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來一起「淘氣」:《大衛不可以》系列繪本推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淘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特性。

我們時而被孩子的淘氣氣得想揍人,時而又被孩子的淘氣搞得哭笑不得。

對這些可愛的淘氣包,磨人的小妖精,到底給怎麼辦呢?

是武力鎮壓還是耐心教導?是聽之任之還是積極引導?如何保護孩子天性,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的同時,又讓孩子有教養,有文明的言行舉止和正確的三觀?

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來看看美國作家大衛·香農創作的以「淘氣」作為主題的大衛系列繪本:《大衛不可以》、《大衛上學去》和《大衛惹麻煩》。

《大衛,不可以!》曾獲1998年凱迪克銀獎。

在這本書里,香農以自己小時候製作的圖畫書為藍本,刻畫出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的形象,大衛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不行」、「不可以」,書里列舉的被媽媽禁止去做的事情,全部是通過大幅的圖畫將現場情景直觀地呈現給讀者,精練到不能再精練的文字起了點睛的作用。

小讀者喜歡這本書,想必是由於從大衛身上看到了自己,大人則會發現自己就像大衛的媽媽一樣,也常常把「不可以」掛在嘴邊。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大衛的圖畫,那就是「熱鬧」。

他的畫面中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色彩濃郁,看起來有些拙稚,但人物形象很飽滿,而且他的故事中往往充滿著奇思妙想,一路熱熱鬧鬧地讀下來,像吃了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讓孩子在歡聲笑語中回味無窮。

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告訴孩子:無論你有多魔鬼,無論你有多調皮,無論媽媽有多生氣——媽媽,都是愛你的! 讓孩子堅信媽媽的愛,堅信媽媽對自己的無條件接納和愛,這才是這本書最終要帶給孩子的信息。

《大衛,不可以》大衛的媽媽總是說:「大衛,不可以!」大衛伸著舌頭,站在椅子上顫顫巍巍去夠糖罐;大衛一身污泥回家, 客廳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腳印;大衛在浴缸里鬧翻了天,水流成河;大衛光著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頁面里都有媽媽說的話「大衛,不可以!」

書的精華在最後:大衛在屋子裡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

這下可闖大禍了,大衛被罰坐在牆角的小圓凳上,流眼淚了。

於是,媽媽對他說:「寶貝,來這裡。

」媽媽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擁抱,對他說:「大衛乖,我愛你。

太經典了,一個童年惡作劇的故事就收場於這樣一個愛的動作。

不管孩子有多調皮,可是當他傷心的時候,母親的懷抱永遠是他溫情的港灣。

《大衛上學去》一書主要描述了大衛在學校學習規矩的狀況。

與《大衛,不可以》最大的不同是,在前一本書里,大衛唯我獨尊、一個人胡鬧;而在後一本書里,大衛的身邊有了其他的小朋友,他必須得學會與別人相處,並且尊重學校里的規矩。

《大衛上學去》講述的是大衛入學後在學校「學規矩」「鬧」出的故事。

整個故事結構,沿用了《大衛,不可以》的結構,老師的形象也只出現了兩次,都是沒畫頭部。

一次是在扉頁,身體直立,雙臂交叉抱於胸前,生氣和憤怒從書頁里撲面而來;一副是最後,大衛被罰搞完衛生,老師撫摸大衛的頭,獎勵給他一顆五角星是,是溫柔,充滿關愛和鼓勵。

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中西方如出一轍的校園文化——上學不能遲到、上課發言要先舉手、拿飯菜要排隊、上課不能吃東西、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能在課桌上亂塗亂畫……這些現象的背後,都體現了一個普世的價值取向——對他人的尊重!這是每一個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必須遵守的社會約定。

《大衛惹麻煩》里,大衛明顯地又成長了一些,拒絕進食、大聲問話、出言不遜……等等行為,都顯示著大衛在嘗試支配自己的生活,然而就在他津津樂道地為自己惹的麻煩尋找藉口的時候,他說謊了。

細心的讀者一定不難發現,淘氣得出了圈兒的大衛其實單純善良,發自本性的超能量讓大人們頭疼不已,然而,這一次,他真的犯了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犯的錯誤——撒謊。

而這一次,他真的受到了懲罰——黑暗中孤獨的入睡。

作者巧妙地將乏味的說教隱藏在故事之中,沒有任何父母會容忍孩子說謊。

當然,單純善良的大衛很快意識到自己為什麼受到懲罰,勇敢真誠的承認錯誤之後,大衛也第一次表達了對媽媽的愛。

入睡後大衛坦然幸福的臉和媽媽溫柔的手,讓讀者不禁又在期待,下一次大衛的歸來。

關於《大衛》系列繪本的三個問題:

孩子模仿大衛「幹壞事」怎麼辦?

有的家長會擔心,這系列繪本裡面有大衛各種調皮的景象,這不是給孩子一個壞的示範嗎?其實正好可以用來教育孩子,比如翻到這頁,與孩子進行一個互動:

「你看,這個柜子最上面放了一個餅乾桶,小哥哥在幹嗎呀?

