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老人真的適合帶孩子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個一個朋友曾在孩子三四個月的時候就向我打聽家周邊可以收一歲左右孩子的託兒所,

她想多方了解尋思找到一所合適的託兒所等到孩子再大點準備送過去,

我聽了覺得特別的驚訝,孩子還這麼小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經過她的述說了解到她的公公婆婆帶娃觀念與她完全不同

婆媳之間經常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生矛盾

最重要的是,她透露公公婆婆平時有說髒話的習慣

她的老公潛移默化受到家庭的影響,也有說髒話的習慣

因此她很不希望她的女兒也將受到這種環境的影響

的確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孩子,

尤其六歲前的寶寶,非常喜歡模仿他人,

如果讓孩子學會經常罵人爆粗口的惡習,養成習慣想改都難了。

而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談吐優雅、又懂禮貌明事理的乖孩子

隨著生活成本的增加,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生活在高節奏巨大壓力之下,在一些大城市出現老人帶孩子的現象屢見不鮮,他們被稱為所謂的「老來漂一族」。

對於早出晚歸白天忙於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家裡有老人幫忙看孩子總比去外面請保姆放心,也減少了一筆不少的開支。

而對於老年人們來說,看著子女忙得不可開交不去幫忙都於心不忍,而且在我們中國本來就講究人老與兒孫齊聚一起享受所謂的天倫之樂這種挂念,而對於爺退休得老人來講,幫子女帶孩子不僅能打發寂寞枯燥的老年人生活,還能幫助子女減輕負擔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老人白天幫忙帶孩子的現象真的很普遍。

最近我的這個朋友又面臨了諸多問題,通過一年多的觀察她覺得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多少對孩子造成了負面的影響,由於隔代親的緣故婆婆基本上對於孩子是百依百順,養成了孩子很愛發脾氣的毛病,一點小事沒依著就大哭大鬧。

不給孩子學習的機會,孩子想學自己吃飯,但通常會弄得一地的米粒菜渣,或是扔碗摔碗,而奶奶卻覺得收拾起來好麻煩,硬是把餐椅收起來,每噸飯都餵著孩子吃,到現在孩子已不想主動拿勺子練習吃飯了。

最關鍵的是孩子處於1歲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語言動作模仿期,爺爺奶奶平時在家交流依然沒有任何顧忌,多次提醒也總是無效,所以她害怕最擔心的的問題將會發生

作為媽媽的我很能理解她的顧慮,老人帶著這些行為生活大半輩子了,這麼多年來形成的老習慣真的不大可能完全改掉啊,在孩子教育方面可不能大意,有的事情可以商量,但是真的觸及原則比如生活中愛爆粗口說髒話這種,只好另想辦法了,我的這位朋友到現在還在考察託兒所的情況。

她家的事情不由得讓我想到在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大環境下,是否每個老人都適合帶孩子?

我每天帶孩子外出,跟小區里同齡段孩子的家長都比較熟

基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的比較多,自然也接觸了一些老年人

其中就有一個特別執著的姥姥——是一個高校搞行政的退休老人

為什麼說「執著」——她非讓自己的外孫睡平頭,而且在她的精心刻意的培養下

這孩子確實是被培養出了一顆扁平的大腦袋,加上沒有頭髮的遮格外顯的扁,後腦勺像是被平底鍋拍過一樣,沒有絲毫的美感

而這個姥姥卻以孩子睡成了平頭為榮!而且不斷勸一些新手媽媽們試試她傳授的方法

可是現在的審美哪會說扁頭好看,大家都都講究得是立體美

更重要的是孩子健康路問題,據一些報導刻意追求扁平頭型一定程度上會對孩子腦步發育造成影響,且不說這些理論是否百分百正確,但是順自然規律遵循自然美不才是最重要的麼?

通過平日裡的接觸 與交流,我發現這是一個帶著點強勢有點固執的老人,這種老人往往不是因為沒有文化,恰好是有文化基礎卻不是很喜歡與時俱進的人,喜歡遵循自己內心任從的那套觀念,自我意識比較強。

還結交過一位奶奶,孫女比我家寶寶大四個月,她喜歡整天抱著孩子,當她家孫女對扶走學步非常感性的時候,她總是害怕孩子摔跤不給她充分的鍛鍊機會

有一次,11個月的ππ寶寶表現出對走的慾望非常強烈,在兩個坐凳子之間來回摸索的走並且不想讓我去干涉她,被這個奶奶看到了在一邊用濃重的家鄉話跟我說,跟你說不要生氣啊,孩子還太小了不要讓她學走路啦,對她腿不好將來腿型也不好看啦!

