉,

緩和局面。

爾後轉身,

用你的愛給孩子安撫和溫和引導,

而不是當眾讓孩子丟臉。

當孩子犯錯的那一刻,他的確不可愛,

但也最需要你的愛。

你需要確保,哪怕全世界都去指責孩子,

起碼還有你站在他身後。

第三,使用共情的態度和技巧

想像一下,你開著車,

而你的伴侶坐在副駕駛上。

某個路口你拐錯了。

你的另一半說:「那麼大的標識,

你剛才沒看到嗎?你怎麼犯這種低級的錯……」

我相信,你很容易會有要吵架的衝動。

但是,若你的另一半安慰式地拍拍你的手,

然後簡單告訴你下一步該怎麼走,

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這就是共情。

孩子也需要這個。

當他犯錯了,你著急忙慌去糾錯,

他不僅聽不見,還容易逆反。

相反,若孩子犯了錯,

你能忍住不教訓他、打罵他,

亦不企圖立刻糾正他,

而是看見並理解他的情緒,非常非常可貴。

哪怕孩子真的不講理、大發脾氣,

你對孩子情緒的照見,

你對孩子攻擊性(跟你捶打撕扯)的耐受,

你的溫柔篤定,

都會保護孩子,幫孩子擺脫那些黑暗的感受,

給孩子戰勝困境的勇氣和力量。

當然,除了共情的態度,

你還需要共情的技巧。

下面這個句式非常實用:

我看見(客觀描述孩子的言行造成的局面),

我感到(害怕/擔心/震驚/不舒服……等具體感受),

我認為(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自己的建議等)。

這個表達能幫父母更靠近孩子的心。

沒有辱罵、斥責和巴掌的情況下,

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更為理性地去考慮問題,

進而主動調整自己的偏差行為,

以便更符合社會規範,更為大眾接受。

若這個溝通法你用過一次兩次沒效果,

那就再試三次,四次,更多次。

溫和卻堅定地去影響孩子,孩子最終會明白,

你的底線在哪裡,哪些事情可以做,而哪些不能。

當孩子犯了錯,請把它看成一個機會,

而不是一個麻煩。

當孩子犯錯了還發脾氣,

請把它聽做一個求助信號,而不是一個攻擊。

若你回應得恰當,

孩子不僅能從錯誤中學到寶貴的教訓,

還將從你這裡接收到重要的價值觀和信念,

包括:

我的人身安全和我的感受,

比起錯誤本身重要的多;

我是被愛著的;

我能搞定我惹的禍……

最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夠確認:

我是被理解和尊重的;爸爸媽媽跟我在一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