「他去拿餅乾桶。

「他夠得著嗎?」

「夠不著,但站在椅子上就可以。

「對呀,要是你也夠不著一個東西,你怎麼辦呀?」

「我也搬個凳子!」

「好!可你看見沒有,小哥哥危險不危險,他會自己保護自己嗎?」

「我不知道。

「來,咱們去搬個椅子,你也試試。

讓孩子搬來椅子照樣試試。

「發現問題了嗎?」

「按照小哥哥的樣子,好像拿不著,還會摔跤。

「對嘍,那你把椅子往前移一點呢?站在椅子中間試試。

「拿著嘍!爸爸,快給我講下面的吧!」

「知道怎麼自己保護自己了吧?是不是要先站穩呀?」

「是的。

「對了,你想吃東西之前,要和爸爸打招呼哦。

「好咧!」

所以僅僅通過這一頁,孩子知道了什麼:

可以爬高,但要自己保護自己;

發現問題,知道怎樣正確使用工具;

自己動手能力;

鍛鍊自主能力,知道自己能「行」;

完成任務,獲得成就感;

吃東西之前先問家長。

其實,當講完此書,孩子或許就學會了使用工具,知道怎麼玩水,知道原來飯鍋還可以這樣玩,知道怎麼進行創意。

同時,也知道了玩過泥巴回家先洗手,知道了不挖鼻孔,知道了不能在家裡扔硬的東西。

三本書有什麼關聯?

這三本書除了書名頁及最後一頁外,都是由整幅跨頁的圖畫所組成,讓讀者和圖畫之間沒有距離;換句話說,畫面上的空間,仿佛延伸、擴展到現實世界裡來。

這樣的做法也讓大衛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可以不受限制地為所欲為。

不過《大衛,不可以!》和《大衛上學去》的最大不同在於:前一本書里的大衛唯我獨尊,一個人胡鬧;而後一本書里,他的身邊有了其他小朋友,他必須學習與別人相處,並且遵守學校里的規矩。

這三本書里,每個跨頁呈現的情景大都獨立,與其他跨頁不相關,最後的幾個跨頁圖與圖之間才有連貫性。

例如:《大衛上學去》的結尾,是大衛受到老師處罰擦桌子,老師誇獎他做得很好,他終於可以快樂地回家了;而《大衛惹麻煩》的結尾,是他承認自己犯了錯,並且向媽媽道歉,最後對媽媽說「我愛你」。

換句話說,香農循著一種共同的模式寫成這幾個圖畫採取的視角是用孩子的高度來觀看,換句話說,香農讓讀者用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因此畫中的老師與媽媽都只畫出下半身,而大衛的身體卻占滿整個畫面。

香農仿佛是用這樣的做法來提醒讀者,要從小孩兒的角度看待他們的行為,糾正、規範他們的過錯時,嘗試採取寬容與理解的態度,除了應有的處罰外,也不要忘了適時地表達愛。

而大衛周圍的小朋友們,雖然曾經受到過他的干擾,卻仍然接納了他,例如《大衛上學去》最後一個畫面,大衛開心回家的路上,有兩個小朋友友善地向他打招呼,好像正在等他。

大衛確實很幸運,生長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裡,也許,他的頑皮搗蛋有一天會成為幫助別人的力量呢。

為什麼大衛被畫得這麼丑?

大家剛看到大衛的形象,都會皺眉頭:大衛的造型多不可愛啊,圓圓的大腦袋上長著幾根又稀又粗的頭髮,三角鼻子,一張嘴還滿口尖牙,豈止是讓人討嫌,看上去簡直就宛如一個小惡魔。

畫得一點都不專業,既稚嫩又誇張,看上去就仿佛是出自於一個五歲孩子的塗鴉。

事實也確實如此,《大衛,不可以》確實是作者大衛·香農模仿自己五歲時的塗鴉而創作的。

他五歲那年,畫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本圖畫書,記錄了一件件他媽媽不允許他做的事情。

每一幅畫上都寫上了「No」和「 David」,因為這是他當時唯一會拼寫的兩個字。

許多年後,當他早就遺忘了自己的這本塗鴉之作時,媽媽卻把它寄給了他。

於是,在隔了三十九年之後,長大成人的大衛·香農終於讓自己童年的塗鴉重見天日,用這本《大衛,不可以》來和我們一道分享這段溫馨的成長回憶。

他在談到創作這本書的心得時說:「當我準備把它畫成一本圖畫書時,我把大衛畫成了一個相當現實的孩子——像我通常畫的那樣的孩子。

與我小時候的原稿相比,這個大衛完全沒有個性,一點都不鮮明。

如果沒有圓腦袋和尖牙,我就無法把他畫出來。

所以我就試著像一個五歲孩子那樣去畫他,於是他一下子就變得生動起來了!」

其實,這是一個溫馨暖人的故事,是大衛的媽媽成就了大衛。

所以,爸爸媽媽們,給淘氣的孩子多一份耐心吧,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關愛和認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帶孩子讀繪本的獨門秘笈在這裡

《幸福的種子》作者松居直先生因為父親喜歡中國畫,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中國文化。每年一到初春,父親就在墨室里掛上最心愛的軸畫。這幅畫打動了松居直幼小的心,孩子經常站在畫的面前看好久,總覺得怎麼也看不...

3歲寶寶愛看的12本繪本推薦

好的讀物是最好的精神糧食,對小寶寶而言也是的。3歲左右的寶寶已經能夠很好的理解許多概念和情感,美麗的繪本能夠讓寶寶愉悅地閱讀。寶寶2-4歲適合看什麼書呢?這裡是一些媽媽們的經驗匯總,希望能幫到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