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良習慣對孩子有長久傷害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家長或者親朋好友哄孩子玩,有些呢是誇獎鼓勵,有些純粹是在逗孩子,還有的看似是在耐心教會孩子一些事情,實際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什麼實質幫助,長此以往甚至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下面有太多是我們身上的影子,不得不說我們真的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啊!
做父母沒那麼簡單,除了需要愛心,還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十二萬分的用心。
教育孩子真的是門大學問,現在多數育兒專家都不提倡打罵孩子,那是不是和顏悅色柔聲細語地哄著孩子,孩子就會變成你所期待的樣子呢?我看未必。
下面幾種常見的大人哄孩子的話,你是不是也曾對孩子說過呢?你在吃什麼?給我也吃一口好嗎?看到小孩子在吃東西,很多大人都忍不住湊過去,問上一句:「你在吃什麼呀?給我也吃一口好不好?」當孩子猶豫或者拒絕了,你可能又會說:「咦,這麼小氣啊……」,如果孩子最終還是把手裡的食物伸過來,結果不少大人都會擺擺手,說:「謝謝哦,我不吃,還是你吃吧。
」看似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你也許會覺得純粹是和孩子開開玩笑而已,難道還真的吃他的東西啊。
其實,在孩子眼裡是沒有玩笑話的,大人的話他都會當真,你的善意拒絕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傷害,他會瞬間失去判斷力,到底你是要吃呢還是不吃,同時也會覺得你在拒絕他的分享和誠意。
建議做法:孩子分享給你的時候,一定不要拒絕,然後誇獎孩子:「謝謝你,你真大方。
」
寶貝,別害怕,打針一點兒都不疼每次帶孩子去打疫苗的時候,經常看到不少孩子在還沒輪到自己的時候就已經哭得稀里嘩啦了,家長這時候總是會在旁邊耐心地哄著:「寶貝,別害怕,打針一點兒都不疼呢!「連大人都知道,打針肯定是有一點疼的,那這樣哄孩子豈不是當著孩子的面撒謊嗎?甚至還有一些家長,故意趁著孩子不注意的時候,趕緊示意醫生一針紮下去。
結果呢?孩子在沒有任何心理防備且大人明確說打針不疼的情況下,卻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疼!哭是自然的,最要命的是,下次打針他只會更害怕了,大人哄騙的這招根本沒法再起作用。
建議做法:提前告訴孩子打針是有一點疼的,就好比媽媽現在用手指戳你的感覺(用指甲輕按寶寶手臂,有略疼的感覺就可以),但是堅持一小會就馬上不疼了。
還可以鼓勵孩子:「你試著看能不能忍住不哭,如果能忍住那一定是非常勇敢的寶寶,如果忍不住想哭也沒關係,媽媽陪著你,別怕。
」
誰撞倒我家寶貝的?別哭,媽媽幫你打它孩子撞到桌子摔倒了,哇哇大哭起來。
媽媽立馬衝過去抱起孩子,連聲哄著:」寶貝別哭,誰撞倒我家寶貝的?媽媽幫你打它!「然後還真就為了哄孩子開心,伸出手拍了桌角幾下,然後對孩子說:「你看,媽媽幫你教訓它了,看它以後還敢欺負我家寶貝麼!」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經常看見?尤其是老一輩帶孩子時,這早已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可你曾想過,孩子心裡從小就被埋下了一顆復仇的種子,它教給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教會他不寬容和報復。
從小就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孩子,你還指望他能成為一個謙謙有禮、待人大度的人嗎?建議做法:如果只是輕微碰撞並不是什麼嚴重傷,家長大可不必驚慌失措。
而是溫柔地過去哄哄孩子幫他揉揉,告訴他:「沒事,媽媽揉揉就好了。
」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可以告訴孩子:「小桌子被你撞了,它也會疼的,咱們也幫它揉揉好不好?」
錯了錯了,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的買來新玩具,孩子既開心又好奇,迫不及待在那裡專心研究。
這時候家長似乎更著急,巴不得孩子一分鐘就完全學會了,尤其是看到孩子操作錯誤或者玩法不對的時候,你也許會說:「錯了錯了,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的,媽媽教你吧!」你一句錯了,孩子瞬間就有了挫敗感。
玩具不就是用來玩的嗎?那為什麼一定要講究那麼多的規則呢?孩子的思維遠比大人富有想像力,而且不受任何慣性思維的約束,讓他安靜地一個人認真研究,興許還真能玩出不少新花樣呢?而且,自己研究出來總比被人手把手教會更有成就感,不是嗎?建議做法:讓孩子儘量嘗試自己玩,他需要你幫助的時候再耐心指導就行了。
孩子即使方法錯了,也不必直接說「你錯了」,而是委婉說「其實也可以這樣玩呢?」,引起孩子興趣後再演示給孩子看。
我家寶貝是世界上最漂亮(帥)的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自家的好,尤其是當孩子長相確實還算不錯的時候,有些親戚朋友難免會時不時當著孩子的面說:「寶貝,你太漂亮(帥)了!」,又或者有些爸爸媽媽會忍不住對孩子說:」我家寶貝是世界上最漂亮(帥)的,誰都比不上!「當你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外貌的重要性。
容貌都是會隨著時間改變的,當有一天他在外面聽不到這樣的誇獎的時候,他一定是不自信的。
而且經常這樣夸孩子,其實也無形中教會了孩子以貌取人。
建議做法:如果有人誇你的孩子漂亮,你可以微笑點頭,然後讓孩子說「謝謝」。
在平常,比如一起讀繪本或者聊天的時候,適時地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人的外貌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有他最美的地方,只有內在美才最恆久。
