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和家裡老人的行為舉止對孩子各有什麼影響?家長們這樣做,對孩子的影響教育就會迎刃而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舉止孩子都會去學習,可想而知,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而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更是最重要的生長環境。

家裡的其他成員——老人的行為舉止也同樣會影響到孩子,因為孩子的行為舉止都是從自己所能看到的人們那裡學到的,並且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會伴隨一生。

作為負責任的家長,我們教育孩子並不僅僅是讓孩子吃飽穿暖這麼簡單,而且還要教育孩子學習知識,培養興趣愛好;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孩子優秀的品格和優良的習慣,讓孩子將來擁有更好的人生。

我家寶寶從出生起,都是由我們自己養育,反而沒有了老人參與的麻煩。

不過,因為年輕,我們總是擔心會教育不好孩子。

每有空閒,我們就會為自己充電學習育兒知識,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教育孩子。

我們還會經常幫孩子挑選兒童故事書籍,陪伴孩子閱讀,從而養成了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每帶孩子出去過馬路時,會教孩子怎麼看紅綠燈,怎樣注意交通安全。

現在我們走到街上,還沒到路口,孩子就會提醒我們是不是紅燈,是不是可以經過……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尊敬老人,尊重他人,誠實守信,孩子也耳濡目染養成了許多好的習慣。

有時,我們去父母家,孩子總會體貼地問候老人,幫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儼然一位小大人。

又如,孩子喜歡玩iPad,我們會給她規定時間,她會按規定的時間準時關掉iPad,從不拖延……

在家庭生活中,家裡老人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今社會,有的家長因為生活壓力大、工作忙,孩子是由老人來幫忙撫養的。

而好多老人的養育方式都是寵愛多於管教,給孩子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

我有個親戚家的孩子也是如此,特別調皮任性不說,還愛說慌。

因為在生活中,孩子不小心磕著碰著了,老人總會哄孩子說是因為地面或者桌子把孩子傷著的,從不說是孩子自己的錯誤。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愛說慌和愛推卸責任的壞習慣。

有時,孩子想要什麼東西,若是得不到滿足,就會躺在地上撒潑,還一直哭個不停。

還有一點就是,餐桌禮儀缺失。

我們在一起吃飯時,那孩子用手抓抓這盤菜,又去抓抓另一盤菜,孩子的家人也不去制止,搞得我們都沒了胃口,氣氛很是尷尬。

孩子的爺爺奶奶卻說,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會改正了。

其實,孩子在做錯事情時,若是家人能及時制止,適當加以引導就會改正,養成好的習慣。

若是家人不作為,期待孩子長大以後能自己改正,真的好難!記得我家孩子在一歲多時,與家人聚餐。

孩子看到自己想吃的菜就用手去抓,我們立即就制止了,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

上周孩子幼兒園舉行家長會,老師要求每位家長帶一份親手做的點心或菜餚去班裡分享。

我把做好的雞蛋餅放在透明的飯盒裡帶了過去。

等分享食物時,有些家長竟然站起來去拿食物吃。

其實,當時老師已經分好每人面前都是有份的,只是食物不同而已。

分享後,還剩下一些食物,有幾位家長竟把食物裝走了。

等我去收飯盒時,發現我們的飯盒竟然也被人拿走了。

真是太讓人無語了!你說這樣的家長,怎麼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家長怎麼影響孩子,就會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家長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完善的過程,只有家長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和提升自己,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為了孩子美好的未來,家長們努力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