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批評他,但是別非打即罵(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專家支招」

溝通是做父母的都應學會的一門藝術。

1.當孩子向你談他感興趣的問題時,要集中注意力聽,不要似聽非聽,或者一邊做其他事(例如看電視)一邊聽。

如果正在做十分緊急的事,不妨跟孩子先說一聲,取得孩子諒解。

2.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充分了解他的看法。

要以交換意見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嘮叨說教而不考慮孩子的意見。

3.用尊重的語氣而不是教訓的語氣發言。

尊重孩子會使孩子也尊重你,教訓常常帶來反感和對立,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4.父母要正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提高,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所處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明確指出他們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賴性和認識上的片面性。

5.家裡的事也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合理或與大人的意見一致,就以他的意見做出決定,這樣可以增加他的「參政(家政)感」和責任感,從而促進家庭關係的協調。

父母要平等對待孩子,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努力達到相互的理解,用經驗和成熟的思考引導孩子,但不能一味將自己的喜好強加於孩子。

認真傾聽,解開孩子的心結

場景再現

場景一:「媽媽,我沒有某某漂亮和優秀,也沒有某某討人喜愛,你是不是很失望?」孩子感到自卑。

媽媽看著孩子的眼睛,撫摸著孩子的頭告訴孩子:「孩子,你和她一樣優秀!能看到別人的優點,這就是你最大的長處,我喜歡你做我的女兒,也因此感謝上帝的恩賜。

場景二:「我早晨到校晚了,沒有做好值日,老師罰我干一個星期。

老師就知道罰,真煩人。

」孩子怨氣很大。

父親這樣安慰孩子:「為了做好班級工作,老師獎罰分明,學生應該理解。

在班級里,每一個學生都應當承擔一份工作,並把它做好,這是應盡的義務。

老師罰你做值日,也不是一件壞事情,可以增強你的責任意識,對你今後的成長很重要。

」聽了父親的話,孩子的怨氣就會消去大半。

場景三:「我們班調皮孩子多,紀律渙散,老師讓我當班幹部,我才不願意費力不討好呢。

」孩子對老師安排的工作有牴觸情緒。

母親這樣開導孩子:「這可是老師對你的信任呀,老師這樣信任你,說明你有能力做老師的小幫手,我看你不應該失去這次鍛鍊機會,更不應該讓老師失望,媽媽相信你能挑起這副重擔。

試試吧,你一定會幹得很出色的。

」媽媽這樣一番話,既告訴孩子要尊重老師,又告訴孩子要有熱愛班集體的品質,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

「深度詮釋」

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在尋求這樣的友誼,它能夠提供足夠的安全感使我們在表達思想的同時也流露出感情。

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人通常是這樣的人:他們對我們的愛能使我們表現自己的感情,而不是相反。

孩子是很容易表現自己內心世界的:沮喪時會發脾氣,害怕時會出汗和發抖,傷心時大哭。

能得到父母傾聽的孩子在幼年時會常常哭泣和發脾氣,這些都屬於消除緊張與困惑情緒的自然過程。

孩子的恐懼和悲傷就好比他們身上多餘的負擔,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能充分地裸露並甩掉它們,就能重新恢復他那有愛心、信心的與人合作的本性。

允許孩子表露情緒,直到他平靜下來,對孩子是很有益的。

我們對待孩子的情緒流露的典型反應是「採取措施」助他恢復平靜。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成年人非常擔心孩子會變得沒有理性,不能不帶偏見地觀察事物。

事實是,當有人給予起碼的關心、肯定和尊重時,孩子的情緒流露肯定會改善他的觀察力和自信心。

孩子開始哭或發脾氣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和藹持續地傾聽,親切地留在孩子身邊,溫和地撫摩或摟住他,講幾句關心的話,但不要多。

例如,「再多告訴我一些」,「我愛你」,「發生這樣的事我很難過」。

假如你在此時說話說得太多,你就會在這種「交流」中凌駕於孩子之上,不能傾聽孩子的話。

如果你能聽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企圖「糾正」他,那麼孩子會深深地感受到你的關心。