你媽媽不在,千萬別告訴媽媽是我給你的哦為了討孩子開心,有些親戚朋友或者爺爺奶奶經常會趁著孩子媽媽不在的時候,偷偷塞給孩子一些平常媽媽不讓吃的東西,又或者允許孩子做一些平時媽媽不讓做的事情。
甚至還會充當起孩子的保護傘,不但提前告訴孩子千萬別告訴媽媽,還會在萬一被發現的情況下,主動站出來護著孩子。
對待孩子的教育,最好全家人都保持一致,而且必須有一個人是有著絕對的主導權的。
如果媽媽已經給孩子制定了某些要求或者規定,那麼其他人最好不要輕易破壞,這樣不但教會孩子撒謊,而且也會對孩子自制力的培養造成影響。
建議做法:如果孩子趁著媽媽不在想要破壞規則,你可以對孩子說:「你問過媽媽了嗎?媽媽同意嗎?」然後溫柔制止。
如果孩子不依不撓,只要不是絕對不能違反的大原則的事情,其實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和媽媽取得聯繫,幫著孩子一起徵得媽媽的同意,或者告訴孩子,如果你做了,等媽媽回來咱們要一起如實向媽媽匯報,不能隱瞞。
你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吧,給你糖吃每當家裡來了客人,又或者家庭大聚會的時候,孩子永遠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大家圍在孩子周圍,不斷地用各種誘惑吸引孩子,」XX,給我們唱首歌吧,叔叔這裡有糖哦!「讓孩子展示才藝本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必須是發自內心的願意才行。
如果都拿各種好處來促使孩子就範,難免會讓孩子養成為了點蠅頭小利就屈服別人的習慣。
建議做法:我們可以對孩子說:」XX,都說你唱歌很好聽哦,你願意給我們表演一下嗎?「孩子有些怯場,可以適當鼓勵他,如果孩子不樂意,大人也應該尊重他的想法,不要一再要求。
寶貝,快看,媽媽手裡拿的是什麼呀本來孩子一個人在那裡玩的好好的,家長興致來了,總喜歡各種問題連環炮似的追問孩子,想方設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寶寶,你看這是什麼?」「寶寶,快看媽媽手裡拿的什麼呀?」「寶寶,你看那裡是什麼?」……經常會有媽媽向我訴苦,說孩子平常做事的時候注意力非常不集中,比如做作業的時候,沒坐幾分鐘就想起來干別的。
注意力是需要從小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慢慢培養的,儘量讓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一點點拉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如果大人經常時不時強迫性地中斷孩子的注意力,對孩子來說不僅會打擊積極性,更容易讓孩子養成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壞毛病。
建議做法:當孩子專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大人最好不要輕易打擾,而是等孩子注意力分散之後,再來和孩子做上述的交流。
不行!不能!孩子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沒嘗試過的東西都很有慾望親自去嘗試。
比如,很多孩子喜歡抓米飯玩,可大人覺得這樣太不衛生了,所以第一反應就是會阻止:「不行,不能用手抓的,太髒啦!」又或者孩子想開水龍頭玩水,家長又是立刻阻止……如果從小你總是在孩子耳邊不斷地說著各種「不行」「不能這樣……」之類的話,孩子的世界是灰暗的,太多的事情被大人強行阻止,對孩子而言是殘忍的。
太「乖」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有勇氣和信心去嘗試更多新的挑戰,大人的這種「保護」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任何好處。
建議做法:生活中儘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嘗試的儘量都讓孩子去嘗試一次。
比如孩子想要抓米飯,那就洗乾淨手讓他抓,好奇心過了,沒有哪個孩子會持續對這個一直感興趣的,大人稍加引導就好了。
孩子如果想要嘗試的是大人覺得很危險不適合孩子做的事情,大人不妨陪著孩子一起嘗試,通過實際經驗教訓告訴孩子為什麼這件事情要被阻止。
比如孩子非要去碰盛著熱水的杯子,可以告訴孩子:「杯子裡是熱水,會很燙的。
」然後讓孩子觸碰嘗試下燙的感覺,孩子試過了之後,以後就再也不敢隨意碰裝著熱水的杯子了。
還是我來吧!孩子想幫忙洗碗,你說:「別動,還是我來吧,你怎麼洗得乾淨?」逛超市,孩子主動要求提東西,你說:「還是我來吧,這麼重你提不了的。
」孩子要自己洗澡,你說:「還是我來吧,省得弄的到處是水……」其實,我們應該選擇相信孩子,你的一句「還是我來吧」不僅表示了你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同時也在無形中打擊著孩子的自信心。
久而久之,孩子也逐漸養成了大小事情都依賴父母的習慣。
建議做法:孩子如果願意主動做某件事,大人一定要多鼓勵,多支持,多信任!即便孩子沒有完成好,甚至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為此因噎廢食大可不必。
可以在肯定孩子之後,再委婉指出不足,然後鼓勵孩子下次做得更好。
父母,只有執著地對孩子,別無選擇!
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父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
既有對自己孩子的真情流露,又表達了自己對於教育的獨特感悟心得。
句句都是肺腑之言,讓許多為人父母看得十分動容。
孩子,我寧願相信你大器晚成。
老師,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檢討。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干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
結果呢,我看到孩子的磨磨蹭蹭,經常大腦像斷了線一樣,長時間愣神,作業常常耗到晚上10到11點。
於是,我們終於放棄原來的理念,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後,家裡就充斥著呵斥、不滿和哭泣。