我只是笑了笑告訴她,我並沒有刻意要求她去做這些,她是自己想學。

確實我說的也實話,我家寶寶大運動發育都比較早,我一直沒有刻意去干涉她,一般只要她想幹嘛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儘量讓她去做,而且關於學步這塊,每個孩子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段,據科學報導11個月到1歲零8個月都屬於正常範圍,家長根據自家孩子發育特點和表現去判斷就行。

這個寶寶最後是一起玩耍的同齡段寶寶們都會穩穩噹噹的走路,有的甚至會滿操場跑了,她的孫女才開始蹣跚學步,而且當她會走了以後奶奶還總是怕她不穩,兩個手撐起一個小空間讓她在這範圍之內活動,她跟我說看孩子責任太大了,摔了不好給兒子兒媳婦交代。

這個是屬於過度膽小型過度庇護孩子的老人,總怕孩子受到傷害,不敢輕易讓他去嘗試,更不懂得發現孩子的成長特點遵從孩子自然發展規律。

當然也有很開明的老人,身邊就有一位奶奶書讀得不多但是思想卻很先進,去年春節好多老人都提前回老家了,這位奶奶卻說春節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生活她認為活在當下才最關鍵,她兒子平時忙著上班很辛苦,媳婦目前正在博士期間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每天忙得吃飯都趕,她不想因為過節勉強讓孩子們跟著她回老家耽誤了她們工作和學習進度,其實她並非就一個孩子家裡還有成家的老大,不惦記是不可能的,但老人樂呵呵帶著孫女陪著兒子一家過了個春節,試想一下這是好多老人都很難做到的吧。

她的通情達理在帶孩子方面也表現得淋淋盡職,平日裡她愛主動與年輕人交流經驗,她跟我說她在孩子滿一歲的時候接手帶的,最初帶孫女的時候孩子對她是排斥的不友好的,因為之前姥姥看得多。

口預期的孩子有的可能會表現出咬人的習慣,有一段時間她的孫女就是,甚至連奶奶的胳膊都被咬出深深的印子,通常情況下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老人都會以威脅孩子或者大聲訓斥孩子來解決,不但孩子不聽反而愈演愈烈。

但是這位奶奶就很耐心的裝作一副苦無其事的行為,轉移了孩子注意力並在孩子情緒平靜的狀態下,告知她咬人這種行為會傷害她人是不對的,不要去模仿她人,並且抱起孩子親親她多與她講道理。

這位奶奶的口頭談是「她家媳婦說」比如——當孩子做的不夠好的時候多於孩子交流,雖然她還小她是你講多了道理她也會聽進去,果真這個兩歲多的小姑娘,現在已是一個能講道理也懂禮貌的孩子與奶奶的感情也非常好。

這是一位認同晚輩育兒觀念又很通情達理的老人,有這種老人幫忙固然是好的。

適不適合帶孩子,跟老人的學識多少無關,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年輕又易於接受意見的心,喜歡接受新的育兒觀念。

但是在實際上生活上並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何況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而且還是隔代相處。

當育兒觀念不一致時,首先應該是溝通交流,婆媳母女之間也需要磨合,如果真的多番交流無效,依然我行我素沒有任何改變那隻好作罷,而對於一些帶有原則性問題了老人而言,真的不能把孩子交給他帶。

作為夫妻雙方中的兩人,只好犧牲其中一方的事業,當然請一個專業的保姆也是可行的,再不行找一個成熟的託兒所也是可以的,雖然把三歲以內的孩子送入託兒所這種趨勢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也存在很多的爭議,但任何事情有利有弊,有的孩子很適應這種集體生活,而且一個好的託兒所讓她提前學會了自理能力,小小年紀表現出獨立大氣,做事講原則。

家長完全可以用心去打聽考察一番,再結合自家還在的特點做出選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奶奶和姥姥,孩子跟誰更親?這個差距很現實!

現在我們經常能聽到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姥爺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有很多人不贊同,說這都是心理作用,哪有爺爺奶奶不疼自己孫子孫女的,老人對孫子輩的感情...

如何解決隔代教育的衝突?

有調查數據顯示,如今隔代養育的比例占到50%以上。隔代教養的問題是新時期年輕父母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一方面,隔代教育有著天然的優勢,祖輩對孩子有愛心,教育孩子有經驗,關鍵是有時間。另一方面,隔...

4招讓寶寶學會獨立

博士媽媽說:如今一家一個寶,從小便是在蜜罐里長大,受到的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可是,您知道嗎?正是我們家長們事無巨細的親力親為,竟導致寶寶們成為了生活的「低智兒」。其實,作為父母的你不但應該偷懶,還...

4招讓寶寶不再粘人。

博士媽媽說:如今一家一個寶,從小便是在蜜罐里長大,受到的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可是,您知道嗎?正是我們家長們事無巨細的親力親為,竟導致寶寶們成為了生活的「低智兒」。其實,作為父母的你不但應該偷懶,還...

母親在這4點越懶,孩子未來越成功

博士媽媽說:如今一家一個寶,從小便是在蜜罐里長大,受到的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可是,您知道嗎?正是我們家長們事無巨細的親力親為,竟導致寶寶們成為了生活的「低智兒」。其實,作為父母的你不但應該偷懶,還...