孩子把自己的情緒通過發火或哭喊發泄出來後,會重新注意你和他周圍的情況,而且一般說來,他會感到輕鬆和精神煥發。

跟隨著孩子的淺笑或哈欠而來的暴風驟雨似的哭泣,常常預示著孩子正在重新調整自己的意識。

當孩子感到緊張或孤獨時,他可能「製造」一個情況,以使父母不得不對他的行為給予限制。

一旦父母定出合理的限制,孩子就會乘機哭鬧發脾氣,從而消除他感受到的緊張。

假如此時父母能給孩子幾句使他安心的話並耐心傾聽他,他就能擺脫惡劣的心境,變得情緒放鬆、明白事理,接受父母制定的限制。

不過,如果孩子身上已積累了大量的不安、憤怒或不信任感,那麼他就得經過若干場哭鬧才能消除掉足夠多的情緒積累,從而意識到父母是愛他的。

許多父母發現,傾聽孩子哭泣或發脾氣而不是要求他「恢復正常」的做法,實際上要比試圖控制並轉移他的注意力或強迫他舉止溫順有禮更容易,也更有益處。

孩子哭泣和發脾氣的時候會感到自己的世界已經崩潰,此時你向他傳遞你的愛能達到最佳效果。

當你留在他身邊,不提任何要求,他遲早會修整好自己的世界,而你對他的關懷會成為這個世界中充滿活力的一部分。

定期地給孩子「專門時間」傾訴,意味著你開始尊重孩子的判斷力,開始傾聽他急於擺脫的緊張及其他感受。

開始「傾聽」幾乎對於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難,因為我們現在學著要給予孩子們的關懷與「傾聽」,我們大多數成年人自己都不曾享受過。

在這陌生的領域中,我們會感到不舒服,但是,孩子的反應就是我們的嚮導。

每一次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傾訴,每一次充滿探索或笑聲的「專門時間」,都會說明:我們尋求的與孩子之間的愛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強。

「專家支招」

實踐證明:成功的傾聽應把握以下幾點:

1.要專心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講話能受到重視,皆有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因此,家長在傾聽時需精力集中、態度端正、全神貫注,儘量注視著孩子的眼睛,不要做看手錶、摳耳朵、打哈欠等影響孩子情緒的動作,否則會讓孩子覺得你心不在焉。

2.要耐心

不要因孩子話語過長而感到厭煩,家長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講完。

特別是孩子發表見解或有火氣的時候,更要耐心傾聽,給孩子提供表達情感的機會,從而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3.要誠心

要尊重孩子,在孩子還沒有充分把意見表達出來之前,不要隨意表態或亂下斷語,也不要隨便批評。

此時傾聽者的坦率、真誠尤為重要,否則會產生一種距離感,影響溝通效果。

即使不同意孩子的看法也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話,如確有必要糾正其不妥的觀點時,也要等孩子把話講完後再闡明自己的觀點。

如果在孩子情緒最糟時你在傾聽、關切他,他會深深地體會到你對他的愛。

家長在傾聽中,還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孩子的身體語言、情態,弄清話中之話,把握孩子的真實意圖,從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導向工作,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解開孩子的心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嘮叨說教不管用 爸媽先去傾聽 孩子才會聽話

在中國,家長們最困惑的事情就是孩子不聽話,不聽勸。而當問到孩子們「你最煩父母的是什麼事情」時,孩子的回答都是嘮叨。對於孩子,我們慣用做法是用說教的方式,讓很多孩子明白道理,平復情緒。但是這種方...

孩子任性就大哭,原來你被他給套路了!

眼淚是一種獨有的情緒語言,當面對以哭鬧來表達自己想法孩子,新手父母總是感到困擾不已。在寶寶還不會用語言、手勢等和外界交流時,哭鬧就是寶寶表達需求的唯一手段。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媽媽又想找出原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