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朋友們記得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這方面的培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常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

國家的強盛不但取決於我們這代人的奮鬥,還取決於未來的發展,什麼是未來?孩子就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只有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樣國家才有希望。

中華上下5000年,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但是近年來不但國內曝光各種不文明行為,就連國外的很多公眾場合也用中文標牌宣示著我們的不文明,國人的素質有待提高,創建文明社會,在約束自我行為的同時,我們也要從孩子抓起。

今天在此同大家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行為,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分享出更多這方面的經驗。

為孩子創建一個文明的環境

一個文明的環境空間是我們為孩子養成文明習慣的基礎,孩子的出生就像一張白紙,沒有善惡,他本能的去模仿周圍人的行為舉止, 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講文明懂禮儀,就應該約束自己的行為,為孩子創造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環境,這樣才能在還在內心最深處種下善良、文明的種子,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文明行為從小培養

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很多的家長有個誤區,認為孩子天真可愛,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有些家長將孩子的壞習慣歸咎於孩子調皮搗蛋,長大了自然就懂事懂得文明禮儀了。

殊不知壞習慣一旦養成,要改變就很難了。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對周圍事物非常敏感,看到什麼事情就想模仿嘗試一下,因此文明行為我們要從小培養,我們不但要從小引導孩子的文明習慣,還要約束自身行為,為孩子做個好模仿對象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還在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對父母有著本性的依賴。

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著父母的一切,他們會習慣性的把自己的行為與父母相對照,甚至父母言語之中的不當之處,會成為孩子為自己錯誤開脫的「口實」。

孩子可以在父母那裡學到優點,也可能學到缺點。

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思想品德到生活細節,都沒有小事。

要教育還得文明功德,父母必須首先成為那樣的人,引導孩子積極向上,銳意進取。

父母要率先師範,這樣才能領到孩子積極、善良、文明的一面發展

把握教育時機

通俗的說法就是隨時學習,當孩子做出某種文明行為時,要加以鼓勵和表揚,這樣孩子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會很情願去做;當孩子做出不文明行為時,要及時糾正並曉以厲害。

要注意平時生活細節教育,教育孩子過馬路走人行道,不要闖紅燈,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不能隨地亂扔,在玩耍時和小夥伴要懂得謙讓,要懂得教育孩子去合其他小夥伴交朋友,甚至玩具互換著玩耍,教育孩子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譁,文明習慣就是從這麼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

幫助孩子懂得簡單的文明禮貌常識

這方面主要體現在語言和行為兩個方面,語言上要求孩子不說粗俗的話,不要用「我以前小時候是怎麼怎麼樣過來的」這樣的行為用在 孩子身上,教育孩子說一些基本的文明用語,如"你好「、」謝謝「、」早上好「、」晚安「等等;文明行為就是要教育孩子去同其他小夥伴們招呼、握手,愛護公共衛生、不亂吐痰,不打架、穿戴乾淨整潔等等

培養孩子主動與人打招呼

培養孩子見人要主動大招呼,稱呼不能隨意,見到長者時要稱呼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當別人要走時要說再見,家長要在邊上鼓勵並表揚,當還犯錯誤或則影響他認識,要讓孩子主動說聲對不起,讓孩子在生活中養成一種文明的習慣

培養孩子遵守公共秩序,保護環境美

要培養孩子買東西是懂得排隊,上樓梯等公共通道時靠右行,在公園玩耍不隨便踐踏花草,不攀折花木,不在牆上隨便塗抹不亂丟果皮,培養孩子文明從我做起,從小做起

如果您還有更好的建議和想法,記得留言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注重培養寶寶的利他精神和行為,使其受益終生

利他精神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利他感情在人際交往中一種特殊的情感,感情的發生以他人收益為前提的,表現為謙讓、幫助、合作和分享等有利於他人的一種自願行為。這種行為有助於人與人之間高質量的交往,建立...

不良習慣是埋在孩子身邊的隱形炸彈!

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良習慣。但是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具體事情具體抓,並持之以恆的正確引導,就會逐漸改掉壞習慣,從而養成好習慣。今天要討論的是,說髒話這個壞習慣。

好習慣將使孩子受益一生

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對習慣有一個這樣的說法,即「束絲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故染不可不慎也。」的確,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就像一束白絲,父母給他染成什麼樣色孩子就會是什麼顏色,所以說對待染絲不...

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什麼是習慣?從簡單定義闡述: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