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商培養:不要繞著衝突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步驟1:認同並接受孩子們對衝突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

在孩子們的衝突中,常常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從每一個孩子的角度來說,他的感受和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作為成人,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表達自己感受和看法的權利。

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協調兩個孩子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角度,而不是去做仲裁。

步驟2:協助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且傾聽對方的訴說,幫助孩子澄清和說明問題。

讓孩子們重複事情發生的過程,說清楚自己的觀點、感受,同時傾聽對方。

通過這個過程,幫護孩子們相互了解對方的觀點和感受,體會對方的心情。

 有的孩子不能很好地交流,他們常常不能清楚地表達,也不太會傾聽對方的訴說。

這些都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引導。

孩子們考慮問題的時候,往往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自我中心」。

這個步驟可以引導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思索別人的立場和感受。

有時候,因為溝通不夠有效,孩子們不太了解對方的意圖,容易出現衝突。

幫助他們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想法,有利於他們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步驟3:協助孩子們認清他們的責任。

讓孩子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衝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步驟4:讓孩子們對如何解決衝突發表自己的建議。

當孩子們想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的時候,給他們提供一些線索和提示。

孩子們通常會有自己的解決辦法。

也許我們會覺得這些辦法不合適,但是讓孩子們對如何解決問題提出建議,會讓他們感到滿足。

所以,不要簡單地否決孩子們的建議,而要把一方提出的建議告訴另一方,讓他發表對這個提議的看法。

如果孩子們的討論陷入僵局,沒有解決的頭緒,成人不妨給一些提示,引導孩子們思考的方向。

但這並不是說要孩子們照辦。

步驟5:如果孩子們覺得別人提出的辦法不合適,要給他們拒絕的權利。

當然,他們可以接受自己覺得合適的建議。

而當孩子們就解決衝突達成一致的協議時,要支持他們的決定。

成人的角色之一,是要引導孩子們協調不同的意見,盡力達成協議。

當孩子們各自提出建議、共同商討解決辦法的時候,成人要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建議是否公平,別人是否能夠接受。

討論每一個解決方法的時候,成人要表現出對每個孩子的感受的關注,讓孩子們看到,必須用互利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步驟6:在適當的時機,幫助孩子們和好和恢復友誼。

(1)系還能孩子們會用自己的方式來修復他們之間的友誼關係。

(2)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對對方做錯了什麼,讓他做一些讓對方感覺好一點兒的事情,可以減輕他的內疚,並且對自己與對方的友誼保持信心。

(3)如果一個孩子做出了補救的善意舉動,成人要問一問另一個孩子是不是感覺好一點兒。

這樣,受傷害的孩子心中還能保持著對對方的良好印象,他們之間的友誼關維持一個良好的狀態。

小貼士:是否要讓孩子們相互道歉?

心甘情願說出來的「對不起」是有意義的,而迫於成人的壓力、言不由衷的道歉卻往往難以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這種「歉意」只是對成人的敷衍,而非發自內心,既沒有讓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也沒有教會孩子考慮別人的利益。

處理孩子們之間的衝突時,讓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發展同情心是最根本的目的,而道歉,則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