-
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
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易躁,黔驢技窮的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
每當打過孩子,尤其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到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和我對抗,僅僅因為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而這個他是我的寶貝,自己的唯一,此時憐惜、悔恨、心疼,各種複雜的情緒,難以明說。
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
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
我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堅韌。
最後,我還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和將來,你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要不為什麼同一對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
老天爺給了你什麼,你就只能有什麼,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
有遺傳就會有變異,一切可能的現在都在上天能夠忍受的正常的範圍內,我們只有接受。
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最愛他,給他你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
每個孩子都有做不到的事情。
有時候不是因為態度,而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
但偏偏因為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
-
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但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
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萬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
家長朋友們,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他做不到。
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幫助;不用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件件具體的事情,在於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力和說服力,只能轉化為反感。
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就像我前邊做的那樣。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麼?而且,一周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互為鞏固。
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剛見好轉就有反覆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
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
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
既是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
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堅持。
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遺憾。
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教之道,貴以專。
即做了人家的父母,只有執著地對孩子,別無選擇。
千萬別用這四種方式哄孩子,家長要注意了!
孩子生下來如一張白紙,等著我們父母為他鋪滿色彩。世間本沒有好孩子和壞孩子,只有好的教育和壞教育,你要知道,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情有可原的,並不是孩子的錯,歸根結底,錯在大人身上。做父母沒那麼簡單,...
給寶寶打針,寶寶總是又哭又鬧 一招幫你解決讓寶寶不再害怕打針
我家大寶三歲半了,之前每次去打針總是讓我很頭疼,直到有一次看到一本育兒經專門講解了這個問題,叫做「打針有些疼」。家長總是誤以為孩子的忍耐力很小,其實兒童的忍耐力是很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
絕不能這麼哄孩子 簡直是失敗教育的開始!
這幾種不能用來哄孩子的方法,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都中招了。教育孩子可是一門大學問,在這個不主張打罵的時代,只能用講道理來哄孩子了。但你知道嗎?哄孩子也是講究方法的,以下這些話在育兒過程中千萬要杜絕...
這些哄孩子的話,請停止對TA說!
點擊「麼麼親子網」 科學育兒走近你!教育孩子真的是門大學問,現在多數育兒專家都不提倡打罵孩子,那是不是和顏悅色柔聲細語地哄著孩子,孩子就會變成你所期待的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