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孩子調皮」來掩蓋「沒教養」,這些禮儀,孩子一定要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周,一個鄰居帶著5歲的孩子來我家找瓜瓜玩,由於在小區經常見得到,所以也算是比較熟的朋友了。

或許小孩正處於探索階段,來到家裡後很喜歡弄弄這個,玩玩那個,想到小孩子嘛,也就沒在意。

後來我們大人在聊天的時候,對方小孩居然跑到我的臥室去了,在床上蹦蹦跳跳,出於待客之道,我並沒有顯露出來,只是讓對方小孩出來和瓜瓜一起玩玩具,叫了幾次沒理我後,又拿出零食才讓她乖乖從房間出來。

玩著玩具,吃著零食,過了一會兒,零食沒了又開始自顧自的去客廳的抽屜里找,而在整個過程,孩子媽媽只是表面上說了一句「這孩子,在家裡慣壞了,真煩人,管都管不住」。

後來找了個藉口,趕緊把她們送出了門……

關上門後,我在想,要是我瓜瓜以後這樣,是有多討人厭,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如果父母都沒意識到禮貌的重要性,那麼孩子又會重視禮貌的重要性嗎?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裡也慣著,難免會有部分小孩太過調皮,但是該有的禮儀教育絕對不能少,不然就是沒教養。

1餐桌禮儀

飯桌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也是小孩最先接觸的禮儀之地。

---不可以做的

孩子在飯桌上不可以這樣做:大喊大叫,拿著餐具當玩具,用手直接拿菜盤裡的菜(可以倒到小碗上讓寶寶拿)。

---可以做的

飯前飯後洗手,夾不到的菜告訴旁邊的大人幫忙夾。

2做客禮儀

去別人家做客時,一個小孩的言行舉止就反映出了一個家庭的素質教養。

---不可以做的

隨便進主人的房間、亂翻主人抽屜、和主人家的小朋友大聲起爭執、拚命搶玩具。

---可以做的

經過主人同意後拿某件東西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看電視,拜別時說謝謝或揮手致意。

3社交禮儀

孩子雖小,也有自己的社交,有一些基本的禮儀也還是要學會。

這樣可以讓寶寶長大後更容易面對一些社交活動。

---不可以做的

主動給小朋友起外號,嘲笑身體有殘疾的小朋友,說髒話。

---可以做的

在安全範圍內,主動邀請小朋友一起玩,適當的時候謙讓比自己小的朋友和女孩兒。

4公共場合禮儀

公共場合也要注意小孩的一言一行,不要抱著「反正在外面,誰也不認識我」的想法,否則寶寶會抓住這個心理進行「情感敲詐」。

---不可以做的

在商場看到喜歡的東西沒買就撒潑,躺在地上不依撓,撕扯父母衣服,隨地大小便,亂跑亂撞,大喊大叫。

---可以做的

不隨便動商場的安全設施,進店不亂竄亂摸衣服。

擔心孩子太規矩而變得怯懦?

很多家長也會擔心,如果事事給孩子立規矩,孩子是不是會變得更加內向、怯懦,影響正常社交?其實不必擔心,這些規矩並不會束縛孩子的天性,而是會幫助寶寶變得更加自律,更有教養。

父母在教導孩子「有禮貌、懂規矩」的時候,要注意說話分寸,注意場合。

如在出門做客前跟孩子講好對方主人家的禁忌,叮囑孩子要注意,告訴孩子在親近關係家庭中能做些什麼,不能做什麼,一般朋友家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並告訴孩子兩者的區別,也可以通過編兒歌的方式讓寶寶記住一些基本的禮節。

在孩子「不懂規矩」時,先不要大聲呵斥,先以理服人,跟孩子講清為什麼這樣做是錯的,如果同一錯誤犯的太多則可以用稍微嚴厲點的方式。

同時在寶寶不同的年齡段,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特點,要求寶寶明白不同的禮貌用語和待人接物的禮儀,並不斷調整和提高要求。

大眼媽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別說小孩子還小,不需要過多教導,但規矩就是從小培養的,小時候不教,孩子就意識不到規矩禮貌的重要性,等到6歲以後再來管就難了。

那時候父母除了跺腳瞪眼還能怎麼樣?只有從小讓孩子樹立了懂規矩的觀念,才能讓寶寶長大後自律懂禮貌,在社會上也不會吃太多虧。

精緻生活,犀利育兒。

全國已經有六分之一的媽媽關注了大眼媽微信公眾號:dayanma520,你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節是學禮儀的好時機!

過春節,學禮儀1be a guest學禮儀之做客篇2017衣著整潔,吉祥話不離口走親訪友,去別人家做客,要做到衣著整潔。此外,特別要注意的是孩子的鞋襪衛生。不可讓孩子在別人家爬高上低,更不能穿著...

春節拜年前,把這些基本禮儀傳授給孩子們吧

放假了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中闔家歡樂的節日——春節。在過年期間,寶爸寶媽們會帶著寶貝去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親戚家拜年。今天小編給寶貝們帶來拜年小貼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拜年需要注意些什麼吧~教孩子做...

你養的孩子,別讓人唾棄的掉了渣!

現在的很多父母親都是打著孩子天性自由的旗號,任憑小孩子肆意妄為,甚至胡作非為,最後還說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慢慢的孩子長大了,卻被人很多人嫌棄著,他的父母還覺得他人都是嫉妒他們,然而卻不知道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