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兒子第32次問我他是怎麼來的,我決定告訴他實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我4歲的兒子第32次問我:「我是怎麼來的呀?」

正在吃鴨舌的我漫不經心地回答:「傻兒子,當然是生的呀!」

兒子追問:「那你是怎麼生的我啊?」

聽到這個問題,我愣了一下,放下手中的鴨舌,唆了下手,猶豫了幾秒鐘,我覺得是時候和他說實話了。

雖然我不確定這個事實,幼小的他能否接受......

"兒子,其實......你不是我生的...... "

看著兒子呆滯的表情,我無奈地補充道:「因為我是你爸爸,生你的人是媽媽。

"

唉,因為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給兒子認真解釋,所以他不了解我是知道的,可是這個「不了解」我以為停留在具體層面上,誰知他能迷糊到這個地步。

而這個主要責任確實在我,畢竟這不是兒子第一次問我這個問題,前31次我的回答分別是:

門口垃圾堆撿的

充話費送的

訂牛奶的贈品

商場購物買回家的

雞蛋里孵出來的

樹上結的果子

百度下載的

用一袋大米換來的

打麻將贏來的

......

這樣一回顧,我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我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樣,這很難讓兒子信服。

這一點上,有一對夫婦的準備工作就做得很到位:

這組圖片有理有據有過程,這個解釋可謂有圖有「真相」,很難讓人懷疑,看得我都要信了。

另一網友未雨綢繆,為了防止以後孩子問他是怎麼來的,提前拍好了照片。

所以這就是傳說中的......"瓜娃子"?!

可惜了,當時的我並沒有這個先見之明,自然也沒有這麼有力的「證據」給兒子看。

如果生二孩,我也許可以......

看看旁邊的兒子已經4歲了,我決定在這麼深刻的問題上不能讓他一直懵懂無知的「傻白甜」下去了,畢竟他是要成為幼兒園「扛把子」的人。

可是,怎麼說才是真正讓人撓頭的地方,不然也不會有前31個答案。

說簡單了,怕孩子理解偏差,說複雜了......

咳咳,我的意思是過於複雜反而讓孩子難以接受,理解錯誤,產生不正確聯想或者牴觸。

無從下手的我向萬能的網友求助,發現其實不只我們,國外的父母也有同樣的困擾。

據說:

埃及大叔會直接告訴孩子整個過程,甚至還用孩子們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方塊來解釋這個過程。

(萬能的俄羅斯方塊 )

奈及利亞的大哥會跟孩子說:你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

緬甸小哥會跟小孩說:你是從蛋里蹦出來的....(這也沒比我高明)

看來大家對於具體的解釋都很犯難,但是機智如我想起去年被老婆拉著一起看綜藝時當時辣媽小S的回答:「爸爸媽媽是因為相愛才在一起,幸運的話就會生下你這樣可愛的寶寶」。

談到細節部分,小S說:「可以用畫的嗎?」

對,畫是個好辦法!

於是我找來紙筆,拉著兒子坐下。

但是剛畫完一個頭,卻被兒子問為什麼畫個餅的時候,我發現了這個方案的難點:我並不會畫畫。

所幸有個簡筆畫高手發在網上的視頻,解救了尷尬的我和乾等了許久的兒子。

兒子,你問我「我從哪來的?」。

當然是爸爸和媽媽生的呀!

老師跟你說是「愛的結晶"?

哈哈,我們是哺乳動物,只有受精哪來的結晶,你是爸爸媽媽受精生下來的寶寶。

什麼是受精啊?就是爸爸的精子鑽到媽媽的肚子裡。

精子是怎麼進去的?

呃,醫院打針見過吧?針頭戳一下,藥水推進去,過程差不多。

你覺得打針會疼呀?

嗯,多少還是會疼的,但是你媽媽把你從肚子裡生出來才是真的非常疼,所以你要孝順媽媽!

想知道你是怎麼長成這麼大的呀?

剛開始的你作為受精卵,比頭髮絲還細呢,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然後受精卵會分裂,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

接著會形成組織器官,慢慢分化,這樣你就有了心肝脾肺腎,眼耳鼻舌等等這些器官啦。

講到這,看到兒子越睜越大的眼睛和似乎聽懂了又有些疑惑的眼神,我覺得第一節課上到這裡就可以了,他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些複雜的信息。

而我終於鬆了口氣,接著拿起我吃了一半的鴨舌,可謂深藏功與名。

這時兒子說:「可是媽媽也說我是從垃圾堆里撿的。

等等,我去和你媽媽聊聊......

小編的話

怎麼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

哈哈哈哈哈……看上面這篇文章的時候,小編的表情一直是這樣的,這位爸爸各種糾結和忽悠的內心戲真是太典型了。

心疼小朋友一分鐘,堅持不懈地問了三十多次,才終於讓爸爸正視問題,並不再胡亂回答。

其實,幾乎所有孩子都有過「我是怎麼來的」這個疑問。

如果你的孩子沒問過?那一定是你的某次回答讓他感覺這是個禁忌的話題,無法開口。

可最終,他們會在青春期到來時,通過各種渠道得到或科學或似是而非的答案,那麼,為什麼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他們正確的、有分寸的知識呢?

給出幾點回答建議:

1、家長態度一定要坦然。

孩子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是坦然的,因為在他們眼裡這和問空氣、水是從哪裡來的是一樣的,所以,父母自己不要先不好意思起來。

2、有問必答,答案簡單直接,孩子能夠明白意思就好。

如果孩子不繼續追問,父母可以不用繼續講解更深的知識。

3、可以買來一兩本性及性別知識啟蒙的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

很多正規出版社都有出版相關書籍,小編就不做具體廣告了,有需要的父母上網查或者去書店都可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好奇寶寶的問題,爸爸媽媽這麼對待

點擊上方【關注】辣媽物語,不再錯過每天孕產育兒知識~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寶寶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寶寶總是用懵懂的眼睛看著爸爸媽媽,渴望能得到爸爸媽媽的回答。 這時候爸爸媽媽如果隨便糊弄寶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