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社交場合「熊孩子」讓你難堪了嗎?「兒童禮儀」怎麼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漸漸長大,開始有了想要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慶祝生日的想法,當然到別家做客也是經常的事。

而孩子在外做客的過程中,平時種種家庭教養便一覽無餘。

我們一般認為,只要自己以身作則,孩子就會自然習得待人接物的禮儀,其實不然,身教自然大過言傳,但適當的提醒也很重要。

所以,孩子的禮貌是要「教」、是要「提醒」的哦!

以下這些事項,爸爸媽媽平日多多和孩子演練、叮囑,那麼孩子在外做客,就不會有冒犯的舉止啦~

見面時的招呼

之前有過熱議,如果孩子見到朋友鄰居(尤其是成人),是不是應該當場提醒不做聲的孩子打招呼。

孩子不開口,其實並不代表他沒有禮貌,媽媽可以嘗試主動先和對方揮手,並用語言大聲打招呼,孩子看在眼裡,即使暫時不願意說出口,但揮手致意、點頭、眼神交流也會有慢慢的進步。

當然,如果能開口說出「某某媽媽好」一定能給主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真摯的「讚美」,但避免「評論」

第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最忌諱的就是當著主人的面評論:「你家好小哦!」、「你家好亂哦!」……這樣的話會讓主人十分尷尬。

但很多孩子「童言無忌」,口無遮攔,經常導致類似的情況發生。

那麼,進入別人家,我們可以說什麼呢?

首先,爸爸媽媽應當引導孩子學會「讚美」。

例如「你家的XX很漂亮哦」或者「我喜歡你家窗簾的圖案」或是「你家好乾淨!」,都是適當的讚美,但是也不必太刻意。

說話的禮節

關於說話,有很多禮節其實應該在平日就要教導孩子。

例如,不打斷別人說話、大人說話時不插嘴、說話時要直視對方、對方問話要應答……

還有一點常常被家長們忽略,那就是:不在眾人面前說悄悄話。

也許沒說什麼不好的內容,但偷偷說話的行為舉止難免會讓別人產生背後議論的誤會。

此外,要記得凡事加上「請」,並記得要加「稱呼」。

很多小朋友,到了人家家裡,拿著喝空的杯子,順手搖一搖就說:「我要喝水。

」你應該要說,「桐桐媽媽,請問可以給我一杯水嗎?」

吃飯的禮節

吃飯時,兩手放在桌上、不翹二郎腿、不胡亂翻攪菜餚,不端著飯碗到處跑,這些是基本的禮貌。

吃飽想先離席,要先禮貌的告知:「我吃飽了,大家慢用」再離開。

在家裡,我都會讓孩子餐後,將碗筷端進廚房,在別人家做客,此舉也會令人覺得很貼心。

玩耍的禮節

如果想要玩主人家的玩具,必須先問過主人:「我可以玩這個嗎?」不可以隨意翻動主人家的抽屜、櫥櫃。

遊戲期間,應該注意不要在別人家中奔跑、發出大噪音。

最後,玩完玩具,一定要記得收拾,才是個討人喜歡的小客人哦!

離開的禮節

要離開前對家長和小主人說聲「謝謝」,這是一定要的。

雖然以上種種該注意的事項看起來很繁瑣,但其實都是很基本的禮儀。

只是小朋友如果未經提醒,常會忽略而不自知。

在此,也順便提醒父母,要教出一個資優生不難,但要教出一個好人緣的孩子不容易,往往需要我們以身作則,隨時提醒喔!

【編輯 陳禹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節拜年前,把這些基本禮儀傳授給孩子們吧

放假了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中闔家歡樂的節日——春節。在過年期間,寶爸寶媽們會帶著寶貝去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親戚家拜年。今天小編給寶貝們帶來拜年小貼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拜年需要注意些什麼吧~教孩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