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是一種教養,更是一種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文丨毛元
禮貌是一種教養,更是一種習慣。
有的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孩子不禮貌的行為一再被包容原諒。
要知道,只有把孩子培養的知書達理,才會讓他更受歡迎。
什麼是禮貌?
禮貌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貌,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講禮貌,要從小抓起,從細小行為抓起。
當看到孩子有不禮貌行為時,大部分家長的反應是:訓斥、批評,而沒想過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禮貌?這時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在不同場合、根據不同對象教給他具體的禮貌行為……
如何教孩子講禮貌:
1、發揮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力
有的父母常常說破了嘴皮也很難令孩子有所改變,那主要是由於他們在教養孩子時持雙重標準,這種雙重標準令孩子迷惑和不服,教養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所以家長應身體力行,言教與身教結合,在要求孩子做什麼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已做到了。
2、及時肯定孩子的良好行為
平時,父母就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實踐,鼓勵孩子參加各種人際交注活動。
對孩子的禮貌行為及時肯定讚揚,讓孩子體驗到禮貌行為帶來的愉悅,以利於鞏固,重複這種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3、及時制止孩子不禮貌行為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要及時制止孩子不禮貌行為,但當著客人的面,千萬不可責怪孩子,這會讓客人難堪,孩子惱怒。
不要當著客人和孩子的面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做比較,這樣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反覆練習形成良好習慣
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兩天養成的,所以我們應以足夠的耐心,充分的寬容,十分的熱情,十二分的信任引導孩子邁向成功。
講禮貌應符合兒童的年齡:
3-4歲:
讓孩子學習禮貌用語。
如教會孩子說「再見」、「請」、「謝謝」等。
想讓兩三歲的孩子舉止有禮貌非常困難。
原因在於,這個時候的孩子語言能力還在發育中,通常情況下,孩子很可能根本聽不懂父母的話。
4-5歲:
讓孩子學習說「對不起」,吃飯時會請別人夾菜,會用手帕,在嘴裡塞滿食物時不要講話等。
5-6歲:
讓孩子學習在公共場合舉止得體,不旁若無人大聲叫嚷,使用禮貌用語,守時和儀表整潔,學會做客和接待客人,尊重老人,願意幫助殘疾人。
以上是家家育兒原創內容。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
(家家育兒:jiajia_yuer801 )
自己和家裡老人的行為舉止對孩子各有什麼影響?家長們這樣做,對孩子的影響教育就會迎刃而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舉止孩子都會去學習,可想而知,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而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更是最重要的生長環境。家裡的其他成員——老人的行為舉止也同樣會影響到...
家長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今天在商場裡給寶寶買玩具,走在我前面的是一對母子,兒子拿著一個飛機模型非要買,他的母親表示家裡已經有好多了,以後再買,兒子不依不饒,躺在地上又哭又鬧,媽媽很尷尬,只好拿著玩具放入購物車。周圍人都...
別給我們的孩子的某些行為貼道德的標籤
很多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時在路上遇到熟人時,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甜甜地叫聲「叔叔阿姨」或「爺爺奶奶」之類的。可是我們的孩子有幾個是配合的呢?當孩子反抗時,家長往往會很生氣的對孩子說:「你怎麼能這麼不...
怎樣培養孩子的個人修養
「講文明,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施行,物質生活條件的豐盈、日漸優越,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嬌慣得不成樣子,早就忘記了文明禮貌是什麼。有的孩子在學校調皮、不懂文明禮貌是因為...
言語文明,以美好的修養感染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良好的行為舉止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使用文明的語言,在家庭中不要講粗話、髒話,家人之間多使用禮貌用語,說話要和氣。這樣,才能通過自己的行為...
行為-公共場合孩子不懂禮貌,是父母的錯嗎?
導讀隨著孩子日漸成長,外出用餐、遊玩的機會越來越多。三四歲的孩子容易對新環境產生好奇心。有家長抱怨,孩子平時在家循規蹈矩,到了公共場所卻像個沒有教養的野孩子一樣,無理取鬧,大聲哭喊,影響到其他人...
如何讓孩子贏得他人的尊重——越南餐館張貼「不賣東西給中國人」
在微博熱搜,看到這樣一條熱文——越南峴港市的玉貴餐廳因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張貼「不賣東西給中國人」的告示,拒絕服務中國遊客。老闆稱,過去多次發生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不得已才這樣。隨後當地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